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沛县民俗文化

沛县十大民俗文化

沛县汉宴十大碗食俗
  沛县汉宴十大碗食俗,江苏省省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由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申报。“汉宴十大碗”是流传于沛县的特色饮食,传说起源于东汉初年。沛县汉宴十大碗可分为官府、民间两种版本。官府的用料考究、做工精细,用于招待过往官员及达官贵人;民间的十大碗,则因陋就简,主要用于婚丧嫁娶时款待宾朋。无论是官府或民间的汉宴十大碗,其基本风格和制作方法,大同小异。这里所介绍的,是民间的汉宴十大碗。制作汉宴十大碗,首先要做好两件事:过油、炖煲汤。过油俗称油炸酥菜。把土豆或莲藕、山药粗粗地切成筷子般粗细的条状,放在流稀的面粉糊里,再加进盐粉、葱花、良姜丝以及花椒、胡椒等五香大料面,均匀调拌;然后一把一把抓起来,放在滚沸的油锅里油炸。炸好的食品,称之为酥菜,内软外脆,黄灿灿的分外好吃,是制作汉宴……[详细]
沛县荷叶落子
  荷叶落子,曲艺的一种,一只大镲(钹)像荷叶,一杆击打大镲的大木锤,一双竹板,这简简单单的道具,却能演唱腔调激昂、婉转动听、惟妙惟肖,神态各异,千姿百态的人物来。荷叶落子是河北唐山落子(评剧的前身)演化来。清朝嘉庆年间,唐山落子演员穷困潦倒,先是流落在山东菏泽地区、济宁地区一带,靠演唱乞讨为生。当时叫“山东洛子”。一大镲,一竹板,一锣点,自打自唱,快慢结合。后来又流落在河南永城、夏邑、安徽宿州地区、徐淮地区,演唱时叫大铙,也就是“荷叶落子”,因大铙如同荷叶大小,故曲艺术语叫“荷叶”。演出乐器没变,还是一镲、一板、一棍,一记锣点。曲调自成一派,四句腔,曲调是唐山落子的曲牌,“凤凰0 头”、“呼嗨嗨”。调门高昂热情 ,说表唱结合,多演出袍带书——“包公案”、枪刀马趟子书——“隋唐演义”等。现在苏鲁……[详细]
沛县色织土布技艺
  沛县色织土布技艺主要分布在沿微山湖一带的沛县龙固镇、五段镇、杨屯镇、魏庙镇、胡寨镇等。清咸丰年间,黄河决口,各地灾民迁徙到微山湖沿岸,将本地色织土布技艺带到沛县,家家织纺线,户户织土布,花色繁多,是沛县湖区人民保留较为完整的一种较古老的纺织工艺品。由于湖区人民相对偏僻的居住环境,使其较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色织土布纹样也因此一直保留浓厚的传统特色。沛县色织土布技艺是湖区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等因素的载体,是实用性与装饰性的结合体。沛县色织土布技艺是沛县湖区保留较完整的一种原始纺织工艺品。湖区女一般从十岁左右开始学习织锦,她们采用一种非常原始的木机,以通经断纬方法,挑换纬纱、手送木梭打织完成。其中最常见的是拼缝加工成床上用品、小孩的盖裙、披肩和衣服。色织土布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详细]
  沛县封侯虎,徐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史载伏羲氏的后代部族有以白虎为图腾崇拜的传统。西周的皇后、嫔妃怀孕后,为了期盼生个健壮而勇敢的男孩,在孕妇的住室内挂虎鼻壁挂,用虎做祈愿。据史料载,由于刘邦天性明达,胜负泰然,人们对诸侯爱戴敬重,加之沛城的民俗风情浓厚,沛人喜送寓意吉祥的布老虎,故民间布老虎得名“封侯虎”。沛人自古崇文尚武,这种传统使得沛人对新生命的期盼寄寓勇猛无畏的虎身。孩子出生6—12天送虎,寓意孩子健康成长,早日学成“封侯”。孩子的外婆等长辈在接到“报喜”后,开始为孩子缝制“封侯虎、虎头鞋、虎头帽”等用品,祝愿孩子能健康成长。“封侯虎”注重以纹饰修饰全身,虎头、虎身、四足都有着各种不同的纹饰。“封侯虎”系列造型多四肢粗短,身体滚圆,五官勇猛,威风凛……[详细]
  沛县花鸟字,徐州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史载东汉灵帝时,大学者蔡邕待诏门下,见役人用垩帚刷墙偶尔成字,很受启发,于是就特制板笔,蘸墨疾书,丝丝露白,从此创造了“飞白书”。《汉书·杨球传》有“鸿都文字,鸟篆盈简”的记载。据说,蔡邕受朝廷委派到沛县为大风歌碑书丹,在沛期间,将飞白书用具的制作方法和书写技巧传授给当时的文士、贤达,一时争先研磨,传为佳话。沛县花鸟字正是由飞白书和鸟虫篆的结合体演变而来,至今,沛县仍流传着“沛县花鸟字,中郎亲手传,当年是飞书,越变越新鲜。”的民谣。沛县花鸟在飞白书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借鉴鸟虫篆的笔法和花鸟画的造型,逐步发展,演变而来。其颜色由原来单纯的黑白两色,增加到现在的多色彩。书写工具也由原来的毛笔,发展到现在的柳根笔、板笔等多种专用……[详细]
