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会,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茶山会》是汤泉镇特有的民间歌舞,也称采茶灯舞,在清末民初时流行,每年的春节和正月十五都要演出,既可以在舞台上演,也可以走村串户演。演员共13人,一男子为“灯丑”,其余12女子为茶婆。表演时,在锣鼓点的配合下,边歌边舞,所唱内容多为赞颂劳动人民的辛勤、智慧以及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1956年,歌舞《茶山会》代表江浦县参加镇江专区农村文艺会……[详细] |
骨牌灯,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骨牌灯是长期流传于龙袍镇地区的传统民间舞蹈。相传宋末元初频于战乱,很多有志之士空有一腔热血,报国无门。水泊梁山好汉圣手书生萧让的后代看到自己家破国亡、民不聊生,十分怀念他的先辈萧让和梁山英雄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英勇报国的义举。于是按照民间游艺的32只骨牌做成彩灯,并在配对上标红、黑两色的天、地、人、鹅、长等圆点,分别代表梁山各位英雄好……[详细] |
六合民歌鲜花调,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六合民歌主要分布在六合区雄州、程桥、竹镇、新篁、龙袍、马集、马鞍、东沟、八百桥、新集、长芦等街镇,是六合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即兴创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发展完善的一种艺术形式,六合民歌具有内容健康、语言朴实、曲调优美、节奏明快等特点,生活气息浓厚,易唱易学易记,是六合淳朴民风的外化和表征,深受广大群众喜……[详细] |
马铺锣鼓,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马铺锣鼓始创于清光绪年间,有100多年历史,是在江宁区及其周边区县很负盛名的民间鼓乐。清光绪年间,马铺村民王德宝的姑爷爷从南京来马铺村,将锣鼓技艺传授给王德宝的父亲及表叔等一辈人,组成了一个锣鼓队伍,在马铺村及周边村落演出。他们在表演中不断吸收各方锣鼓曲牌,丰富发展锣鼓表演技巧,经过多年表演实践、修正、创新,形成了流传至今的马铺锣鼓,……[详细] |
脱尾龙的传说,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高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高淳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大量独具地方特色的口头文字,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民间文学遗产,其中脱尾龙的传说在高淳漆桥镇广为流传。相传很久以前,高淳县东部山区安兴乡里溪一带常遭干旱,含口头村有一童养媳虞氏,用器皿放在屋檐下聚雨水食用,结果生一人面蛇身之物,虞氏便将其投入里溪河中。从此,每逢虞氏到溪边淘……[详细] |
董永传说,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董永是江宁丹阳董塘村人(现江宁丹阳镇)。丹阳古镇,曾以“吴头楚尾”和“江当锁阴”而名载史册,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七仙女下凡传说就源于此。现在“七仙山”、“饭山”、“七仙庙”、“石椅”、“脚印”地名和民俗可资佐证。董永家住董塘村(距丹阳镇五里),家境贫寒,自幼丧母,父子相依为命,以种菜为生。董父积劳成疾,不幸病亡。诚实善良的董永家贫如洗,……[详细] |
卞和献玉的传说,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卞和献玉的传说在湖北、安徽等省均有传说,高淳县桠溪镇关于卞和献玉的传说则由来已久,在民间流传甚厂。在高淳的桠溪境内有一座山,叫望玉山,又叫泪山、状元山。这山离荆山一里多,海拔122米。春秋时,有一个叫卞和的人,住在荆山脚下,每天太阳落山时,总看见山上有一道很亮的光,他觉得很奇怪,就天天看。有一天,一只凤凰飞来,落在一块石头上,尔……[详细] |
