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民俗文化

南京市民俗文化介绍

  花神庙花神信俗,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花神庙”是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用于祈祷花业兴旺的庙宇。一度是城南花农顶礼膜拜的圣地,也是古都南京特色文化中一张闪亮的名片。历史上的花神庙以育花为业,已经有700多年了。相传最早在元代,这里就开始种植玫瑰花。136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定都后,为了一年四季都有各种鲜花点缀宫廷,便下令集中各地种花能手移居在凤得门附近育植百花。……[详细]
  神医“南京先生”信俗,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1919年间,马祖 岛北竿乡发生瘟疫,当地大户周府有一女眷身染重病,家人用尽各式药理偏方都未见效;于是家人“起乩”问神,请示“萧王爷”(当地供奉的神祇),“萧王爷”示喻:“南京西南方有一位名医,精通医术病理,又深谙阴阳五行,熟知良方药材,医人无数,盛名远播,地方人士,深为敬仰,若此名医愿意来,此女方得有救”。于是“萧王爷”亲自……[详细]
  招贤寺庙会,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招贤禅寺位于六合区北20公里的风景秀丽的峨嵋山上,属于金牛湖街道管辖范围。始建于明朝景泰(1450~1456年)中,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在明代,该寺香火特别兴旺,慕名前来进香和观光的人很多。在清雍正(1723~1735年)年间僧人明昌法师对寺庙重新修建,并立修寺碑。道光二十七年(1846年)寺僧向当时的县衙门递上一个文本,受到六合……[详细]
  玄武湖菊花会,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玄武湖作为六朝时期的皇家园林,就有种植菊花的历史。自公元211年,菊花就发展成为宫廷的饰品,成为帝王将相、王公贵族的观赏植物。六朝时期,菊花已在民间广泛种植,赏菊之风蔚然形成。唐宋时期,玄武湖种植菊花已载誉金陵。明清时期,玄武湖种植的菊花已流传海外。玄武湖菊展,据史料记载始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1月,……[详细]
  金陵王氏接骨术,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金陵王氏接骨术是一代老中医王道安利用祖传秘方结合自己的行医经验研制出来的用于临床跌打损伤、化瘀接骨的治疗方法,它是利用多位中药经独特方法熬制成续骨膏,再敷于骨折处以促进受伤骨骼的快速生长愈合,以及缓解周围组织的肿痛,而续骨膏根据中医的辩证施治,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益气生血、强壮筋骨等功效。骨折均由外力损伤所致,故损……[详细]
  俞跗医术是华夏早期象时代的产物,是华夏医学中璀璨一支,与《黄帝内经》同时代,堪与《黄帝内经》媲美。俞跗医术把“象络”印于人体,找到人体部位的“象络”具体对应点,再运用俞跗医术的特殊手法施治,从而达到奇效。属于远端治疗法,例如:脚踝扭伤,俞跗医术的治疗方法便是在同侧手腕上施治,这样的远端治疗方式即为患者减轻痛苦,又可避免治疗时的二次伤害。效果几无失策。就如同现代影像学对病灶部位的定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详细]
  金陵陶崑灸疗术,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灸法是经历几千年临床实践验证有效的一种医疗方法。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之说。在唐宋以前,将灸法与汤药、针刺并列,为治病的三0 之一。古代著名医学家如扁鹊、仓公、仲景、华佗等都熟谙灸法,随时运用。孙思邈也是以这三种方法作为治病的重要手段,故在其著作中有“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的记载,三法各有特点,相辅相成……[详细]
  庞氏正骨法,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庞氏正骨法是京西庞氏族人根据中医精华理论和古老传承,总结三百年数代人临床经验,以无痛特效正骨手法为主、以独创方药和推拿、 、针灸及竹夹板等为辅,既治骨骼脱位、移位、滑位、关节错缝和韧带伤等骨骼软伤,又治骨折这一骨骼硬伤的一整套中医骨伤科诊疗方法。庞氏正骨法源远流长、传承有序。据族谱记载,京西庞氏系“北宋医王”庞安时后人,世代行医,至……[详细]
  毛氏中医医术,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毛氏中医医术,始于清宣统年间,由毛书云创始,至今约150年历史,历经五代传承,不断完善,现有传承人3人,对当地中医药事业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内容包括中医理论,治疗方法,治疗方药。其特点是以“证治八法”为理论指导,每法均创有相应方药,由此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医医疗体系。“证治八法”是根据阴阳术数、五行八卦、四时运气的变化特点,运用天人……[详细]
  张氏喉科,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溧水境内多山,药材资源丰富,主要有明党参、太子参、百部、半枝莲、徐长卿、夏枯草、桔梗、苍术等500余种中药材。药材经营以配方售药为主,或利用中药材制作饮片、露剂和丸、散、膏丹剂,有纯阳正气丸、橄榄膏、益母膏、参芪膏、枇杷膏等。其基本内容主要有切药、碾药、配方、加工秘丸、熬膏等工序。柘塘中医药业兴盛于明清时期,到民国时,全国号称三家半药……[详细]
  东坝萝卜干制作技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萝卜干是东坝传统的土特产品,具有300多年制作历史。主要品种有萝卜干、拉丝萝卜和水萝卜等。原料的选择和精细的制作工艺是东坝萝卜干经久不衰的关键。东坝萝卜干采用纯手工制作,选用本地优良品种、生长期在70天以上100天以内的优质萝卜为原料。季节性生产,每年在冬至后方可腌制。要经过清洗、切制、卤制、晒制、腌制等多道工序。东坝萝卜干……[详细]
  面点制作工艺(四鹤春、包顺兴),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四鹤春创建于1932年8月,由冯光明等四人成立合记四鹤春大菜馆,地址在秦淮区大彩霞街56号,后股东增至七人。当时主营的是京苏大菜,后应市场需求改为经营茶社业务,增加了面点小吃经营,鼎盛时与扬州的富春、镇江的宴春形成三春齐名。四鹤春的主打特色产品为小笼汤包、鳝鱼面、四鹤春大碗面。小笼汤包精选无水前腿猪肉,肥瘦比例为……[详细]
  清真小吃制作技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七家湾的草桥牛肉锅贴,皮儿脆、肉嫩、汁香,是南京一道独特的小吃。正宗七家湾草桥牛肉锅贴制作工艺非常讲究,从馅的配料到煎的火候,都有着很悠久的历史,会吃的老南京人,一尝就知道是不是七家湾的老卤,是不是七家湾的牛肉。正宗的七家湾草桥牛肉锅贴老卤非常重要,秘方都是店主亲自配料,灶形的设计都是与众不同的,当然最关键的还是熬制牛肉的工艺……[详细]
  麦芽糖制作技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南京市高淳区是江南鱼米之乡,民间传统食品制作技艺源远流长,麦芽糖制品是高淳传统食品之一,其传承技艺广泛流传在高淳民间。麦芽糖的主要原料是大麦和大米,制糖过程分培育大麦芽、磨制麦芽粉、掺入米饭发酵、过滤、取汁、温火熬制等,每道工序都需谨慎操作,方能制成优质的麦芽糖。麦芽糖是炒米糖制作不可缺少的成分。炒米糖制作分好几道工序,主要用炒……[详细]
  青铜器修复技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青铜器修复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并不断延续,经过历代发展已成为集焊接、整形、补配、作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体系,在文物保护修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青铜器修复技艺包括文物信息采集、取样分析检测、清除污物、清除有害锈、整形补配、做旧、封护等七个步骤。青铜修复技艺对于恢复青铜器所记载和隐含的历史信息,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