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盐城市 > 盐都区民俗文化

盐都区民俗文化介绍第2页

  《花担舞》花担舞,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花担舞是流传在苏北一带,以盐城及周边扬州、淮安、连云港等地区为代表的一种民间舞蹈。它最早是由女角挑花担、男角舞扇,载歌载舞的舞蹈形式。主要是表现人们丰收喜悦和共享太平盛世之情。现在的花担舞道具主要是花担,它是由两个花篮系在一根弹性好的竹皮扁担两端,花篮是用竹篾制六边形骨架,玲珑轻巧,花篮外用“丰”、“福”等字样的绢或绸装饰,篮……[详细]
  《跑旱马》跑旱马,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早在民国年间,在现盐都区楼王镇,每年春节开始到正月半都有出会的习俗。出会期间,各村的民间艺术表演队都纷纷登场表演。由于楼范保(当时楼王镇共分为六个保)拿不出像样的文艺节目,该村村民都觉得不是滋味。1937年底,楼范保乡间颇有名气的人士顾知山就想:“人家不是玩龙就是舞狮,我们要搞就弄个不一样的。”此时,他想到了马,马预示着“马到……[详细]
  《北龙港剪纸》北龙港剪纸,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剪纸在盐都已有几百余年的历史,人们在劳动之余,以纸张为材料,通过剪、刻、撕等手法,塑创出各种形象用于生活环境的装饰及节日、喜庆等活动的点缀。北龙港剪纸受扬州剪纸的影响,具备南方中部剪纸的特点,即:小巧玲珑,柔美工整。剪纸大致有两项用途,其一是喜庆节日里有祈祥纳福,应节之兆,平时最为常见。如过年过节,常用的剪纸有连年有余……[详细]
  《三人花鼓》三人花鼓,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花鼓戏”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一个民间小戏剧种。它形成于清代,距今已有一百余年,是地方民间的一个特色文化,是一个艺术风格独特、群众基础深厚、地方色彩鲜明、生活气息浓郁的地方小戏剧种。“三人花鼓”又称盐城花鼓,以舞为主,以唱为辅,是区别于其它地区流行的一种花鼓形式。相传在清代中、晚期,流离失所的乡民为了生计,在沿街乞讨的过程中为……[详细]
  打莲湘,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盐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盐都打莲湘以盐都区楼王镇最具代表性。楼王镇是苏北里下河地区一座古老集镇,物肥水美,人杰地灵,群众文化活动别具特色,尤以民间舞蹈见长,2002年被市文化局授予“十佳特色文化乡镇”(民间舞蹈)。随着时代的变迁,民间舞蹈赋予了该镇新的活力,其中打莲湘独树一帜,她不仅继承传统特色,更充满了时代气息。近20多年来,挖掘整理……[详细]
  《藕粉圆制作技艺》藕粉圆制作技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苏北藕粉圆子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相传清代中叶,一位出身苏北的御厨,根据家乡的食俗精心制作出了一道甜品小吃--藕粉圆子,进呈皇上,皇帝品尝后,大为赞赏,从此藕粉圆子便成为了宫廷御膳。数年以后,御厨告老还乡,便将藕粉圆子的制作方法带回了家乡,从此这道宫廷御膳便在苏北传开了。藕粉是一种清血滋养品,味甘,气芬芳,……[详细]
  义丰龙舞,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义丰龙舞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史书就有记载,属中华龙舞布龙系列,她是流传于盐城一代的典型的民间舞蹈表演艺术。盐城一带龙舞尤以盐都义丰龙舞为尖端代表而闻名。义丰和北龙港两镇均位于里下河腹部地区,河网密布,沟河纵横,是方圆百里出了名的“锅底洼”,过去十有九年遭受洪涝灾害的侵袭,为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义丰和北龙港人于明正德年间,在龙……[详细]
  柳编(盐都柳编),江苏省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相传明朝洪武年间,苏州表兄弟二人带着篾匠工具来到龙冈储巷,看到此地柳条长势旺盛,就利用柳条编制生活用具出售,村民在表兄弟二人的启发下,充分利用本地柳条资源,学做自己生活用的菜篮子等简易的生活用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人们把柳制品发展到系列化,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以盐城市盐都区龙冈镇储巷为主,辐射到苏北地区。柳编的……[详细]
  沈拱山传说,流行于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民间文学,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沈拱山的故事流传约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成熟于清朝末年,这段故事形成的时期,正是中国的封建制度走向崩溃,清朝朝廷倾轧腐败贪官污吏横行,民不聊生,广大群众反封建、求民主的思想意识逐渐增强,因此便借助沈拱山生前敢于伸张正义,智斗官僚公绅等趣闻轶事,按照自己的意志和需要,丰富加工成沈拱山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详细]
  2007年,盐城老虎鞋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民间虎鞋的制作是民间艺术上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虎文化密不可分,西方国家在一次测试人类最偏爱的动物活动中,得出结论,老虎排在所有动物的第一位,可见人类对老虎的喜爱从古至今,由来已久。老虎为百兽之王。“龙生云,虎生风”,人们喜爱其八面威风,常常借以形容勇猛善战的将领为虎将。三国时期的关、张、赵、马等就被誉为五虎上将。乃至将门……[详细]
  八桅立式大风车,又称“翻水车”,是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灌溉农田的农具手拐车、泼车、牛车之后又发明的一种纯木制作的大型翻水车,它主要是借用八合篷的风力来推动车网,带动风车上的木轴,使木轴上的传送板来翻运河水灌溉农田。风车既是中国历史变迁的一个见证,也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精华。走进博物馆风车博览园,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风车的世界。园内共挖掘、复制了已失传的16部大风车、牛车、踏水车等文化遗产,风格各异,形态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