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汉中市 > 南郑区民俗文化

南郑区十大民俗文化

南郑协税社火
  南郑协税社火,起源于唐宋,是陕西社火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种类。协税社火的表演者都是镇上的百姓,表演队伍强大,阵容壮观,内容丰富,剧目繁多,表演形式惊险奇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千余年的历史进程中,协税社火从起初单一的拜神祭祀的活动,逐步演变成为群众节日庆典中自娱自乐的民间艺术活动。每逢春节期间,协税社火从正月十四开始游演,十五在县城“大闹元宵”,返回古镇当日至十六、十七三天,上街与下街两家社火会在协税街进行社火比赛。每逢游演,古镇锣鼓鞭炮铿锵入耳、热闹非凡,狭窄的长街人流不息、挤满了围观的群众,到处洋溢着热闹祥和的年味,彰显出魅力无穷的传统文化。协税社火表演形式多样,不仅有跑旱船、扭秧歌、舞狮、斗龙、闹花灯、踩高跷,还有悬台社火、武彩社火和夜社火等。表演以“雄伟、奇异、惊险、情趣、精美、……[详细]
  汉中藤编制品是汉中传统的工艺制品,由于汉中山区野青藤资源甚多,采割后经水煮、剥皮、漂白后,编制成各种藤制品,主要有坐椅、六棱八仙桌、屏风、书架、盘、筐、篮、箱、沙发、柜、躺椅、提箱、果盒等;编制图案多样,有木瓜心、米字格、菱形格、菊花、牛眼、寿桃、日月同辉、二龙戏珠、孔雀开屏等。其工艺精美,造型美观,式样高雅,色泽别致,舒适凉爽,轻巧耐用,久享盛誉。藤编一般经过打藤、拣藤、洗藤、晒藤、拗藤、拉藤、削藤、漂白、染色、编织、上油漆等十几道工序。藤编主要以藤枝、藤芯或竹为骨架,然后用藤皮或幼嫩的藤芯编织而成,充分发挥藤条柔软、不易折断的特点。在色彩上,大多采用原藤的浅黄色,或加工、漂白为白色、象牙色,显得柔和典雅,有些则配以咖啡色、棕色等。藤家具以粗大的藤条为骨架,经钉架,再用藤皮、藤芯编织而成,……[详细]
  南郑县山区平川,饮食习俗大同小异。同有粗细粮兼食的风尚。平川盛产稻麦,吃饭以米面为主,兼搭少量玉米、红薯等杂粮;山区多产玉米、洋芋、红薯,向以米面等主粮和玉米薯类等杂粮兼半搭配。解放后,平川主粮增产幅度很大,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主粮压倒优势,基本上已不吃杂粮。山区主粮增产幅度较小,特别是在“暂时困难”和“文革”期间,粮食紧张,吃杂粮多于主粮,常以薯类瓜菜代替部分主粮,称“瓜菜代”。近几年来,亦开始以米面为主,杂粮搭食比重普遍下降。口味基本相同,略有南北之分。酸甜苦辣诸味,群众兼好,烹肉作菜,酷嗜辣椒,近似川味。平川对酸味尤为偏好,家家都有酸菜坛和浆水盆,一年四季酸菜不离,盐味特别重,又酸又咸。甜食主要是元宵与醪糟,无论山间与平川,凡正常年间,春节前后,家家户户都要做元霄和醪糟,除自食……[详细]

全部南郑区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