伍子胥和浣纱女的故事,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公元前541年,吴王余祭在高淳境内建濑渚邑,筑固城,后被楚国攻克。楚平王建都于固城。后来楚平王听信谗言,将大将伍奢全家三百多口抄斩,唯独伍子胥侥幸脱逃。他只好装扮成平民百姓,想逃奔吴国。楚平王令人张榜画像,四处捉拿。伍子胥一夜过了韶关,进入吴国地界,在今固城沙滩头村附近迷失了方向,见一女子河边浆纱,便上前问路,浣纱女得知伍……[详细] |
长芦民间传说,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在做“民歌、民谣、民间谚语”《三套集成》搜集和文物普查中,发现长芦地区有许多流传在民间的具有本地特点的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并作了原始材料的采集工作。完成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长芦《留左吹打乐》、《长芦湾北串马灯》申报后,又搜集整理出《长芦民间传说·故事》和《长芦方巷人走北》等“申遗”项目。似乎长芦这地方……[详细] |
项羽与浦口的历史传说,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二千多年前,“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捷足者先得。”刘邦和项羽双雄并起,叱咤风云,合力灭秦,夺得天下,其后又一分为二,豆萁相煎,势不两立,经过几年的楚汉相争,最后以刘邦的胜利和项羽的失败而告。该项目即是浦口地区人民历经二千多年来,以“不以成改论英雄”的故乡情怀,籍以楚霸王项羽败走浦口的一个个有关地名的历史传说来凭吊一代枭雄西……[详细] |
雨花石,是一种花玛瑙,古称六合石或六合文石,因多出自六合东南的灵岩山玛瑙涧,故又称灵岩石或灵岩玛瑙石。雨花石的化学成分是夹杂有各种矿物质的二氧化硅,因其不纯显现出不同的色彩和花纹,在数万年沧桑演变过程中经过浪打水冲、砾石磨擦,逐渐失去不规则的棱角,在雨水的冲刷下,得以露出绚丽多姿的形象,成为我国先民最早珍藏的观赏石之一。六合区灵岩、横梁、新篁等乡镇及周边是全国雨花石的主产区,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为六……[详细] |
方巷走北习俗源于江北新区长芦街道陆营社区方巷村方氏家族。方氏先祖明代名将方瑛带领家人避难隐居在常家营,后北上办事并交代家人:“大年不见小年见。”但直到元宵节家人也没见他归来。于是夫人徐氏带领三个孩子,打着灯笼往北方行走寻亲,结果是无望而归。此后方氏后代每年正月十五都坚持走北迎亲,历经500多年而不间断。在方氏家族的影响下,村内其他姓氏的人们也逐年加入到走北活动中来。有的人跟随队伍行走;有的人则站在……[详细] |
金陵“老药工”杨文琪,1928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县周家楼镇的一个中药世家。自清代中叶起,祖上就在周家楼开设“恒德堂中药店”,从事中药材经营、加工、炮制工作,历数代而不衰。1941年,13岁的杨文琪读私塾期满,遂回家跟随父亲学习中药材加工、炮制技艺,受到中医药世家的最初熏陶。1943年,他遵父亲之嘱,赴泰州“翟泰和中药店”拜老板、老中医出身的翟邦俊为师,学习各种中草药加工、炮制技艺。他学徒认真,工作……[详细] |
推拿为一种非药物的自然疗法。它是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点和拍等手法,以达到理疗的方法。据南京市中医院院志记载,朱金山从小喜爱武术,14岁就随安徽无为县的一位武术、气功、推拿高手马德友学习,专攻武术、正骨和推拿,并且随师傅悬壶济世。抗日战争其间,朱金山分别参加重庆中国国医学会、忠县国医馆、涪陵中央国医馆。直到1987年朱金山退休,他创立了“朱氏推拿疗法”。“朱氏推拿疗法”是……[详细] |
名闻遐迩的“金陵洪氏中医眼科”是南京中医学界的一朵奇葩。自民国初年起,洪氏中医眼科即开设于城南秦淮河畔的琵琶巷34号,100多年来造福了无数眼疾患者,得到广大患者的口碑相传。金陵洪氏中医眼科由著名中医眼科专家洪立昇创立。洪氏1878年出生于南京中医世家,因当时求医的眼病患者甚多,社会上中医眼科又少,面对此况,时值而立之年的洪立昇遂立志专攻中医眼科。洪氏眼科自此创立。民国时期,他执医于自家私人诊所。……[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