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荆门民俗文化

荆门十大民俗文化

荆楚皮影戏
  荆楚“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的称谓。荆楚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千百年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皮影戏中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它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详细]
夏氏丹药制作技艺
  炼丹术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的方术。中国炼丹活动起源于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期,在中医传统制剂基础上将药物加温升华发展为炼丹术。炼丹术所制成的药物有外用和内服两种。外用者至今还很有医疗价值,内服则由于其毒性较大而逐渐被淘汰。炼丹一直被披上神秘色彩,其实验方术大多失传,然而在湖北,以夏大中、夏小中为代表性传人的夏氏家族至今却仍延续着这一古老的制药方法,通过烧炼矿物类药物以制造“- ”。夏氏炼丹术炼出的丹药是一种外用药物。外科常用的丹药有红升丹、- 两种。所谓“升丹”,就是在炼丹时罐口朝上,谓之“升”;反之,罐口朝下,就是“降”,炼成的称“降丹”。- 具有拔毒消肿、去腐杀虫之功效。现代多用于蜂窝组织炎、慢性骨髓炎、全身各部的化脓- 染等疑难病症。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种先进制药工艺冲击传统的……[详细]
沙洋皮影戏
  沙洋皮影戏是指流行于沙洋县境内及周边地区的傀儡戏。据史料记载:皮影戏兴于汉而源于楚,经历了2000多年的演变与传承。据《荆门市志》辑录,清末时沙洋民间皮影戏就多达230多个剧目,历代艺人留下的传统剧目多达2000多个。沙洋皮影戏核心区域在毛李镇、高阳镇、官当镇和曾集镇境内,以赵月龙、孙忠厚等为代表,唱腔以歌腔、筒子腔(渔鼓)为主,辐射邻近潜江、天门、京山、钟祥、荆州等地。沙洋皮影戏现为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详细]
石桥驿高跷
  石桥驿民间舞蹈高跷,始于先秦时期,当时,主要是王宫作乐。以后各朝,日渐盛行,以致于流传民间,成为民众欢庆丰收及节假日欢娱的一种形式。本地高跷,分文、武两种。它们的相同之处:1、均有5人左右的乐队;2、均是3-7人的踩跷队;3、踩跷队中均有旦、生、丑角等。武跷队:除演唱一些欢庆词、歌颂词等外,还表演类似于杂技的各种舞蹈动作。文跷队:以演唱为主,也做一些必要的舞蹈动作。……[详细]
沙洋花鼓戏
  沙洋花鼓戏唱腔悠扬、甜美、悦耳,表演既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湖乡生活和湖乡风貌,又具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唱腔属打锣腔系。分主腔和小调两大类。主腔属于板腔体。唱词多为七字、十字句。传统的演唱形式为“一唱众和、锣鼓伴奏”。沙洋花鼓戏核心区域在毛李镇、高阳镇、李市镇、马良镇和官当镇境内,以季光达、陈怀安、杨传新、宋纪舜、吴本尧、邓承鹏、陈万全、杨为英等为代表。沙洋花鼓戏现为荆门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详细]
沙洋十番锣鼓
