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宁区民俗文化

江宁区民俗文化介绍

  万安脸子会,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主要流布在江宁区湖熟街道万安社区永安中村及原永安村万安圩区附近村落。脸子会是民间集体舞,自宋末时起,于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二在江宁区龙都东狱大庙朝圣时表演。脸子会是根据水泊梁山天庭三十六天罡星和七十二地煞星化身为水泊梁山108将的传说,推崇替天行道、除暴安民”,用紫檀木雕刻成面具,彩绘成宋江、晁盖等36天罡星脸谱,“脸子”背面横插一小细……[详细]
  麻雀蹦(龙都娃娃鼓),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麻雀蹦(方山大鼓)民间舞蹈。因以模拟麻雀蹦跳为主要的动作,故名麻雀蹦。又因为开始流行于南京市江宁县方山乡一带,故又名方山大鼓。相传明末时由河南移民传来。太平天国时期是麻雀蹦发展的鼎盛期。《天朝田亩制度》使农民有了土地,每年秋收后跳麻雀蹦以庆丰收。而舞蹈中所摆阵势,也与太平军作战时的某些阵法相似。大锣大鼓在舞蹈中既是道具,又……[详细]
  牛头宗的故事,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南京市江宁区境内的牛首山是法融创立了佛教一宗——牛头宗的地方。法融是南朝以后振兴江南佛教的第一位宗师,牛头宗的系列传说也是围绕法融而展开。法融(593-657)俗姓韦,出身于镇江丹徒的名门望族,自幼天资聪慧,博览群书,精通- ,却无心仕途,一心向佛。19岁时看破红尘,隐入茅山,钻研佛学,参访名师。唐贞观十年(636),法融来到牛首……[详细]
  汤山温泉的故事,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汤山得名于温泉和青山,“汤”即指温泉,“山”即指青山。现代科学地质考察说明,在一亿多年前的晚侏纪末期,由于地质断层的作用,使雨水渗入地下深处,经地热加温,又沿地层裂隙上升而流出地表,形成了今天闻名于世的汤山温泉。汤山温泉源远流长。最早记载见于《吴郡录》,书载:“江乘县有汤山,出温泉二所,可以治疾。”后在历代的地方史志中均有记载,……[详细]
  东山再起的传说,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东山再起的历史故事在江宁周边地区流传已久。江宁的东山原为土山,据说是当年小秦王赶山塞海神鞭鞭方山时掉下的一撮土,取名土山。东晋谢安,才学过人,但在朝廷遭到一帮小人的嫉妒,使得皇上一刻儿用他一刻儿贬他。谢安一气之下就辞官来到土山隐居,邀人下棋,落个耳根清静。他人在外,心念家,就模拟浙江会稽东山景色,在土山上大兴土木搞建筑,并改土山……[详细]
  禄口皮毛加工制作技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禄口皮毛制作行业创始于晚清光绪年间,已有100多年历史,在我国江、浙、沪地区久负盛名。1905年前后,由山塘姚金余带领陶仕贵等人去日本从事皮毛行业学艺发展。中日战争后部分皮毛从业人员归国,在苏州、上海继续经营皮毛业。上世纪三十、四十年代,苏州、上海皮毛业发展到鼎盛时期。大小皮业作坊和店铺有几十家。南京、扬州为领头的两派体系……[详细]
  皮老虎,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民间舞蹈皮老虎,又名金虎灯舞,相传发源于湖南、湖北地区。十八世纪末,由于丹阳财神古庙会“跳财神”风俗的兴起,有民间艺人引进了“神虎灯”。1942年春,丹阳文化绅士康益文先生邀请了湖南籍虎灯老艺人邹应州老师傅和王茂松先生合作,对引进的“神虎灯”进行系统编创,形成流传至今的民间舞蹈皮老虎。皮老虎在丹阳有着300余年的发展历史,民国期间是其发……[详细]
  龙灯(丹阳龙灯),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又称“孙土盖(zhuài丹阳方言)龙灯”,是一种民间集体舞,属传统的“滚龙灯”。该龙灯发祥于丹阳镇双河社区孙土盖村。龙灯有“青龙”与“绿龙”两条,号称“日金龙”,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早在明朝就传有“龙谱”、“龙田”,民间也有专门的村级“灯会”组织。丹阳龙灯经过了明、清和民国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经历代玩龙传人的总结、改良……[详细]
