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盐城市 > 盐都区民俗文化

盐都区十大民俗文化

里下河渔民婚俗礼仪
  《里下河渔民婚俗礼仪》里下河渔民婚俗礼仪,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里下河渔民婚俗礼仪以其腹地“锅底洼”的北龙港街道和大纵湖镇为代表,两地在远古时代就是水多、河多、芦荡多,广泛的水域和丰富的水产资源给渔民提供了一个生产生活的大环境。独特的渔家婚俗便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渔民们由于长期在水上劳作,所以渔民的婚俗又区别于陆地上的婚俗,陆上嫁娶用轿,渔民婚嫁用船,船是渔民的住“房”,又成为迎亲的水上之“轿”。因为是“走船”,所以在喜日前必须装饰一番。船头上“张灯结彩”。“喜”日开婚步,天一亮,新郎和新娘的礼服、化妆品要放在一张用红的填好的筛子里,用火烤一下,用来驱除晦气。新娘必须独坐船中,不许露面。宴席上韭菜炖鱼是必须要做的头一道菜,意即长久有余。每道菜都必须从船头经……[详细]
盐城老虎鞋
  2007年,盐城老虎鞋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民间虎鞋的制作是民间艺术上的一个组成部分,和虎文化密不可分,西方国家在一次测试人类最偏爱的动物活动中,得出结论,老虎排在所有动物的第一位,可见人类对老虎的喜爱从古至今,由来已久。老虎为百兽之王。“龙生云,虎生风”,人们喜爱其八面威风,常常借以形容勇猛善战的将领为虎将。三国时期的关、张、赵、马等就被誉为五虎上将。乃至将门虎子、虎女,连调兵的信物也称虎符。中国人名字里带虎字者甚多,小孩戴虎帽、穿虎鞋、睡虎枕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传统的图腾里,除了日月山川,就是龙凤虎麟。我国出土的汉、唐古墓文物中,就曾出现过虎枕、虎鞋、虎帽和其它虎饰品。可见早在汉、唐时期,民间就盛行虎服饰和虎物品。自古以来,人们信奉老虎,老百姓相信虎鞋能……[详细]
面塑(龙冈面塑)
  《面塑(龙冈面塑)》面塑(龙冈面塑),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史料记载,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渊远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科。就捏制风格来说,黄河流域古朴、粗扩、豪放、深厚;长江流域却是细致、优美、精巧。从新疆土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面制人俑和小猪来推断,距今至少已有一千三百四十多年了。南宋《东京梦华录》中对捏面人也有记载:“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那时的面人都是能吃的,谓之为“果食”。而民间对捏面人还有一个传说,相传三国孔明征伐南蛮,在渡芦江时忽遇狂风,机智的孔明随即以面料制成人头与牲礼模样来祭拜江神,说也奇怪,部队安然渡江并顺利平定南蛮,因而……[详细]
秦南青狮舞
  《秦南青狮舞》秦南青狮舞,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青狮舞以其狮毛青色而得名。青狮狮头夸张,狮身长而扁,属岭南派狮舞风格。青狮舞来自民间,舞姿乡土味浓厚,可在地上、桌上、椅子上、凳子上做动作,有跑圆场、板凳倒立、麻雀跳、乌鸦展翅、金鸡啄米、窜桌跳、托举、抱月、打呼、0 毛、蹿步跳等20多个表演套路。舞龙舞狮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在古老的图腾里,除了日月山川,就是龙凤虎麟和狮犬蛇豹,在唐代以前,朝庭、衙门的门厅两侧就设置石狮。一是镇宅,二是威风、威严。舞龙舞狮在我国早有流传,在苏北一带,明、清时期民间就有舞龙舞狮的习俗。一是为了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人畜平安,二是龙狮象征着吉祥,人们憧憬美好的未来,相信龙狮能够驱魔消灾,降福人间。三是逢年过节喜庆仪式都要舞龙舞狮,以增……[详细]
学富面塑
  面塑(学富面塑),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早在清康熙年间祖师爷张明山出现。其造型以手工捏制或模制而形,或素或彩,在造型上以人物、动物为主。以简单、原始的材料“泥土”塑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详细]
