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民俗文化

苏州市民俗文化介绍第8页

  吴罗织造技艺(四经绞罗织造技艺、纱罗织造技艺)罗:是运用罗绸织法使织物表面具有纱孔眼的花素织物通称为罗类织物,它具有风格雅致,质地紧密‘结实,纱孔通风’透凉,穿着舒适、凉爽的特点,通常用于春夏服装、饰品等。战国秦汉服饰,吴越韩魏等国,都以绫罗为贵!罗的起源很早,在现今苏州工业园区唯亭草鞋山遗址,发掘到的碳化纺织物残片就是以野生葛为原料的罗纹织物,距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商周时期,我国的织罗技术是以……[详细]
  酱菜制作技艺(甪直萝卜制作技艺)扩展甪直镇,位于苏州古城东南部,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甪直萝卜,原名源丰萝卜,由清代道光年间徽州人张青来开办的“张源丰”南酱店所创。民国时期,甪直萝卜主要由张源丰南酱店和沈成号南酱店。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将前店后坊式的张源丰、沈成号、鼎康等老店的作坊合并成甪直酱品厂1954年,源丰萝卜更名为甪直萝卜。1985年,甪直酱品厂升格为吴县酱品厂。20世纪60年代,甪直酱品厂又……[详细]
  传统棉纺织技艺(雷沟大布制作技艺、丰县棉纺织技艺)扩展雷沟,地处苏州张家港市金港镇后塍、南沙一带。宋元年间,雷沟民间广植棉花,百姓都纺纱、织布,“家家机声,户户纺纱”。民间自纺自织为土布,这种布,最早为杜经杜纬,故称雷沟杜布,因为方言“杜”与“大”同音,故又称“雷沟大布”。到了明清期间,雷沟大布为江南一绝,饮誉海内外。北京的“瑞蚨祥”布庄,南京的“恒源大”布庄,扬州的“老协升”布庄等均销售雷沟大布……[详细]
  传统木船制作技艺(古船制作技艺)扩展​​​​​​​常熟地属太湖流域,且又濒临长江和东海。南宋时常熟浒浦港因“浒浦港深阔,实可藏战舰”而置武尉水军,隶属平江府(今苏州),统辖江浙闽之海防。元代,浒浦置通事汉军万户府,闰珣授浒浦路万户府知事,统辖江、浙、闽。随军港之建立,治安情况有了一定的保证,浒浦这个优质深水港的渔港……[详细]
  传统木船制作技艺(七桅古船制作技艺)扩展​​​​​​​七桅古船历史悠久,有“活化石”的美称,也是太湖的标志物。因船上竖桅杆七根,挂篷帆七扇,渔民俗称“七扇子”。在历史的长河中,该船充当过战船、渔船、游船等不同角色,在卫疆争霸、渔业生产、人民生活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七桅古船的制作技艺一直从古延续至今,在光福镇太湖渔港村……[详细]
  苏州漆器制作技艺扩展苏州漆器始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时期,距今约5000年。战国时期,漆器业漆器生产已形成规模。汉代是漆器的鼎盛时期,漆器品种繁多,有盒、盘、匣案、耳环、碟碗、唾壶、面罩、棋盘、凳子、危和几等,工艺技法有多彩、针刻、、铜扣、贴金片、玳瑁、镶嵌和堆漆等。漆棺、漆碗、漆盘、漆耳环等文物,均制作精良、造型图案优美。唐代,漆器制作采用镂刻錾凿、堆漆、螺钿和金银花片镶嵌工艺,色泽绚丽的剔红漆……[详细]
  苏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蕴藏着许多传统工艺,青砖青瓦制作技艺便是其中之一。苏州市相城区宫辉古建砖瓦厂(原名:吴县古建砖瓦厂),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太平街道邢店村(阳澄湖畔)。该地地貌为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是苏州城北部农耕地区,素有“锦绣江南,鱼米之乡”之称.在古代,这里的人们在农耕之余便开始利用阳澄湖特有的黄泥(苏州人俗称“铁屑黄泥”)制坯烧砖瓦。“铁屑黄泥”为阳澄湖畔特殊的土壤,制……[详细]