  窦村石刻技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窦村石刻技艺始于明朝初年。明定都南京后,朱元璋从全国各地调集手艺精湛的石匠来京建都筑陵。南京东郊其林窦村因东南临近青龙山,盛产青石、白帆石等石料,且境内有运粮河与秦淮河相通,取材方便,交通便利,而成为营建都城的石匠汇集、定居地。丰富的石材、手艺精湛的石匠,为石刻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原料和必要的加工工艺,使得石刻工艺在窦村一带传承不息……[详细]
  方山裱画技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中国书画装裱同我国的京剧、书法、国画一样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工艺。据史书记载,装裱工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魏晋时期已经萌芽;南北朝时,逐渐形成了装裱的基本形制——卷轴;到了唐代,产生了挂轴和册页两种新的装裱形制,这标志了中国书画装饰工艺初级阶段的告终;北宋宣和年间,书画装裱工艺已趋于完善,进入成熟阶段,装……[详细]
  周岗红木雕刻,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江宁红木雕刻(以周岗为代表,以下均称“周岗红木雕刻”)是以传统工艺为主要手段,以各种优质红木为原料,经多道工序才能完成,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手工技艺。周岗红木雕刻传承于苏州香山派,兼收京、苏、广各派之优点,并蓄古典与现代之精华,其刻画入微、光洁精致,生活气息浓郁。制作各种佛像、人物、花鸟、珍禽、茶几、屏风等实用器具和工艺品。它流溢红木……[详细]
  马铺锣鼓,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马铺锣鼓始创于清光绪年间,有100多年历史,是在江宁区及其周边区县很负盛名的民间鼓乐。清光绪年间,马铺村民王德宝的姑爷爷从南京来马铺村,将锣鼓技艺传授给王德宝的父亲及表叔等一辈人,组成了一个锣鼓队伍,在马铺村及周边村落演出。他们在表演中不断吸收各方锣鼓曲牌,丰富发展锣鼓表演技巧,经过多年表演实践、修正、创新,形成了流传至今的马铺锣鼓,……[详细]
  董永传说,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董永是江宁丹阳董塘村人(现江宁丹阳镇)。丹阳古镇,曾以“吴头楚尾”和“江当锁阴”而名载史册,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七仙女下凡传说就源于此。现在“七仙山”、“饭山”、“七仙庙”、“石椅”、“脚印”地名和民俗可资佐证。董永家住董塘村(距丹阳镇五里),家境贫寒,自幼丧母,父子相依为命,以种菜为生。董父积劳成疾,不幸病亡。诚实善良的董永家贫如洗,……[详细]
  禄口皮毛制作行业创始于晚清光绪年间,已有100多年历史,在我国江、浙、沪地区久负盛名。1905年前后,由山塘姚金余带领陶仕贵等人去日本从事皮毛行业学艺发展。中日战争后部分皮毛从业人员归国,在苏州、上海继续经营皮毛业。上世纪三十、四十年代,苏州、上海皮毛业发展到鼎盛时期。大小皮业作坊和店铺有几十家。南京、扬州为领头的两派体系中,南京禄口皮毛业居众家之首。在民间及海内外,美国、加拿大、日本、香港都确立……[详细]
  象牙雕刻(南京仿古牙雕),现雕刻原料为猛犸象牙。​​​​​​​仿古牙雕是南京市著名的工艺三宝之一,为全国四大著名牙雕之一。象牙制品以古装人物、古典器物和唐马的雕刻为主,风格古朴灵动,充满古典韵味。与全国同类制品比较,南京仿古牙雕以仿古为特色,创造了金国独一无二的仿古作旧牙雕,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牙雕艺术室库的种类。技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