  沙洋十番锣鼓,民间俗称“十班家什”,其历史渊源尚无法考证,只能暂且追溯到明代流传于无锡、宜兴一带的十番锣鼓。据沙洋县91岁的民间艺人朱祖洪推算朱氏家族7代传承谱系,沙洋十番锣鼓最晚在清中期已在沙洋广泛流传。沙洋十番锣鼓乐班以鼓、锣、钹、勾锣和大小马锣等10件乐器组成,如按照十番锣鼓的乐器组成分类,可谓之“清锣鼓”。在沙洋境内的流变过程中形成了以清明湖、长湖、五曾沈等区域冠名的三个流派,同时也衍生出加入各形制唢呐演奏的“丝竹锣鼓”。目前,“十班家什”已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详细]
汉江硪歌
  汉江硪歌属主腔与号子相结合的曲体结构,曲调可细分为慢、中、快、急四种曲调,一般以五声调式为主,主腔与号子四度、五度、八度相呼应,形成了一唱众和、独具自然和声的演唱特色。汉江硪歌大致可分为打抬硪曲调、打飞硪曲调和打木硪曲调三种。打抬硪时,所使用的打硪工具是农家在禾场上压谷子用的石滚,绑上四根木杠由8人或者12个人提打。打飞硪时,是用四角都凿有绳孔、重约八十余斤的大方石,由八个人持绳抛打,时高时低,起落如飞,看上去十分热烈壮观,能激发民众兴修水利的热情。打飞硪与打抬硪曲调可以互通,但打飞硪多以慢硪和中硪曲调为主,可细分为2硪、2/4硪、5硪等多种节奏曲调。第三种是打木硪曲调。木硪又分两类,一类是方柱形的,一类是实木圆柱形的,只需2-4人就能提打,打硪时,演唱曲调的风格又有所差异。曲调上,汉江硪歌……[详细]
纪山庙会
  一年一度的纪山庙会,自诞生以来,每年都热闹非凡。这个在农历二月十九观音圣诞之日举办的传统佛教祈福盛会,越来越多地融入了文化的元素和时代的风尚,成为荆楚民俗文化活动的一大品牌。3月19日清晨,当记者来到沙洋县纪山镇纪山寺时,庙会早已拉开了序幕。进入寺内,层层叠叠的殿宇楼阁,在香雾缭绕中显得气象非凡。盛大的佛事活动是纪山庙会的一大看点,方圆几十里甚至几百里的人都慕名前来寺内敬香拜佛,祈福平安。放眼望去,寺内寺外人山人海,人头攒动,把纪山寺围得严严实实。佛事活动的内容较为丰富,人们可以聆听僧侣讲解佛经、参加佛器开光活动,也可以写下祝福的话语结成平安结。还有一些游客选择投硬币许愿、撞钟祈福的活动,在感受民俗文化魅力的同时,期待着好兆头的降临。纪山寺始建于隋朝,距今1400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寺庙……[详细]
沙洋打花棍
  打花棍亦名湘莲,由一人手拍竹板为唱,三四人手摇湘莲和之。湘莲系一根长约三尺、比拇指粗的竹竿,两端镂成三个圆孔,每一孔中各串数个铜钱,涂以色彩,两端饰花穗彩绸。表演时,男女青年各持湘莲做各种舞蹈动作,以湘莲敲击肩、臂、胸、脚等部位,亦可男女双人对打,形成舞、打、跳、跃的连续动作。行进时,可打出前进、停留、蹲下等多种步伐,有较强的节奏感。打花棍在清朝中期传入沙洋,至今仍流传民间。……[详细]
10、车水歌
车水歌
  车水歌有唱古人名的,有唱“姐儿”歌的,有唱谜语的,也有男女对唱的,上工要唱、歇工要唱、换班要唱,不管以哪种形式来唱,看着被自己车上来的水流入干涸的秧田时,虽然人们汗珠子掉地上吧嗒作响,但是在男人女人透着辛苦沧桑的腔调里却能捕捉到团结快乐的气息。一般上午唱古人名,下午唱“姐儿”歌。清晨,当一缕缕炊烟漫过山脊,男人女人揉着惺忪的眼睛,队长便扯着沙哑的喉嗓吆喝:“吃-了车水的班子赶快上啊,等着栽秧啊(或者等着救青苗啊)……”于是,车水的劳力们丢了饭碗就直奔水车。从坐上水车起,车水的歌谣就像乡下人拉家常似的从男人女人们嘴里不断吐出:一上车来把车摇,我问车儿牢不牢;栎树梭子榨树栓,木子树叶把水担。锣鼓一响响铮铮,山前山后有人听;二爷听见闲住马,小姐听见住花针。叫我唱歌我也有,我歌儿装着几竹篓;老鼠子咬……[详细]

全部荆门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