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庙会,江南新春第一个庙会,于农历正月初九举行,传为泰伯生日。商王朝末年,周太王长子泰伯与胞弟仲雍,让位奔吴,定居梅里,自号“勾吴”,被尊为吴氏始祖。东汉永兴二年(154)在梅里建泰伯庙,又称至德祠、让王庙,“岁时致祭奉祀,历代不废。”此后,逐渐演变为海内外吴氏宗亲寻根祭祖、农贸集市、探亲访友和文化娱乐的民间-风俗,其盛可达数十万之众。庙会内容有祭祀仪式、民间文艺表演、民间手工艺展示、小商品和土……[详细] |
惠山庙会,以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庙会最盛,是日为东岳大帝黄飞虎神诞,无锡东西南北城区8座庙内的老爷,都要去惠山进香,俗称“老大爷出会”。据方志记载,惠山庙会起源于明代,盛于清末民初。明清时期,无锡百业兴旺,市民社会相当典型化。尤其是近现代民族工商业家群体的崛起,并积极参与市民文化活动,使得惠山庙会达到鼎盛。各行业公会和各城区工商业者分别组织8支“老爷”巡游队伍,争奇斗胜,依次向惠山东岳庙行进,沿途……[详细] |
观蝶节,又称蝴蝶节,双蝶节,流行于宜兴地区,源于宜兴的梁祝民间传说。宜兴是梁祝民间传说的起源地之一,每年阳春三月,宜兴张渚镇善卷洞的芳草花丛之间,飞舞着成千上万的彩蝶。其中一对硕大的蝴蝶,形影相随,黑色的被人们视为祝英台,黄色的被看作是梁山泊。据传,自唐代以来,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周边村民自发前来观蝶,恰与传统的踏青习俗合为一体,由此约定成俗,衍生为观蝶节。观蝶节有类似庙会的活动形式,以手执蝴蝶……[详细] |
三凤桥肉庄有限责任公司是无锡唯一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创建于1927年,目前已成为食品生产经营、中餐住宿为一体,批发零售兼营的综合性企业。公司下设食品部、三凤酒家、三凤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子公司)、12家零售分店,现有员工230人,2008年营业收入为1.2亿元。无锡市三凤桥肉庄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以三凤桥酱排骨为主导产品的熟食系列为无锡著名的土特产,成为居家旅游、馈赠亲友之佳品。目前生产新鲜、真空包装……[详细] |
梁祝传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梁祝传说是我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其传播遍布全国,尤以四省(苏、浙、鲁、豫)六地(宜兴、宁波、上虞、杭州、济宁、汝南)为盛。梁祝传说起源于东晋末,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影响远播海内外。宜兴梁祝传说最早见载于南北朝齐武帝时期的《善卷寺记》,至今未有中断。表现形式主要有故事、歌谣、节会等,并衍生到曲艺、戏剧、音乐、……[详细] |
王兴记馄饨是江苏无锡著名的汉族小吃。该小吃皮薄爽韧,汤汁浓醇,肉馅鲜美。成立于1913年的“中华老字号”无锡王兴记是全国首批“中华餐饮名店”,因历史悠久、信誉卓著、特色鲜明、质量上乘而响誉沪宁线,扬名海内外,在港、澳、台等地区均有较高知名度。王兴记以悉心经营锡帮传统名点名菜见长,“中华名小吃”系列为无锡小笼、王兴记馄饨、花式面点、糕团等传统点心,工艺独特、用料讲究、久负盛名。王兴记三鲜馄饨、鲜肉小……[详细] |
江苏省无锡市聚丰园大酒店创建于1867年(清同治六年),享誉沪宁线,并在东南亚地区久负盛名,是锡城唯一以经营正宗锡帮菜肴为特色的百年老店。酒店位于锡城中心商务区与火车站站前商贸区的交汇点,黄金地段,人气旺盛,交通便利。酒店装饰高雅,布局合理,设施先进,拥有各类中高档客房160余间,拥有风格迥异的大小餐厅10多间,可供700人同时用餐,拥有可供20至200人使用的大小会议室以及桑拿、酒吧、棋牌娱乐等……[详细] |
宜兴传统的民间舞蹈“男欢女喜”,是带面具的双人舞。“男欢”与“女喜”原称“男禓”、“女莽”,传说为“疫神”。它是以民间的传说创编的,在庙会上演出,称“踩莽”或“调莽”,以表达人们消灾降福的愿望。该舞蹈的历史可远溯至元末明初,迄今已600余年。“男欢女喜”舞蹈始于明初,盛于清代乾隆年间,至20世纪30年代,臻于完美,自成流派,长盛不衰。其故事富有想象力和浪漫色彩,耐人寻味,情节大致为:春光烂漫,绿野……[详细] |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船至“六弄”(即今洛社),乾隆问左右,“此址何处”左右答:“六弄”,乾隆误为“六龙”,便大怒:“当今唯我为真龙天子,岂有六龙,此处应改名六蛇。”邑人便巧妙利川用方言谐音地将“六蛇”改为“洛社”。“龙”字与洛社结下不解之缘。在洛社举办的艺术节上便有“六龙闹古镇”的表演项,六条龙灯同时舞动,龙腾虎跃,气势磅礴。龙灯中要首推洛社镇花苑村(原名花渡村)的凤羽龙。这风羽龙已有70多年的历……[详细] |
无锡道教音乐是江南道教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久远。吴地风俗自古以来信鬼好巫,加之历代统治者的提倡和推崇,道教在苏南的流传极为普遍。如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年)的璨山明阳观(原名洞阳宫)和建于梁代大同二年(公元536年)的城中洞虚宫(原名青元宫),都是无锡当地著名的道教宫观,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唐宋时期,茅山道教上清派对无锡的影响比较大,当地道教活动非常兴盛。至元代成宗时,龙虎……[详细] |
小热昏用地道的无锡、上海方言、锡剧、越剧、沪剧、黄梅戏等地方戏曲演唱,结合生活,贴近群众。自编自导自演,一般以小锣或三巧板伴奏,常用曲调,有“锣先锋”、“三巧板”、“东乡调”以及“五更”、“四季”、“十叹”等流行小调。表演内容丰富、形式诙谐幽默,内容风趣,唱词通俗易懂的艺术风格,其表演形式深受广大无锡人民的喜爱。小热昏是广泛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曲艺谐谑形式,又名“小锣书”,俗称“卖梨膏糖的”。它源于……[详细] |
汉调二簧又称陕二簧、山二簧,是陕西第二大剧种,流行于陕西的安康、汉中、商雒、西安及四川、甘肃、湖北的部分地区。它源自陕南汉江流域的山歌、牧歌、民歌,清代初叶受秦腔影响,并吸收昆曲、吹腔、高拨子等曲调,糅合当地方言,形成了独立的声腔剧种,原来用双笛伴奏,笛以竹作“簧”,故称“二簧”。为与“京二簧”区别,又称“土二簧”。汉调二簧传统剧目丰富,仅安康一地就有一千二百多种,已挖掘整理出本戏420个,折子戏……[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