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仁县十大民俗文化

石氏面塑
  石氏面塑是以家族传承为主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流传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城关镇的石姓人家。据《兴仁县志》记载:面塑艺人石家让“用面食捏人像及飞禽走兽,栩栩如生。抗战时期,美军驻县,他用面食捏美军人像,美军认为被辱,欲踢其摊,他灵机一动,又捏一日本兵跪着向美军投降状,美军大喜,视为珍品,争购带回美国。”此事当时在兴仁引起轰动并广为流传,由此也证明了石家让高超的技艺和过人的才智。由于民间各种传统民俗活动如祭祀,盖屋上梁时所用的“飘梁粑”等对面塑制品的需求量比较大,而石家让制作的面塑品精美绝伦、巧夺天工,极具观赏性。因此,便深受城乡人民的喜爱,成为人们举行各种民俗活动的首选。同时,由于有很好的市场,面塑制作成为石家让用以养家致富的本钱,这也是石氏面塑在当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石氏面塑原料为糯米……[详细]
屯脚布依铜鼓文化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民创造一方文化。世代居住在兴仁县屯脚镇的布依族人民,在与大自然斗争的历史中,创造出多姿多彩的铜鼓文化。相传铜鼓是布依族人民驱邪避凶、传言祭祀、庆贺丰年等的传统乐器,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黔西南州现存铜鼓120多面,而兴仁县屯脚镇便有28面,数量之多堪称全省之最,至今还传承有自汉唐以来保存完好的铜鼓鼓谱“十四则”,并且该镇有150余名布依村民能熟练地按照鼓谱敲奏铜鼓。2000年首届“中国·贵州·兴仁八月八苗族风情节”,让藏于深山千百年的28面屯脚镇布依铜鼓首次在大型活动中登台亮相,自此揭开了屯脚布依铜鼓的神秘面纱,吸引了众多省内外专家学者和文化专业人士前来探访铜鼓秘密。2005年屯脚布依铜鼓表演队应邀参加了“五彩黔西南”文艺会演、“中国·贵州·贞丰六月六布依族风……[详细]
兴仁苗族姊妹饭
  农历3月15日~17日是苗族“姊妹节”。近年来也有人将其称为苗族“情人节”。男女青年通过游方活动建立以定感情后,在“吃姊妹饭”这一天,男青年要向心上人讨姊妹饭。姊妹饭是将糯米染成,五颜六色。过节这天,男女青年身着盛装,排成阵势对歌,女问男答,唱词淳朴,歌声悦耳。不同颜色的姊妹饭,各有不同的内容。姑娘们在姊妹饭中,暗藏不同的标记,可算是一封封难以言表的无字情书。男青年向姑娘讨得姊妹饭后,打开饭包一看,若饭中藏松叶,示意应用花钱或绣花针酬谢姑娘;藏竹钩,示意用伞酬谢,藏几个钩要几把伞;两个竹钩互相钩着,示意情人多来结交;藏香椿菜,示意可成亲;藏辣椒或蒜,示意断交。因居住地区不同,所藏东西及其寓意也不尽相同。有的地方,藏松叶是要绣花针;藏包谷叶须是要丝线;藏树叶是要布匹;藏两根木棍是做一般朋友;两……[详细]
  苗族烧灵舞是苗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存下来的民间舞蹈,是一种独特的祭祀性舞蹈。主要流传于兴仁县东北部北盘江流域沿岸的大山乡、下山镇、回龙镇及南部的李关乡。早在2000年前的东汉时期,生活在兴仁县的人民就创造过灿烂的文明。兴仁县面积1785平方公里,人口44.7万人。境内居住着汉、苗、布依、回、仡佬族等16种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的30%左右,他们不仅民俗、民风淳朴,而且心灵手巧、能歌善舞。苗族烧灵舞据传说是苗族先民们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长期迁徙,传于黑羊大箐(泛指贵州)沿袭至今,已历经几千年的历史。据有关史料记载,在黔西北汉墓里出土的“摇钱树”上就有吹芦笙的人物形象。另据史书《宋史、列传》中记载说“牂牁蛮”至开封进贡方物“一人吹笙、数十人联袂宛转而舞,以足顿地为节”就是有名……[详细]
  阿迈戚托是兴仁县境内彝族民间婚俗舞蹈,是婚嫁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兴仁县的大山、田湾、百德和晴隆县三宝彝族自治乡境内。兴仁县和晴隆县均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的黔西南州中部,境内属低纬度高原性北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早在2000年前的东汉时期,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就创造过灿烂的文明。境内居住着汉族、苗、布依、回、彝、仡佬族等16个民族,他们不仅民俗、民风淳朴,而且心灵手巧、能歌善舞。在漫漫的历史进程中,阿迈戚托(彝族姑娘出嫁舞)在兴仁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绽放出动人的魅力。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在古代,彝族先民们长期过着“焚林而稼、设陷而猎、牧养备食、生火祛寒”的生活。由于……[详细]
  火箭节(农历七月十五)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人们聚集在兴仁县潘家庄大兴,白天在田野里对唱山歌,弹琴,吹笛、吹木叶,互诉衷肠。黄昏时刻陆续开始“打炎箭”,深夜“扫寨”,然后至寨子尽头处用一支竹制弓箭射往寨外,表示胜利。并杀公鸡、鸭各一祭祀。……[详细]
  “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是兴仁县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初八,下值稻谷黄熟收割季节,县境及周边的苗族同胞,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家家户户杀鸡宰鸭,烤一锅热腾腾新糯米酒,煮一甑香喷喷花糯为饭,或邀请客人,或走亲访友。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佩带华丽首饰,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庆祝丰收。“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源于一个美丽的苗族民间传说。相传远古时代,天降大雨,百日不绝,大地一片1,生灵涂炭。唯有勤劳勇敢的苗家少年阿衣和美丽善良的阿兰姑娘带着忠实的猎狗阿嘎寄身于一只大木盆里,随波漂泊......洪水退了,大地一片荒芜。阿衣和阿兰伤心地抚摸着猎狗阿嘎,茫然不知所措。突然,阿兰眼睛一亮,发现狗尾上粘着三颗谷粒,惊喜中小心翼翼地把谷粒摘下来。阿衣和阿兰如获至宝,高兴万分。他们捧来肥沃的泥土,细心栽种,日夜……[详细]

全部兴仁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