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 > 吴江区民俗文化

吴江区民俗文化介绍

  中秋显宝,苏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中秋显宝流行于吴江区黎里镇及其周边地区。黎里处于江浙两省交界处,位于京杭大运河平望段东侧,历来受战乱侵扰较少,社会安定,生活富足,文化发达,遂使中秋显宝得以成俗。中秋显宝在清代《黎里志》(徐达源1805年)风俗篇中即有记述:“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里中各设香案张灯彩,富家大室,更陈设骨董,互相炫耀。”据记载,该俗起于“元时”,历史……[详细]
  贝氏痔科疗法,苏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吴江中医痔科,最早可追溯至清同治年间(1862-1874)。当时,桃源日晖坝沈氏痔科已誉满江浙。1952年铜罗联合诊所成立,其痔瘘科为当时苏州地区最早独立设科并配备病房的中医特色专科。1978年12月吴江中医院成立,县卫生局特调原吴江县铜罗医院院长贝荣能先生到中医院开设痔瘘专科。贝荣能先生对中医痔瘘的诊疗经验丰富,造诣颇深。……[详细]
  戚氏中医儿科疗法,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戚氏中医儿科疗法,源于苏州吴江古镇同里。至今已有180余年历史。其创始人是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第四代传人戚文光。戚文光于清朝道光年间(1824年)始悬壶济世。他深谙岐黄,对儿科学识研究及积累颇深,在多年的从医诊治中,为周边群众带来了福音,久而久之,遂蜚声于民间。传至第三代传人戚幼圃时,因其只生育二女,按照中医世家“传内不传外,传……[详细]
  黎里饴糖制作技艺,苏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饴糖,就是在自然状态下,发芽的植物种子达到一定的温度,其中的淀粉发酵分解稀释后转化为糖份,这种稀释胶状体即为饴糖。我国饴糖的制作始于周代至两晋。明清时期,是饴糖制作的兴盛时期。黎里饴糖制作,始于清代。黎里,为苏州市吴江区东南部的古镇,旧名梨花村,又名黎川、禊湖。民国时期,黎里已有十来家糖坊,共有单灶(俗称手枪灶)二十来座……[详细]
  生禄斋苏式月饼制作技艺,苏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生禄斋,位于苏州市吴江区东端的芦墟镇,由黄渭阳与徐生官创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生禄斋制作的传统糕点享誉吴江及毗邻的江浙沪地区。该店制作的苏式月饼,更是以用料考究,制作精良而闻名。据《吴江文史资料》记载:乾隆皇帝第五次下江南时到过芦墟,吃了芦墟生禄斋制作的月饼后赞不绝口。自此,生禄斋月饼就成了进京的贡品。……[详细]
  青云木梳制作技艺,苏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青云木梳的发源地,在苏州吴江桃源镇青云社区西北角陶墩村一带。青云木梳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据考,早在清朝年间,陶墩村一带已有做木梳的小作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青云制作的木胶梳盛行。木胶梳,是由布或纸再经特种胶粘合压制而成的板材,……[详细]
  横扇湖摊说书,苏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曲艺类项目。横扇湖滩说书产生于太湖溇港地区,主要分布在江、浙一带横扇以西太湖流域。横扇西邻七都,南连平望,东接松陵,北靠太湖,境内湖河港汊密布,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是太湖溇港地区重镇,典型的江南水乡。横扇湖滩说书脱胎于清代以太湖渔歌为基本曲调的花鼓戏。后来,花鼓戏逐渐衰落,一部分花鼓戏演员开始到茶馆,用湖滩曲调为基础,以说唱形式演绎戏曲故事……[详细]
  盆烛舞,苏州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盆烛舞》流行于吴江区松陵镇、震泽镇和江浙毗邻地区。吴江松陵是苏州的南大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交通方便;震泽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位于浙江和江苏交界处,是环境优雅的人文圣地。过去吴江文庙祭祀仪式上有一种手持蜡烛的舞蹈,动作缓慢文雅。这就是《盆烛舞》。《盆烛舞》也常在农村猛将会等赛会赶会时演出,也作为春台戏的演出内容。震泽西南部农……[详细]
  同里赞神歌,苏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项目。​​​​​​​同里赞神歌以同里湖、叶泽湖为中心,松陵、芦墟、北厍、莘塔、金家坝、黎里、平望等为主要流传区,辐射至上海青浦朱家角、商榻、金泽,昆山周庄、锦溪,浙江嘉善大舜、陶庄,嘉兴王江泾莲泗荡、湖州石淙、章家坝,苏州上方山、北雪泾等地。赞神歌历史悠久……[详细]
  长篇叙事山歌《孟姜女》,苏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长篇叙事山歌《孟姜女》发源地芦墟、莘塔(今汾湖经济开发区),位于吴江市的东南面,处于苏州、上海、杭州三大城市的中间之地,与上海的青浦区、浙江的嘉善县、江苏的昆山市接壤,古称“吴根越角”,文化底蕴极为深厚。芦墟山歌是吴歌中的一个重要支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挖掘出了长篇叙事吴歌《五姑娘》《鲍六……[详细]
  苏派酿酒技艺(铜罗黄酒、后塍黄酒、王四桂花酒),苏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吴江市桃源镇是苏派黄酒主要产地之一,素有“天下黄酒第一镇”之美誉。其黄酒的主要生产区域分布在桃源镇铜罗社区。旧时桃源称为铜罗,又名严墓。早在吴越春秋时期,严墓民间作坊就开始酿造宫廷贡酒和民间饮用酒。清末民初,酿酒作坊达250户。1941年,严墓人到震泽开办了多个酿酒作坊。1956年公私合营为……[详细]
  长篇叙事诗歌《五姑娘》,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长篇叙事诗歌《五姑娘》,发源于芦墟一带。目前所知最早演唱者为生活于清咸丰、同治年间有“歌王”之称的杨其昌。他所传唱的《五姑娘》有4000多行,曾盛行于当时。同治七年(1868)遭官府查禁。但禁而不止,一直流传至今。20世纪6……[详细]
  珍珠塔的传说,苏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珍珠塔传说以同里为中心,逐渐传播到周边的松陵、金家坝、北库、黎里、莘塔、平望和盛泽等乡镇;而后扩展到苏州、无锡、常州以及上海朱家角、青浦和浙江嘉善、嘉兴、湖州、杭州等地。同里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四面环湖,河流如网,物产丰富,经济繁荣,“尤多名家盛族,儒绅大夫,彬彬辈出”。传说同里镇有个陈御史,原配夫人过世后续娶了方氏。……[详细]
  木偶戏(七都提线木偶),江苏省省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由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申报。吴江的木偶昆曲是昆曲艺术的一种延伸,是一种以木偶来表演昆曲的独特戏剧形式,是对昆曲这一古老剧种的丰富和发展。木偶昆曲已有三百年历史,但木偶昆曲表演团体,目前只有起始于一百多年前的吴江七都的“姚记”木偶昆曲社一家,这也是全国唯一的一个木偶昆曲社。木偶昆曲是一门木偶演昆剧曲的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详细]
  谜语(平望灯谜)扩展​​​​​​​平望灯谜主要流播于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及其周围。平望镇位于苏、浙、皖、沪三省一市的中心地带,京杭大运河、太浦河在镇郊交叉流过,有效地连结长江三角洲最富裕的苏、锡、常地区和杭、嘉、湖地区。既是整个华东地区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也是“苏杭天堂走廊”上的一颗明珠。这里四季分明,物候常新,田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