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镇巴县民俗文化

镇巴县民俗文化介绍

  傍晚,漫步在镇巴苗乡广场上,眼前便浮现出五彩缤纷的灯火,只见身着五颜六色苗族服饰的少男少女们,手拉着手,围成里外三个大圈,载歌载舞,欢天喜地,这便是镇巴赫赫有名的百人苗舞表演。精湛的表演,不时引来南来北往的行人驻足观赏,随之,行人也不由自主地融人阵容,翩翩起舞。古老而神奇的镇巴,既是西北最大的苗民聚居地,又是中国最北的苗乡。据《镇巴县志》记载,二百多年前,能歌善舞的六姓苗民,抛家带口,从贵州千里迢……[详细]
  人们为女儿置办嫁妆,通常是以物品的贵重和时兴为标准,而汉中南山一带姑娘出嫁时,却以腌菜为最珍贵。有首民谣说:“巴山姑娘怪,出嫁要腌菜,嫁妆没腌菜,往后头难抬。”因之,女儿长到十八九岁时,母亲就要为女儿准备嫁妆腌菜。嫁妆腌菜的品种越多,姑娘就显得越光彩。这种风俗在陕南巴山一带,尤为盛行。腌菜有资格做嫁妆,必定不同凡响。嫁妆腌菜在制作上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首先要选好菜。陕南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这时气候……[详细]
  镇巴渔鼓是陕西陕南地区汉族民间曲艺中的主要曲种之一,主要分布于镇巴县的盐场镇、观音镇、泾洋镇和青水乡。邻县陕西省西乡、南郑、紫阳、汉阴和四川万源、通江等地亦有分布。镇巴渔鼓是以汉中镇巴话为唱、白基准语音,一人兼多角坐唱,采用曲牌和板腔综合体讲唱故事的陕西地方曲种。明末清初已在镇巴盛行,其源据传由川、鄂籍移民带入,与四川“竹琴”有较密切关系。曲目丰富,艺人多,流传广。当地人称镇巴渔鼓为“渔鼓筒”“道……[详细]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最南端,在这块贫瘠而古老的山地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乡土文化和民间艺术,镇巴唢呐便是其中之一,遍布全县各乡镇,已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格、丰富的题材,成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最初的唢呐是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代的乐器,就连唢呐这个名字也是古代波斯sornā的音译。唢呐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在中国出现,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已有吹奏唢呐形象,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时代……[详细]
  镇巴民歌是数千年来镇巴人民创作积累的巨大文化财富,是镇巴地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镇巴民歌题材非常丰富,歌曲种类很多,包含了号子(劳动号子,山歌号子),山歌调子,通山歌(又称茅山歌、姐儿歌等),小调,风俗歌曲(嫁歌、孝歌等),祭事性歌曲,曲艺(渔鼓、花鼓、青水曲子)等。按歌词内容可分为“劳动类”、“生活类”、“情爱类”、“民俗类”、“时政类”、“历史传说故事类”和“红色歌谣类”等。入选了陕西省省级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