  锦溪,为苏州昆山南部的水乡古镇。锦溪的制砖业约始于明初,到清代发展到鼎盛阶段。锦溪自古就有“七十二只窑”之称,其窑大部分为石灰窑,而且以民窑为主。砖瓦制作,十分繁荣。明清时期,苏州的砖瓦生产,以陆墓与徐庄二镇最为著名。明清皇宫正殿所用的细料方砖及工部所用的官砖大多出此二地。锦溪的砖瓦生产业紧随其后。清代后期,锦溪的砖瓦制造竟超过了陆墓、徐庄。上世纪六十年代,朱浜、明东、卫星、祝甸、南庄、顾家浜、袁……[详细]
  木雕(苏州红木雕刻、佛像雕刻、常州红木浅刻、泰州木雕)扩展​​​​​​​苏州的雕刻历史悠久,远在商代就有“六工”之称;到周代出现了更细的分类,曰:“八材”。宫廷皇室设有“雕人”。宋代,高宗南渡后,曾集中江南工匠于临安,建宫室、造器物,其中有詹成者,其木工技艺“精妙无比”,他“其雕刻精妙无比,所造鸟笼四面皆花板,竹片……[详细]
  苏绣(苏州发绣)扩展发绣是苏绣中别具一格的绣品,它以发代线,利用其本身黑、白、灰、黄、棕等自然色体的色泽和细、柔、光、滑的特性,运用滚针、缠针、接针、切针等不同针法刺绣作品,图象生动,文雅,针迹细密,对比鲜明,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与丝绣相比,发绣还有耐磨耐蚀,永不褪色,富有弹性,利于收藏等特点。有魏武帝曹操“割发代首”的传说,有民间女子向情人表示爱情坚贞不渝时,才会以“青丝一缕”相赠。到佛教鼎盛时……[详细]
  江南船拳是流行在我国太湖流域、江南水乡的一种拳种文化。江南,一般包括苏南、浙北和上海在内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中以太湖为中心的吴文化地区是江南的主体和核心。所谓船拳,顾名思义就是站在船上打的拳。船身的不稳定和船体的面积限制等,不仅给拳术演练者加大了练习难度,而且也提出了更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要求。所以江南船拳十分注重腿部、臀部和腰部的运动,步法极重马步,以求操拳时稳健,经得起风浪颠簸。腿部是发力的重点……[详细]
  木偶戏(七都提线木偶),江苏省省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由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申报。吴江的木偶昆曲是昆曲艺术的一种延伸,是一种以木偶来表演昆曲的独特戏剧形式,是对昆曲这一古老剧种的丰富和发展。木偶昆曲已有三百年历史,但木偶昆曲表演团体,目前只有起始于一百多年前的吴江七都的“姚记”木偶昆曲社一家,这也是全国唯一的一个木偶昆曲社。木偶昆曲是一门木偶演昆剧曲的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详细]
  锡剧在张家港境内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1962年成立张家港市锡剧团,逐步发展最后并入张家港市艺术中心。张家港锡剧先后创编有《要塞新雷》、《双桥联姻》、《星河情》等十数个剧目,同时移植改编演出了《天雨花》《梁山伯与祝英台》《珍珠塔》等一大批优秀传统剧目。锡剧虽然发源于无锡,但在其形成过程中,曾经大量吸收了苏州滩簧的曲调。就其声腔而言,它和苏州地方戏苏剧可以称为“姐妹剧”。因此,流行于苏州地区称为“苏锡……[详细]
  灯舞(常熟滚灯、春城马灯阵舞、马灯阵舞)扩展​​​​​​​​​​​​​​常熟支塘滚灯,流行于常昆太交界处,尤以窑镇、直塘为盛。相传支塘滚灯为明抗倭英雄戚继光所创。当时戚继光驻防东南沿海,戚家军在支塘地区不仅组织乡勇练兵,还传给他们独……[详细]
  莲湘(甪直连厢)扩展​​​​​​​连厢,是甪直农村和市镇盛行的娱乐健身活动。连厢也流传于太仓城厢、浏河以及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等地。连厢,又称莲湘、霸王鞭、花棍、金钱棍、打花枪等。其历史可上溯至宋代的“莲花落”。莲花本是吉祥花,“落”则意味着衰败。它本是北方乞丐行乞时演唱的一种曲艺。传入苏州以后,融进了江南水乡的柔……[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