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洛龙区民俗文化

洛龙区十大民俗文化

关林信俗
  洛阳关林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我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群。1780余年来,关林因厚葬关羽首级而名闻天下,形成了浓厚的关公文化氛围。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在汉代关庙的原址上,扩建成占地200余亩、四进院落、150余间殿宇廊庑的规模。关公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脉,以儒家文化为内核,以传统信仰形式为载体,是对历史人物道德精神的一种景仰的文化形态,不是子虚乌有的迷信。不可否认,关羽的神化首先发端于人们对其德行的敬慕,逐渐形成了道德意义上的心理认同。这种民族的认同心理是在社会公德意识主导下发育的,在广泛的道德实践中发展的。关羽是理想与现实结合的精神寄托,随着景仰人群的扩大及与道德实践的交互作用,最终形成了道德与神祗的合璧。一年一度的中国洛阳关林……[详细]
曹屯排鼓
  曹屯排鼓自明代形成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排鼓伴随社会民俗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形成对社会形式与民间习俗的依存性特征。最初,曹屯排鼓主要用于祭典、朝拜神灵,除参与祭典隆重的庆典活动外,概不参与其它活动,以示神社的神圣。伴随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曹屯排鼓已走入民众的生活当中。目前曹屯排鼓所演习的鼓舞套路、曲牌多为300多年前形成,并经历代艺人传承下来。表演中所用道具如:排鼓、铜器、火铳等,极富民族传统特色。曹屯排鼓分为演员(狮舞、鼓舞)、仪仗、后勤三类,分工明确,表演时,人员众多、出社庄重、威风凛冽、声势浩大、甚为壮观。……[详细]
洛阳海神乐
  洛阳海神是一种古代音乐,据说,武王伐纣统一中国建立周朝,在洛阳大封天下,受封者除内陆诸侯外,还包括遥远的东西南北四海之神,宫廷每年都隆重祭海(神),于是便产生了配合祭海的音乐,这种音乐就是洛阳海神乐的源头。由于“海神乐”是洛阳独有的民间音乐,故又称为“洛阳海神”,演奏团体称为“海神社”。海神明清时期曾在洛阳盛行,目前仅有景花村海神社一家,其余已不复存在。有管、笛、笙、二胡、云锣、云板、木鱼、碰铃等20余种乐器,能演奏近百首曲目。表演形式洛阳海神演奏形式分为座乐和行乐两种。座乐适于室内和舞台表演;行乐适于庙会、观礼台前行进的群众场合,行乐以吹奏为主。打击乐器起节拍伴奏作用。就乐曲适用的场合,可分为四类,即:典礼类、祭祀类、教仪类、歌谣类。发展历程海神明清时期曾在洛阳盛行,建国后面临失传危险。古……[详细]
大里王狮舞
  洛龙区白马寺镇大里王村王氏狮子舞久负盛名,堪称河洛一绝。洛阳耍狮子的,自古以来英才辈出。只是那历史的大幕,频频开合,使多少隋唐高手、宋明健将纷纷谢幕,很少留下他们的名字。明清两朝,有些县志中倒是提到一些洛阳舞狮人,但记载简单,未有详述。洛阳有一位名叫王铁娃的,他的舞狮技艺,比起古人毫不逊色,颇有名气。1960年,他作为舞狮的民间代表,参加了当年举办的全国文代会,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接见。1、陈毅也观看了他的表演。王铁娃的家乡,就是顶顶有名的大里王村,如今属于洛龙区白马寺镇。起源发展大里王王氏狮子舞兴起于汉朝,唐宋时期达到鼎盛。自汉代以后,西汉河南郡治和东汉都城洛阳,与大里王王氏居住地近在咫尺,皇宫朝野举行祭祀庆典,必有狮子舞等民间社火表演。随着朝代的不断更替,政治、文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原人……[详细]
