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荆门 > 沙洋县民俗文化

沙洋县十大民俗文化

沙洋打花棍
  打花棍亦名湘莲,由一人手拍竹板为唱,三四人手摇湘莲和之。湘莲系一根长约三尺、比拇指粗的竹竿,两端镂成三个圆孔,每一孔中各串数个铜钱,涂以色彩,两端饰花穗彩绸。表演时,男女青年各持湘莲做各种舞蹈动作,以湘莲敲击肩、臂、胸、脚等部位,亦可男女双人对打,形成舞、打、跳、跃的连续动作。行进时,可打出前进、停留、蹲下等多种步伐,有较强的节奏感。打花棍在清朝中期传入沙洋,至今仍流传民间。……[详细]
车水歌
  车水歌有唱古人名的,有唱“姐儿”歌的,有唱谜语的,也有男女对唱的,上工要唱、歇工要唱、换班要唱,不管以哪种形式来唱,看着被自己车上来的水流入干涸的秧田时,虽然人们汗珠子掉地上吧嗒作响,但是在男人女人透着辛苦沧桑的腔调里却能捕捉到团结快乐的气息。一般上午唱古人名,下午唱“姐儿”歌。清晨,当一缕缕炊烟漫过山脊,男人女人揉着惺忪的眼睛,队长便扯着沙哑的喉嗓吆喝:“吃-了车水的班子赶快上啊,等着栽秧啊(或者等着救青苗啊)……”于是,车水的劳力们丢了饭碗就直奔水车。从坐上水车起,车水的歌谣就像乡下人拉家常似的从男人女人们嘴里不断吐出:一上车来把车摇,我问车儿牢不牢;栎树梭子榨树栓,木子树叶把水担。锣鼓一响响铮铮,山前山后有人听;二爷听见闲住马,小姐听见住花针。叫我唱歌我也有,我歌儿装着几竹篓;老鼠子咬……[详细]
纪山庙会
  一年一度的纪山庙会,自诞生以来,每年都热闹非凡。这个在农历二月十九观音圣诞之日举办的传统佛教祈福盛会,越来越多地融入了文化的元素和时代的风尚,成为荆楚民俗文化活动的一大品牌。3月19日清晨,当记者来到沙洋县纪山镇纪山寺时,庙会早已拉开了序幕。进入寺内,层层叠叠的殿宇楼阁,在香雾缭绕中显得气象非凡。盛大的佛事活动是纪山庙会的一大看点,方圆几十里甚至几百里的人都慕名前来寺内敬香拜佛,祈福平安。放眼望去,寺内寺外人山人海,人头攒动,把纪山寺围得严严实实。佛事活动的内容较为丰富,人们可以聆听僧侣讲解佛经、参加佛器开光活动,也可以写下祝福的话语结成平安结。还有一些游客选择投硬币许愿、撞钟祈福的活动,在感受民俗文化魅力的同时,期待着好兆头的降临。纪山寺始建于隋朝,距今1400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寺庙……[详细]
汉江硪歌
  汉江硪歌属主腔与号子相结合的曲体结构,曲调可细分为慢、中、快、急四种曲调,一般以五声调式为主,主腔与号子四度、五度、八度相呼应,形成了一唱众和、独具自然和声的演唱特色。汉江硪歌大致可分为打抬硪曲调、打飞硪曲调和打木硪曲调三种。打抬硪时,所使用的打硪工具是农家在禾场上压谷子用的石滚,绑上四根木杠由8人或者12个人提打。打飞硪时,是用四角都凿有绳孔、重约八十余斤的大方石,由八个人持绳抛打,时高时低,起落如飞,看上去十分热烈壮观,能激发民众兴修水利的热情。打飞硪与打抬硪曲调可以互通,但打飞硪多以慢硪和中硪曲调为主,可细分为2硪、2/4硪、5硪等多种节奏曲调。第三种是打木硪曲调。木硪又分两类,一类是方柱形的,一类是实木圆柱形的,只需2-4人就能提打,打硪时,演唱曲调的风格又有所差异。曲调上,汉江硪歌……[详细]
沙洋十番锣鼓
  沙洋十番锣鼓,民间俗称“十班家什”,其历史渊源尚无法考证,只能暂且追溯到明代流传于无锡、宜兴一带的十番锣鼓。据沙洋县91岁的民间艺人朱祖洪推算朱氏家族7代传承谱系,沙洋十番锣鼓最晚在清中期已在沙洋广泛流传。沙洋十番锣鼓乐班以鼓、锣、钹、勾锣和大小马锣等10件乐器组成,如按照十番锣鼓的乐器组成分类,可谓之“清锣鼓”。在沙洋境内的流变过程中形成了以清明湖、长湖、五曾沈等区域冠名的三个流派,同时也衍生出加入各形制唢呐演奏的“丝竹锣鼓”。目前,“十班家什”已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详细]
沙洋皮影戏
