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肉松制作技艺太仓肉松制法创于清代倪德。倪德原是清同治年间的一位高厨。1874年的某一天,太仓新科状元陆增祥宴请宾客,倪德被邀去掌勺。适逢倪德未婚妻前去探望,心猿意马之下,将五香焖肉烧过了头。大惊失色的倪德急中生智,将猪肉去皮、除油,留下瘦肉反复揉炒,制成一道黄灿发亮、香气袭人、形态蓬松的全新菜肴,……[详细] |
太仓糟油制作技艺太仓糟油,始创于清乾嘉年间。创制人李梧江是太仓城内经营酱园和酿酒的商人。他将白糯米浸水蒸熟,加入甜酒药,入缸发酵50多天,酿成酒浆原液。再往酒浆中加上丁香、月桂、玉果、茴香、玉竹、香菇、白芷、陈皮、甘草、花椒、麦曲、盐等二十多种辅料,密封了一段时间之后出现了独特的糟香。后来李梧江再选择香料搭配,进行改进,把新产品兑入糟油底子,入缸密封一年后,制出了味道更佳的新调味品——糟油。糟油之……[详细] |
糕点制作技艺(乾生元枣泥麻饼制作技艺、常州 糕制作技艺、常州芝麻糖制作技艺)扩展乾生元,始创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最初店面设在苏州木渎镇西街,原名“费萃泰”,出售双面沾铺芝麻的香脆饼,在当时即享有盛誉。到了清光绪七年(1881年),费萃泰将麻饼业务转卖给商人蒋富堂经营。蒋富堂将店址迁到木渎镇……[详细] |
酿造酒酿造技艺(王四桂花酒酿造技艺)扩展王四桂花酒,于清光绪十三年间(1887),由常熟王四酒家创始人王祖康自酿而成。用常熟当地上等新糯米和优质泉水酿造出的桂花白酒,被人们赞不绝口。酿酒所用的鲜桂花,是虞山北麓山民种的“青花”。“青花”香气浓郁雅致,花期比一般桂花迟一星期左右,提炼成桂花原露后芬芳扑鼻……[详细] |
酿造酒酿造技艺(后塍黄酒酿造技艺)扩展黄酒主要以半干型,半甜型为主。半干型黄酒以浙江古越龙山为代表,半甜型黄酒则以张家港后塍黄酒“沙洲优黄”为代表。后塍,位于张家港市金港镇。早在明代,后塍地区农家酿酒已很普遍。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江阴人汤锦涛在后塍购地筑屋,引入严墓黄酒,开办汤恒元酿酒糟坊。汤……[详细] |
酿造酒酿造技艺(铜罗黄酒酿造技艺)扩展吴江市桃源镇是苏派黄酒主要产地之一,素有“天下黄酒第一镇”之美誉。其黄酒的主要生产区域分布在桃源镇铜罗社区。旧时桃源称为铜罗,又名严墓。早在吴越春秋时期,严墓民间作坊就开始酿造宫廷贡酒和民间饮用酒。清末民初,酿酒作坊达250户。1941年,严墓人到震泽开办了多个酿……[详细] |
漳缎源于元代的漳绒。而漳绒是在元代“丝绵里”剪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起源于漳州而得名。漳缎始创于明末清初,盛于清代,最早由苏州织造署织造。漳缎深得清康熙帝的赞赏而兴盛,于是,织造漳缎的机户连年增加,长期产销稳定。道光年间是漳缎生产的全盛时期,宫廷皇室贵族及文武百官的长袍马褂,大都穿用漳缎,成为主要服饰用绸。至1937年抗战前夕,苏州尚拥有生产漳缎漳绒的绒机650台,年产量18万码,从业职工350……[详细] |
苏州砖雕砖雕,是一种在烧制好的青砖上雕凿各种图案的技艺。宋以后,不少官宦人家及文人墨客聚居苏州,纷纷建造私家花园和深宅大院,砖雕就成为其重要装饰内容。苏州现存最早的砖雕门楼当数网师园建于宋代的万卷堂砖雕门楼。明代的砖雕门楼要数洞庭东山“明善堂”保存最为完好。清代是苏州砖雕门楼的兴盛时期。其代表作有:康……[详细] |
