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戏,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六合洪山戏,曾名乡人傩,亦名香火戏,香火僮子戏。是在源流长的“傩”的基础上,经由香火会内、外坛逐步衍变,发展起来的一种最初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民间戏曲,是南京地区一个最古老的剧种。洪山戏名称的由来,大致有以下几种:(1)因1858年太平军将领陈玉成攻打六合时,东门外泰山墩有香火艺人开坛作法事,借锣鼓音响为太平军挖地道攻城作掩护,艺人便以洪……[详细] |
骨牌灯,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骨牌灯是长期流传于龙袍镇地区的传统民间舞蹈。相传宋末元初频于战乱,很多有志之士空有一腔热血,报国无门。水泊梁山好汉圣手书生萧让的后代看到自己家破国亡、民不聊生,十分怀念他的先辈萧让和梁山英雄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英勇报国的义举。于是按照民间游艺的32只骨牌做成彩灯,并在配对上标红、黑两色的天、地、人、鹅、长等圆点,分别代表梁山各位英雄好……[详细] |
六合民歌鲜花调,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六合民歌主要分布在六合区雄州、程桥、竹镇、新篁、龙袍、马集、马鞍、东沟、八百桥、新集、长芦等街镇,是六合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即兴创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发展完善的一种艺术形式,六合民歌具有内容健康、语言朴实、曲调优美、节奏明快等特点,生活气息浓厚,易唱易学易记,是六合淳朴民风的外化和表征,深受广大群众喜……[详细] |
长芦民间传说,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在做“民歌、民谣、民间谚语”《三套集成》搜集和文物普查中,发现长芦地区有许多流传在民间的具有本地特点的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并作了原始材料的采集工作。完成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长芦《留左吹打乐》、《长芦湾北串马灯》申报后,又搜集整理出《长芦民间传说·故事》和《长芦方巷人走北》等“申遗”项目。似乎长芦这地方……[详细] |
雨花石,是一种花玛瑙,古称六合石或六合文石,因多出自六合东南的灵岩山玛瑙涧,故又称灵岩石或灵岩玛瑙石。雨花石的化学成分是夹杂有各种矿物质的二氧化硅,因其不纯显现出不同的色彩和花纹,在数万年沧桑演变过程中经过浪打水冲、砾石磨擦,逐渐失去不规则的棱角,在雨水的冲刷下,得以露出绚丽多姿的形象,成为我国先民最早珍藏的观赏石之一。六合区灵岩、横梁、新篁等乡镇及周边是全国雨花石的主产区,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为六……[详细] |
方巷走北习俗源于江北新区长芦街道陆营社区方巷村方氏家族。方氏先祖明代名将方瑛带领家人避难隐居在常家营,后北上办事并交代家人:“大年不见小年见。”但直到元宵节家人也没见他归来。于是夫人徐氏带领三个孩子,打着灯笼往北方行走寻亲,结果是无望而归。此后方氏后代每年正月十五都坚持走北迎亲,历经500多年而不间断。在方氏家族的影响下,村内其他姓氏的人们也逐年加入到走北活动中来。有的人跟随队伍行走;有的人则站在……[详细] |
六合民歌主要分布在六合区雄州、程桥、竹镇、新篁、龙袍、马集、马鞍、东沟、八百桥、新集、长芦等街镇,是六合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即兴创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发展完善的一种艺术形式,六合民歌具有内容健康、语言朴实、曲调优美、节奏明快等特点,生活气息浓厚,易唱易学易记,是六合淳朴民风……[详细] |
竹马扩展(湾北小马灯舞)湾北串马灯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灯舞,它的起源和传承有着独特的传奇色彩,现简介如下:地域环境:水家湾串马灯发源于南京市六合区原古县城东南长芦镇地区。这里南倚长江,与金陵隔江相望。属江河冲积滩,地势平缓、河网交织、气候温和、湿润,有小江南之称,又称水家湾、九里埂。这里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决定了它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遇战事它是- 的战场;平安时期,是屯田练兵的兵营军寨。历史背景……[详细] |
菩提达摩,南北朝禅僧,略称达摩或达磨,是大乘佛教中国禅宗的始祖。北魏时,达摩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民间常称其为达摩祖师。著作有《少室六门》。梁武大同二年圆寂,终年150岁。传说达摩生于南天竺(印度),刹帝利种姓,是南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子,原名为菩提多罗,成年之后依照习俗更名为达摩多罗。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师从印度禅宗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尊者。南朝梁普通年中,他自印度航海来到广州,从这里北行至……[详细] |
俗语说腊八粥,不分勺;腊八吃饭同一桌,吃好吃坏总是乐。阴历十二月叫腊月,初八叫腊八。腊八这一天,南京人用糯米、薏仁米、赤豆、莲子、红枣、白果、栗子、花生米、核桃仁等熬成粥,香润甜口,民间叫作“腊八粥”。旧时老南京有句俗语:“第一腊八还能过,第二腊八急如火,第三腊八无处躲。”每年腊月初八、十八、廿八这几天为还债日,还不起债就得四处躲藏,也就没这份心思来品尝腊八粥了。每年腊月,寺庙中的僧人会在腊八这天……[详细] |
汉唐时期,留左的土地上曾驻守过各个朝代的将领。相传隋唐时期(距今1300多年)罗家将屯兵百万,安营扎寨在现在的六合区留左、留中、留右的地界内。由于罗家将士爱民善战,屡战屡胜,深得人民爱戴,百姓们常杀猪宰羊,玩着提灯,吹吹打打地到军营中犒劳将士,军营中大小战鼓齐鸣,以示谢意,形成了流传至今的留左打击乐《大曲》和《小曲》。长期的驻兵,军民同乐,气势磅礴的军乐与欢快喜庆的民乐结合,演变出了振奋人心、欢天……[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