  沙洋皮影戏是指流行于沙洋县境内及周边地区的傀儡戏。据史料记载:皮影戏兴于汉而源于楚,经历了2000多年的演变与传承。据《荆门市志》辑录,清末时沙洋民间皮影戏就多达230多个剧目,历代艺人留下的传统剧目多达2000多个。沙洋皮影戏核心区域在毛李镇、高阳镇、官当镇和曾集镇境内,以赵月龙、孙忠厚等为代表,唱腔以歌腔、筒子腔(渔鼓)为主,辐射邻近潜江、天门、京山、钟祥、荆州等地。沙洋皮影戏现为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详细]
沙洋花鼓戏
  沙洋花鼓戏唱腔悠扬、甜美、悦耳,表演既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湖乡生活和湖乡风貌,又具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唱腔属打锣腔系。分主腔和小调两大类。主腔属于板腔体。唱词多为七字、十字句。传统的演唱形式为“一唱众和、锣鼓伴奏”。沙洋花鼓戏核心区域在毛李镇、高阳镇、李市镇、马良镇和官当镇境内,以季光达、陈怀安、杨传新、宋纪舜、吴本尧、邓承鹏、陈万全、杨为英等为代表。沙洋花鼓戏现为荆门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详细]
  过去,沙洋农户建新房,墙砌好后,堂屋中间墙尖上要安大梁,也叫“中梁”、“栋梁”。上梁是件很慎重的事。因为在过去人们建新房很不容易,许多都是几代人积蓄才能做新屋。上梁先选黄道吉日,还要请亲朋好友作客送贺礼。门上还要写对联:“上梁欣逢黄道日,竖柱恰遇紫微星”。同时还用五尺红布或红绸子作梁衣,上面写上“吉星高照”四个大字,用红线系在梁中间。红布的两头钉上一对铜钱。梁请到堂屋正中,搁在木马上,捉来一只公鸡用鸡冠血祭梁,以镇邪避凶。梁的两头牢牢扎好绳子,站在墙上的人慢慢向上拉,这叫“发”,不能喊拉。木工老师傅站在墙上念《上梁宝赞三百六十句》:“日出东方,紫微高照,福星满堂……”念一句走一步,念完的时候梁也就放好了。接着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大号声声。有人站在上面将馒头、饼子从梁上往下甩,这叫“抛粮”。也……[详细]
  从前,人们生了小孩,要办“洗九宴”,“洗九宴”意即孩子出生第九天,要进行一次从上到下的全身洗浴,又取其谐音“喜酒”之意,故名。“洗九宴”前,娘家要“送祝米”,这些都是沙洋传统的老习俗。“送祝米”一般在“洗九”进行。日子确定后,婴儿的外公、外婆、舅父、舅母、姨父,姨母等就要花一笔钱“送祝米”。客套话是“不怕空手汉,只怕不来人”,“人到情到”。“洗九”规矩较讲究。外公、外婆等一行到来,鸣放鞭炮,用大唢呐迎亲。外公、舅父等男客请到客房,外婆、舅母等女客请到堂屋,上烟敬茶后,礼宾先生派人分发油条给满堂客人,以示主人大方。吃饭时座位非常讲究,长辈坐上席,晚辈坐下席。上席有大小之分,亲的坐大首,疏的坐小首。吃饭开始,每人一碗酒糟两根油条,接着是十大碗菜,糕卷鱼肉之类,几乎无所不有,特别丰盛,酌酒敬酒连续……[详细]
10、发八字
  “八字”,就是指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和时辰,简称生庚。根据天干地支相配,恰好八个字,所以称为“八字”。婚前男女双方交换庚帖,以卜八字是否相配,是否和谐,谓之“合八字”。在封建社会里,“八字”是非常保密的,当家人都能把家人生庚八字背的滚瓜烂熟,以便在媒人说亲、盖屋选时、打灶择期、请人算命时告诉。从前说亲,媒人一般都是两个,这叫好事成双。当小孩出生后,好心的亲友开始盘算,为其物色衡量合适的婚配,这叫“量媒”。农村成婚,女的可大五岁左右,小女婿盛行,因此民间流传有《小女婿歌》。一个媒人在心中有了谱,又找一个相好的媒人量。有时是媒婆还得先偷找孩子母亲摸底,母亲在和丈夫吹风,丈夫应允,母亲就转告媒婆,这时媒人就出马双方公开撮合,接着女方发八字,由男方就接八字。男方大人从媒人口中得知女孩生庚后,还要暗里请……[详细]

全部沙洋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