竹编(后塍竹编)扩展张家港后塍,地处长江岸边,自南宋起,江沙日涨,引来大批移民开发围垦沙田,在圩岸上种竹住人。至明万历年间,大片江滩积涨成陆。于是靖江、镇江、常熟等地的贫苦农民及民间工匠大量涌入并建村落。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后塍建镇,农村初步形成一批竹艺工匠,并逐步发展为专业编制,将制成品上集……[详细] |
庙会扩展(苏州“轧神仙”庙会)“轧神仙”是农历四月十四日吕洞宾生日前后,苏州民间在神仙庙为中心的阊门地区进行的民俗庙会活动。“轧”字,在吴语中读作“嘎”,有挤来挤去之意。传说农历四月十四日吕洞宾生日这天,他要化身下凡来点化世人。因此在神仙庙内外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他的化身。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神仙庙去……[详细] |
水乡妇女服饰扩展(胜浦水乡妇女服饰)苏州水乡妇女服饰主要分布在苏州古城东郊的水乡地区。从斜塘、车坊开始,东至昆山巴城,南达周庄,北抵湘城,围绕阳澄湖、澄湖及吴淞江、娄江两岸为中心的江南水乡,以甪直、胜浦最为典型。水乡妇女服饰历史悠久,至今仍保持着传统的风姿神韵:双色相间的包头,独特别致的大襟纽攀拼接上衣,飘逸洒脱的绣裥襡裙,五彩斑斓的襡腰带,瑰丽多彩的百纳绣花鞋,古朴简洁的肚兜,简便实惠的卷髈,是……[详细] |
灯会扩展(古胥门元宵灯会)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之夜有张灯之俗,所以又叫“灯节”。“吴中风俗,尤竞上元”,苏州的灯会之盛,宋代已闻名全国。范成大《灯市行》诗云:“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春前腊后天好晴,已向街头作灯市。……”明清时苏州灯节更是规模空前。据《清嘉录》载:“元夕前后,……凡阊门以……[详细] |
汤面制作技艺(昆山奥灶面制作技艺)昆山,东靠上海,西邻苏州,自古为江南重镇。昆山奥灶面始于清咸丰末年。奥灶面的前身是昆山的“天香馆”,由于经营不善,店主弃馆而走。债主赵三老太将它交给家厨陈秀英经营。陈秀英嫁于颜家为媳,擅长烹饪,人称颜陈氏。颜陈氏将“天香馆”易名为“颜复兴”,博采众长,精心烹制出红油爆……[详细] |
常熟叫化鸡制作技艺王四酒家座落于常熟兴福街358号,是江苏餐饮名店和中华餐饮名店,商务部评定的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王四酒家始创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创始人王祖康,当年在常熟虞山兴福寺附近以家屋茅棚为店,以田间蔬菜、山间野味、河塘鱼虾以及家养的鸡鸭为原料,烹制富有特色的农家菜飨客。其时,相传常熟虞山之麓有一乞丐(吴语“叫化子”),偶得一鸡,却苦无炊具,欲食难烹,遂将鸡粗粗加工,连毛涂上山……[详细] |
豆腐制品制作技艺苏式卤汁豆腐干制作技艺苏式卤汁豆腐干原名甜豆腐干,又名卤汁素鸡,兼具苏州卤菜和蜜饯两大风味特色,既可作为茶食、休闲小吃,又可作为餐桌上的冷盆,是苏州传统茶食小吃中的佳品。1927年,原籍仪征的祝季中在苏州开设素鸡牛肉作,以生产牛肉干为主。后因牛肉供应不济,遂以大豆为原料、参照牛肉干生产工艺生产出了卤汁豆腐干。因其口味独特,声名远扬,很快成为玄妙观有名的特色小吃之一。“津津”苏式卤汁……[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