十六挂转秋
  十六挂转秋是洛阳市孙村的汉族民间娱乐。创制于明朝,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明朝福王就藩洛阳时,“十六挂转秋”主要供王府娱乐,如今属濒临失传的民间绝艺。  白马寺孙村孙氏祖籍山西省榆次人,明初洪武初年始迁居洛东郊孙家村,此村原名积闫镇。孙氏十六挂转秋是在原来的“车轮秋”、“四挂秋”、“八卦秋”的基础上演变、创造、发明二来。明朝中期嘉靖年间,孙氏祖人孙希贤(六世,学历“贡生”)发明,同其侄孙缵烈(庠生)带领下,孙氏能工巧匠将“十六挂转秋”创造成功,并于每年正月初五开始搭秋,过了农历二月二将秋拆除。因“十六挂转秋”形势大、耗资多、用工多、拆后不易保存,若是太平盛世搭秋还好办,遇到灾年就搭建不起,后来孙氏祖人为使秋艺不失传,才将秋十六年搭建一次。……[详细]
武皇十万宫廷乐
  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酷爱诗歌舞乐,一生长居洛阳,称帝后又定都于洛阳。她曾出资二十万两脂粉钱,其中十万两雕刻了至今闻名世界的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十万两精心培育了因此而得名的专供皇族贵胄们欣赏的“武皇十万宫廷乐舞”。武皇十万宫廷乐舞每天都要在万象神宫进行演练,寓意武皇的十万江山稳如磐石。武皇十万宫廷乐舞以气势磅礴、雍容华贵构成了中国中典音乐舞蹈的灿烂和辉煌。……[详细]
关公信俗
  关公信俗属于传统民间信俗,是民间信仰关公的各种习俗的统称,它是一种传统信仰文化。  2008年由洛阳市申报并已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992X-85),成为全人类共享的文化瑰宝。  人们敬关公,拜关公,实质上推崇和信仰的是一种精神寄托,一种所有华人的美好愿景,这种精神和愿景由抽象而逐步完善,因关公而具体而完美而凝聚积淀为一种信仰文化:凝聚在关羽身上而为万世共仰的忠、义、仁、勇、礼、智、信,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着儒学的人伦精义,并为佛教、道教教义所趋同的人生价值观念,实质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气浩然的华夏民族的道德灵魂。……[详细]
白马寺金银器制作技艺
  白马寺一带金银器制作的历史可追溯到明代,在清代达到鼎盛。世居此地的王氏一族,靠祖传的金银器制作技艺为生,在当地颇有名气。据记载,清道光年间,王氏族人王继曾建起金银器加工作坊,开始规模化加工生产金银器,白马寺金银器制作进入了鼎盛时期。  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王家的金银器制作技艺代代相传。该技艺继承了从先秦到民国时期的历代金银器制作技法,吸收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以纯手工的方式呈现金银器的艺术魅力。  白马寺金银器分为器物和饰物两大类,制作技艺繁多,主要有范铸、锤揲、錾花、刻花、焊接、抛光、鎏金、镶嵌、错金银、掐丝、炸珠、镂空、浮雕等。……[详细]
二鬼摔跤节目
   “二鬼摔跤”虽称为“二鬼”,实际上由一个人表演。表演时,演员穿上特制的服装,道具为木头刻绘成的两个造型夸张的鬼头,面对面,衣服有两件棉袄外套、两件大褂,衣服内钉上用木板做的肩和腿。木偶手臂做互抱状,所着袍垂下可覆盖表演者头、肢等部。木偶内部有4根绳子,有两根系于演员腰部。演员两只手拿板,匍匐于地,手臂亦着长靴,然后“二鬼”以抡、转、滚、翻、摔、扫、踢、挡、托举等动作,互踢互绊,做厮打状。其表演可在舞台上进行,也可以在地上进行,有的还在桌子上进行。以前,一到春节,群众在洛阳就可经常看到这种活泼有趣的传统节目。现在因为会耍它的人越来越少,已经不多见啦!……[详细]

全部洛龙区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