  徐州沛县红喜蛋习俗,徐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生孩子送的鸡蛋,全都染上红色为家族兴旺之“喜”,这在沛县、丰县一带,首先成了规矩,并渐渐影响到中原,扩展到全国。其中有“望子成龙”的内涵在。以及在清明荠菜煮鸡蛋、端午节吃大蒜煮鸡蛋、斗鸡蛋,形成了民间习俗。进入本世纪以后,香道红喜蛋公司杨须跃继承了此传统技艺,加以改进,现沛县“红喜蛋”的品牌已成功打响。目前,卤制红喜蛋诞生在沛县地区,影响到鲁南、苏北地区,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沛县红喜蛋习俗主要包含两层含义,生育习俗和节日蛋俗。生育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把延续香火视为头等大事之一,围绕生育也就产生了种种生育风俗,蛋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沛县地区有求子用红喜蛋,结婚用红喜蛋,怀孕用红喜蛋,催生用红……[详细]
  古沛郭家烧鸡,徐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古沛郭家烧鸡起源于唐代,唐祁国公汾阳王郭子仪的后人曾为宫廷御厨,相传有煮制烧鸡的秘方传世。郭家烧鸡十七代掌门人郭广信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在丰县城北关埋锅生香,使祖传手艺誉满苏北,开创了郭家烧鸡不卖完,其它烧鸡卖不动的辉煌传奇。第18代掌门人郭德修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由丰县辗转至沛城安家立业,开张了古沛郭家烧鸡店,丰县县志、沛县风物志均有文字记载。后因战乱举家迁至沛县西北朱王庄。古沛郭家烧鸡的烧制工艺,系祖传秘方。对鸡的选择、作料的选择、火候等关键技艺的把握,是成就色香味、超越同类产品的重要因素。要选择一年左右的蛋鸡,鸡冠要红而大,毛要全顺,绝无疾病。宰杀时鸡头对准专用碗,要让鸡血流尽,然后把鸡浸泡在适度……[详细]
  沛县鼋汁狗肉烹制技艺,江苏省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一、肉狗的屠宰一般来说,一年四季均可以宰狗,但为了利用狗的毛皮,最好在狗绒毛生长良好的冬季宰杀。1.致昏宰杀前可用木棒或铁锤猛击狗的后脑和眉间,使狗脑部受震荡而陷入昏迷状态;也可用电麻的方法将狗致昏。2.放血将昏迷狗的前后肢固定好,并按住狗的头部,然后用锋利的尖刀从狗的颈部胸骨柄左侧刺入,直捅至心脏,即可放血。3.剥皮一般多采用片状剥皮法,即将放血而死的狗放在干净的地上或挂在剥皮架上,用剥皮刀从后肢跗关节和前肢腕关节处开口,挑开一环形切线后,沿四肢内侧各挑一条切线,前肢挑至胸骨,后肢挑至腹中线,再沿腹中线切开皮肤,上至咽喉,下至- ,切口要整齐。腰部、胸部皮肤可采用钝性器具分离,后肢用刀小心分割。剥取头部……[详细]
  泥模是儿童娱乐的主要形式之一,一个泥模在手,儿童们便可取泥批制大量的人物(或动物),儿童的兴趣就在于此,玩起来爱不释手,所以泥模又叫做“孩模”,沛县泥模始于明代。是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沛县泥模造型生动形象,突出个性特点,具有较高的浮雕艺术水平,尤其是沛县泥模中的戏曲人物和神话故事人物,可以说是中国戏曲艺术和传奇故事对儿童的早期普及样本,它对研究中国戏曲艺术、佛教和儿童玩具发展都具有一定的考证作用。制作技艺沛县泥模的制作,分“模仁”、“泥模”两部分。制作“模仁”是泥模的根本,它要在半干湿的熟软纯质的泥块上进行各类题材的创作。“模仁”是“泥模”制作的母体,也叫老模子;制作“泥模”有“泥”、“陶”之分:儿童翻印泥模,多处在泥制品阶段,利用和好的胶泥翻来印去或晾干存放起来。这种泥质模尽管数量和质……[详细]
  沛县武术是江苏的文化遗产,沛县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古称“沛泽”又称沛国、小沛。自秦汉以来素以“汉汤沐邑”、“刘邦故里”、“明光世家”、“武术之乡”而闻名于世,亦有“千古龙飞地,帝王将相乡”之美誉。沛县武术,历史悠久,人才蔚起,沛县有“武术之乡”之誉这与汉高祖刘邦的故里汉文化的发祥地有直接的关系。沛县武术有八大门派:赵派大洪拳、三晃膀大洪拳、武当大洪拳、二洪拳、黑虎拳、梅花拳、少林拳、西阳掌,已成为苏、鲁、豫、皖地区具有影响的拳种,也是沛县成为全国武术之乡的历史因素。沛县武术有八大门派:赵派大洪拳、三晃膀大洪拳、武当大洪拳、二洪拳、黑虎拳、梅花拳、少林拳、西阳掌,传入沛境以来,已成为苏、鲁、豫、皖地区具有影响的拳种,也是沛县成为全国武术之乡的历史因素。今天的沛县武术已经发展……[详细]

全部沛县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