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台江区民俗文化

台江区十大民俗文化

茶亭十番音乐
  茶亭十番音乐发源于福州市台江区的茶亭街。据清乾隆年间郑洛英《耻虚斋诗抄》中的《榕城之夕竹枝词》记述:“闽山庙里夜入繁,闽山庙外月当门。槟榔牙齿生烟袋,子弟场中较十番。”由此可见,当时十番音乐在福州民间受欢迎的状况。很早以前,福州民间盛行舞龙灯。后来为龙舞伴奏的打击乐逐渐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它使用的乐器有狼杖、大小锣、大小钹等五种。人们为了避免五件乐器组合的单调性,在其中加进管弦乐器笛子、逗管、椰胡等,同时还加进了清鼓和云锣。为求得音量上的平衡,每种管弦乐器皆配以双数,形成双笛、双管、双胡,共约十种,乐队即由此基本成型。茶亭十番音乐的代表曲目有《秦楼月》、《水底天》、《莲花册》、《雁来云》、《石榴花》等。茶亭十番音乐不仅流行于福州市内,也流行于福州周边农村及福州下属的五区六县,还流传……[详细]
福州陈文龙信仰民俗
  陈文龙是南宋末年的名臣、儒将和抗元英雄,其一生为官清廉、关心民疾、嫉恶如仇、刚正不阿、忠心报国的事迹十分感人。由于民众对陈文龙崇拜的虔诚而升华为一种民间信仰,已有600余年的历史。陈文龙作为福州三海神之一,与妈祖、拿公齐名。陈文龙信仰民俗崇贤、涉外、民俗和商贸的文化特色异彩纷呈。其文化内涵丰富,底蕴深厚,信众普及。……[详细]
福州老天华乐器制作技艺
  福州老天华乐器制作坊于清嘉庆六年(公元1799年)由王仕全始创,祖铺设在福州市台江茶亭街,原名天华斋琴铺。创始人王仕全从小喜爱音乐,其子王师良继承产业后更名“老天华琴行”,于1955年并入福州台江乐器社,成立“老天华名牌乐器小组”。改革开放后由第五代传承人王道辉再创“老天华乐器制作坊”。老天华琴行主要制作南胡(二胡)、月琴、板胡、椰胡、京胡、七弦、琴、琵琶、瑟、箫、笛、笙等民族乐器,并以其选材优良、造型精美、音色准确、音域宽广而享誉福州,深受民族乐器爱好者青睐,得到国内外专家赞赏。老天华制作的十番乐器如椰胡,声音粗犷、响亮;逗管音色宏亮、高亢;云锣(十面锣)音准可调;狼串改为蟒蛇皮面,音色大为改进。这些十番乐器即使在旷野演奏,很远仍能听见。老天华民族乐器广泛应用于福建民间戏剧、曲艺,极大地提……[详细]
福州疍民渔歌
  疍民,一般指广东、福建、广西沿海港湾和内河上从事渔业或水上运输的居民,多以船为家;疍民虽在民族识别上被视为汉族一部分,但其有许多独特的习俗,有别于当地的福州族群,是个相对独立的族群。福建的疍民主要分布在闽江下游和闽侯、宁德的部分港湾。福州的台江三面临江,古时许多地方还浸在水里,秦汉以后才慢慢浮出水面,因此区内内河纵横,形成了如义洲、帮洲、瀛洲、鸭牳洲、后洲、岩楞洲、三县洲、老药洲、鳌峰洲等带“洲”的地名。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历史上疍民群体的繁多,江河文化的底蕴十分深厚。据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水上警方统计,台江一带疍民万余户,疍民达数万人之多。疍民以船为家,一般一船或两三船为一户,为了相互照应,他们把船连在一起,故称他们的住所为连家船。疍民生活的空间只有连家船,除了以歌唱自娱外没有任何娱乐可言,这……[详细]

全部台江区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