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凉山州 > 会理市民俗文化

会理市十大民俗文化

饵块手工制作技艺
  会理绿水乡松坪村手工制作的饵块最有名。饵块色白,切成块、片、丝入锅煮,不浓汤,且味好。如不食用,浸泡在水里,久泡不馊不臭。制作饵块需要选用本地的大白谷米,浸泡12小时淘洗干净后,入甄蒸至半熟,将半熟米倒在圆簸箕里冷却后,洒水和匀,再入甄蒸熟后,把熟饭倒在石碓里用木杵冲融。把冲好的料摊在竹箕里或案板上,搓揉成长15~20公分,横截面6~8公分的长方体块状,或搓揉成细圆状,冷却后即成饵块。【产生年代】会理绿水乡松坪饵块制作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从元世祖至元28年(公元1291年),松坪由于是川颠之要道,商贾贩卒往来穿梭,因旅途带来米饭或其它食物易馊,这里开始制作饵块。由于松坪所处的地理环境、空气、水源等诸多优良因素,使松坪饵块味好、色白,切成块、片、丝入锅煮,不浓汤,且味好,久放不馊、不臭,在……[详细]
红铜火锅制作技艺
  会理自古产红铜,铜器加工制作业自唐以来就十分发达,一直沿续至今。据文献载,早在东晋末年(公元400年),会理就有了铜冶炼,唐宋以来铜开采与加工业兴盛,南诏时期,红铜火锅等铜制品就远销外地,清代尤其兴旺。【分布区域】会理处于川、滇交结合部,与云南会泽、巧家相邻,是历史上“南丝绸之路”的通衢要道。县城和鹿厂、通安、黎溪等地仍按传统方法生产加工铜器,现鹿厂镇的老街道以打制铜器而得名“打铜街”。【基本内容】会理红铜火锅是经工匠手工精心打制而成的餐具,从选料至加工都十分讲究,外形美观、经久耐用、工艺精湛。火锅分锅盖、锅槽、烟囱、进风底座、插销、火锅耳链6个部分,加工制作过程有:1、选料备料打制火锅的铜不能用纯度太高的铜料,必须用采制当地的不含有害元素的伴生铜。县境鹿厂的铜含铜量在80%以上,还含20%……[详细]
彝族蹢脚舞
  彝族蹢脚舞与流传于滇西北一带的“打歌”“跌脚”“左脚舞”为同种,“蹢脚”的历史相当久远,明清时云南、四川的地方志中多有记载。如:“一人吹芦笙为引,男女牵手,周旋跳舞,歌笑以为乐。”(《正德云南志》)“末些蛮,在大理北,与土蕃接界,邻金沙江……男女动百数,多执其手,国旋歌舞以为乐。”(《云南志略》)清代云南巍山文龙亭壁画绘有彝族“打歌”图。会理彝族大多在明清时由贵州、云南移入,其民风民俗与毗邻云南的相仿。蹢脚舞也应在明清时代传入。【分布区域】彝族蹢脚舞分布于会理县小黑箐乡、关河乡、金雨乡、绿水乡、太平镇等地彝区。会理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正南端,处于攀西资源开发区腹心,西连攀枝花,南隔金沙江与云南的禄劝、武定相望,北邻德昌县,东接会东、宁南两县,扼川滇要冲,自古以来就是川西南与滇西……[详细]

全部会理市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