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戏法泛指中国传统幻术。其表演风格强调古色古香,因此称为“古典戏法”或“古彩戏法”。
天津素有“戏法窝子”之称,是古典戏法传承重镇之一。其特点在于从业人员众多,名师汇集,张宝清、韩秉谦、朱连奎等戏法宗师均始于天津。清末民初他们在“三不管”之类的民众聚集的游艺场所,边卖艺边授徒,积年累月,促使天津民间戏法不断发展。各门派传承谱系严谨,从清朝中期第一代艺人算起,至今均有五六代传人,代代均有闻名海内外的戏法家产生。罗文涛、穆文庆、杨小亭、陈亚南、王殿英等人,对中国戏法技艺的提炼和表演形式的改良产生过重大影响;天津戏法节目丰富多彩,秉承“手彩、撮弄、藏厌”三大体系,大、中、小型戏法均有杰作流传下来,《四亮》、《平地拔杯》、《海底捞沙》、《水接纸连》、《拉线棒子》、《仙人摘豆》便是其中代表;由于长期在四面围观的环境下作艺,形成天津戏法“口彩相连”的独特风格。“彩”即是变戏法,“口”是“使口”的简称,即是边说边变,表演时如话家常,娓娓道来,幽默风趣,通过与观众对话,使观众参与到表演中来,在亲切自然的交流之中掩盖了戏法的过门。这种将戏法技艺与民间口头文学交融,乡音乡情与观众交融的表演形式,使观众百看不厌。
从古到今,戏法不仅丰富民间的文娱生活,还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大放异彩,《仙人摘豆》、《海底捞沙》等中国戏法被奉为经典,而当前天津少有年轻人专业学习古典戏法,各类戏法的传统技艺大量流失,亟待加强保护。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