北龙港剪纸
  《北龙港剪纸》北龙港剪纸,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剪纸在盐都已有几百余年的历史,人们在劳动之余,以纸张为材料,通过剪、刻、撕等手法,塑创出各种形象用于生活环境的装饰及节日、喜庆等活动的点缀。北龙港剪纸受扬州剪纸的影响,具备南方中部剪纸的特点,即:小巧玲珑,柔美工整。剪纸大致有两项用途,其一是喜庆节日里有祈祥纳福,应节之兆,平时最为常见。如过年过节,常用的剪纸有连年有余(图案为莲花和鱼)、恭喜发财等。其二是做刺绣稿子用,民间比较普遍,一些农村妇女将事先准备好的鞋样、底稿放到面料上做鞋、绣花等,一般以花鸟、十二生肖题材较多,最常见的有:福寿锦长,双凤朝阳等。……[详细]
学富戚氏膏药
  学富戚氏膏药,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起源于清嘉庆年间,已有200多年历史。戚氏伤科治疗术根据家传中医手法正骨为特色结合众家之长,首以局部损伤为要,望触并重,内服“消淤活血汤”外用“接骨丹”“舒筋散”配合“戚氏膏药”消肿快速、疼病立减、愈合期短,功能康复快,无任何后遗症。……[详细]
八桅立式大风车制作技艺
  八桅立式大风车,又称“翻水车”,是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灌溉农田的农具手拐车、泼车、牛车之后又发明的一种纯木制作的大型翻水车,它主要是借用八合篷的风力来推动车网,带动风车上的木轴,使木轴上的传送板来翻运河水灌溉农田。风车既是中国历史变迁的一个见证,也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精华。走进博物馆风车博览园,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风车的世界。园内共挖掘、复制了已失传的16部大风车、牛车、踏水车等文化遗产,风格各异,形态独特。在这些风车中,最值得一提的八桅立式大风车,是一种中国独有、汉唐时就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灌溉工具。八桅立式大风车能随风向自动调节运转,八桅立式大风车不仅能提水灌溉,在发大水的情况下,只要把槽筒移至田里,还能起到排涝作用。……[详细]
  沈拱山传说,流行于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民间文学,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沈拱山的故事流传约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成熟于清朝末年,这段故事形成的时期,正是中国的封建制度走向崩溃,清朝朝廷倾轧腐败贪官污吏横行,民不聊生,广大群众反封建、求民主的思想意识逐渐增强,因此便借助沈拱山生前敢于伸张正义,智斗官僚公绅等趣闻轶事,按照自己的意志和需要,丰富加工成沈拱山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发展成了一组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沈拱山为主人公的故事群。从目前我们掌握的资料,沈拱山的故事大体可分为这样几种类型:1、表现他路见不平,见义勇为,敢于伸张正义。如《赔船拆楼》、《算命破案》。2、表现他蔑视权贵,傲骨凛然,敢于惩恶扬善。如《水中捞月》、《捣官船》、《清水明镜》。3、表现他助弱抑强,巧……[详细]
  柳编(盐都柳编),江苏省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相传明朝洪武年间,苏州表兄弟二人带着篾匠工具来到龙冈储巷,看到此地柳条长势旺盛,就利用柳条编制生活用具出售,村民在表兄弟二人的启发下,充分利用本地柳条资源,学做自己生活用的菜篮子等简易的生活用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人们把柳制品发展到系列化,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以盐城市盐都区龙冈镇储巷为主,辐射到苏北地区。柳编的原材料为杞柳树割下来的柳条,经过发泡、剥皮、凉晒,消毒、漂白、染色、选料、劈柳、拉皮等几道工序后储存,柳条修长、粗细匀称,柔软光滑。极白无节的柳条是编织的上好材料。用加工后的杞柳条编织出的民间艺术作品其特点是:轻巧、玲珑、美观、大方、无菌、无毒、无污染,是回归自然的绿色产品。……[详细]

全部盐都区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