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汉中市 > 西乡县民俗文化

西乡县十大民俗文化

西乡打锣镲
  西乡打锣镲流传于陕西省西乡县白龙塘镇贯溪村的汉族舞蹈。贯溪村的汉族劳动人民长期以耕织和渔猎活动为职。为了祈求神灵保佑丰收,修庙祭祀成为当地群众的愿望和习俗,每年都要举行庙会(船桥会),后来演变成春节灯会。西乡打锣镲是十分独特的汉族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贯溪村位于白龙塘镇牧马河南岸,距何家湾、李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不远。曾经,这里土地贫瘠,山荒水患,兵灾匪扰,百姓生活十分贫苦。于是当地百姓就有了祈求神灵保丰收、求平安的习俗,同时修庙祭祀也随之流传下来。村落中有安灵寺一座,据说始建于713~741年(唐开元年间),已三易其址,寺内镶有碑石一块,砷文载“先年风雨不调,五谷欠收,众姓人等同立青苗土地冰雹将神会演戏酬谢神灵,报答神恩。”落款是:“经理首人刘寅……光绪二十八年……[详细]
西乡茶酒文化
  茶酒文化茶是西乡特产,茶也是西乡家家户户必备之品,来客后首先要倒茶。过去一般来客后才烧开水泡茶,现在备有热水瓶,随时可泡茶。但人们习惯沸水泡茶,端上茶主人陪着客人喝茶、抽烟,叙情议事。古时候,西乡最红火的地方要数茶馆了,上集镇买卖,坐在茶馆里等生意,谈生意,讲价钱,以打发时间。边远农村人办完事顺便泡一碗茶歇气提神,至于年老无事者更是茶馆听书喝茶的常客。其实,现在西乡的每一个家也是一个小型的茶馆。西乡人敬茶很讲究,向客人奉茶要双手捧杯,轻放,讲究茶礼。家中晚上看电视喝茶一能防辐射,二能提神缓解疲劳。许多家庭饮茶讲究医理茶诀,根据自己的体质喝茶,“姜茶能治痢,糖茶能和胃,菊茶能明目,烫茶伤五内,饮后茶能消食,酒后茶能解醉,午茶长精神,晚茶难入睡,空腹茶心发慌,隔夜茶伤脾胃,合理用茶能减肥,过量茶……[详细]
西乡婚俗
  婚俗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男妇女到婚龄,“娃家请人说媒,女家望人说媒”。“媒不媒,跑三回”,既使双方有恋爱基础,女方父母为女儿终身大事负责,也得让介绍人多跑几趟,才能“放话”。如果女方无意则以各种理由推辞,介绍人就不再登门。双方同意,方可“认门”,也叫“看门户”。介绍人领着男娃到女方家里,给双方父母介绍情况,当面征求意见,男女双方表态同意后,再经过一段接触交谈,下一步就可“订婚”,也叫“为订”。媒人穿梭交谈协商选定吉日,互送订婚礼物,双方父母及亲朋见面认识,从此正式建立这门亲事。男娃逢年过节均到女方拜年送礼。到了法定婚龄,双方办理结婚手续后,再举行婚礼。婚日必须提前约定,女方备嫁妆,男方收拾新房,准备彩礼。婚期到男方迎亲,新郎、媒人、押礼先生同去“送彩礼”,“抬嫁妆”。迎亲时必带礼品及新娘首饰……[详细]
贯溪村地围子
  “地围子”是流传在西乡县白龙塘乡贯溪村的一种民间小歌舞。它通过载歌载舞和幽默诙谐的表演展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长期流传地围子的贯溪村,地处牧马河边,过去当地村民为解决贯溪渡口桥、船维修资金,曾组织“船桥会”。每当春节耍灯,就由这一民间组织筹备地围子等节目的演出。当地俗话说“三年不要灯,人死马遭瘟”。灯会有会首、灯头(监使)和会员,会首由群众选举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由他指定灯头,组织安排演出。灯会每年收入就用于修庙、造船和架桥。“耍灯”又称“闹社火”,是当地各种民间文艺节目的综合表演。地围子是整个耍灯队伍中的中心节目,常和“打锣镲”、“跑竹马”、“火狮子”等同场演出。演出程序是:紧随灯队进入场地后,先由十二盏生肖灯(竹篾扎制)围成圈,文、武乐队分东西站两边,男角站在前排,女角坐在后排,全体面向……[详细]
扫五穷
  扫五穷,又称扫五魔,扫五群,即扫除邪、怪、灾、病、贫五种魔群,是一种鲜见的民俗现象,它只发生在中国汉水上游的汉中洋县及其周边地区城固、西乡一带。每年农历正月初五,由社火会出面,在村民中挑选几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子,化妆成红、黑灵官,孙悟空,喜神,土地神,广成子,托塔天王李靖,毛女子等,在铿锵的锣鼓声和鞭炮声中,由“土地神”领路,挨家挨户在村里走一遍(认为这些法力无边的天神会驱走五穷)。毛女子手拿小簸箕和小扫帚,在每家屋里扫几下(象征性的做几下清扫的动作),表示将家里的五穷扫走了,家中就会平安,不受邪、魔、病、贫缠绕了。有些妇女还请毛女子在新生婴儿身上扫几下,预示婴儿不生疾病,健康好养。主家除敬神、放鞭炮之外,还要给毛女子送红包,以示慰劳和酬谢。扫五穷这一民俗活动,寄寓了经济社会不发达的农耕时代老……[详细]
茶文化节暨樱桃旅游节
  茶文化节暨樱桃旅游节:明年4月下旬,茶文化节暨樱桃旅游节在西乡举办,主要活动有:樱桃沟游园采摘品果活动、午子山登山活动、茶产品展销、茶艺表演、民俗演出、商贸洽谈等活动。……[详细]
菜豆腐的传说
  相传在盛唐时期,汉中西乡县城北秦岭山区的桑园村,住着一对青梅竹马的年轻夫妇,男的叫赵山顺,妻子名雪莲,婚后相亲相爱。山顺会做豆腐卖,雪莲会编竹筐,小日子过得美满幸福。光阴荏苒,转眼过了两年,雪莲生了个胖小子,小俩口十分高兴。但雪莲产后身体十分虚弱,胃口不开,白米细面也不想吃。山顺烩了一碗豆腐端来,可雪莲只吃了几口就推到一边,说是“豆腐太硬、咽不下去。若是能做成软软的豆腐花花,再加点青菜叶子就好了”。山顺是做豆腐的行家里手,但却从未做过软豆腐花花,试了几次都失败了。一天,他在煮大米稀饭时,心里还想着做软豆腐花的事,稀饭溢锅了他才发现,忙舀水压锅,缸里水已用完,急得他直搔头抓腮。雪莲见丈夫着急的样子,忙提醒他说:“快把案板上那碗豆浆倒进去”。山顺忙把豆浆倒入锅里,过了一会揭开锅,只见上面漂起一层……[详细]
  葬礼西乡人很注重孝道和骨肉情谊。“葬礼”往往比“婚礼”还隆重。老人亡故后,儿孙都要披麻戴孝,敬香烧纸,向户族、邻里、亲友磕头下跪“报丧”,准备棺木、寿衣。年过七旬的老人,早已准备好“寿木”、“寿衣”,落气后“净身”、“穿寿衣”、“装棺”。将“亡灵”停在堂屋正中,燃香蜡、烧纸、献供品祭奠。一般亡故后三日上山,“人死无牵挂,入土最为安”。葬后七天“烧纸、敬香”,每七天一次,经过七次,再逢百日烧“百期”,一周年上坟、垒坟,直至三周年,整个程序才结束。山区葬礼最突出有0:一是“哭丧”、二是“叙话”、三是“唱孝歌”。“哭丧”老人去世后,儿女十分悲痛,以哭表达哀思,一般男孝子有泪无声,女孝子从“入棺”、“守灵”、“发丧”、“入土”都要围着“灵棺”哭,讲述老人经过的苦难及留给子孙恩德和养育之情,不会哭者是……[详细]

全部西乡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