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西安市

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

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提起长安城,常忆羊羹名”,这是古人对长安(今西安)美食的留恋,如今有“不品尝牛羊肉泡馍就不算到西安”之喻,这是今人对长安美食的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一碗羊肉泡喜气洋洋”,是对陕西人的生动写照。

关于牛羊肉泡馍的来历,有多个版本,说法不一。本文选其中两种说法:一说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朝军队与借来的“大食”军队一道平息了“安史之乱”。在唐王朝天子的恩准下,部分“大食”士兵被获准驻兵长安。“大食”兵行军打仗时常携带一种叫“饦尔木”的类似“馕”的食品,行军打仗旷日持久,士兵携带的“饦尔木”常变干变硬难以下咽,他们就用羊肉汤泡着吃,这就是“泡馍”的雏形。随着“大食”兵和当地人的交往日甚,“饦尔木”的制作方法也从军营传播到市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天的“饦饦馍”。一千多年来,经过西安坊上穆斯林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泡馍”已在色、香、味、形等各方面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成为一道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都喜食不厌的绝佳美食。

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赵匡胤未得志时,生活贫困,流落长安(今西安市)街头。一天,身上只剩下两块干馍,因干硬无法下咽。恰好,路边有一羊肉铺正在煮羊肉,他便去恳求给一碗羊肉汤,以便把馍泡软再吃。店主见其可怜,让他把馍掰碎,浇给了一勺滚烫的羊肉汤泡了泡。赵匡胤接过泡好的馍,大口吃了起来,吃得他全身发热,头上冒汗,饥寒全消。十年后,也就是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成为北宋的开国皇帝,史称宋太祖。一次出巡长安,路经当年那家羊肉铺,香气四溢,不禁想起十年前吃羊肉汤泡馍的情形,便令停车,命店主做一碗羊肉汤泡馍。店主一下慌了手脚,店内不卖馍,用什么泡呢忙叫妻子赶快烙几个饼。待饼烙好,店主一看是死(未发酵)面的,又不太熟,担心皇帝吃了生病,便只好把馍掰得碎碎的,浇上羊肉汤又煮了煮,放上几大片羊肉,精心配好调料,然后端给皇上。赵匡胤吃后大加赞赏,便命随从赐银百两。此事不胫而走,传遍长安。于是来店吃羊肉汤泡馍的人越来越多,之后就形成长安的独特风味小吃。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惟羊羹”的赞美诗句。

牛羊肉泡馍的烹饪技术要求很严,煮肉的工艺也特别讲究。这牛羊肉是精选的,肉和骨头要分开。煮时先煮骨头,将骨头置清水锅里大火炖煮,两个小时后起浮沫,撇净后,先放旧调料袋提味,然后再下肉块炖煮,最后换上新的调料袋加味。以肉板压实加盖,武火烧溢,嘭嘭作响。再后,文火炖一宿。一觉醒来,满屋醇香,起床看汤鲜味浓,其色如奶,料香扑鼻;而肉则瘦肉绵软,肥肉不腻,不带一点膻腥。牛羊肉泡用的馍则是特制的,十分之九面粉,十分之一酵面。掺和、搅匀、揉到。做馍胚二两一个边起棱,下鏊烘烤。

说是牛羊肉泡馍,其实是煮馍。煮馍有相当的技术,火候不好不行,汤与馍的比例不恰当不行。泡馍以烹调方法分为干泡(无汤)、口汤(食后余一口汤)、水围城(汤较多)和单走儿(吃馍喝汤)四种。且以馍定汤,以汤调料,武火急煮,适时装碗。那口汤,吃到底,碗里只有一口汤。干泡,碗内无汤。水围城,碗内周围是汤,中间是馍。吃泡馍时,将馍掰碎成黄豆般大小放入碗内,然后交厨师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汤,并配以白菜丝、蒜苗(或葱末)、木耳、黄花、粉丝以及料酒、盐、味精等调料,单勺制作而成。食时选定方位,讲究蚕食,切忌搅动,以保持鲜味和原气。若再佐以辣酱、糖蒜,则别有一番风味。

西安同盛祥饭庄始建于1920年,至今已近90年,它是一家民族餐饮企业,以制作牛羊肉泡馍著称。同盛祥饭庄牛羊肉泡馍的特点是“料重味醇、肉烂汤浓、馍筋光滑、香气四溢、口味纯正”,它从选料到制作有着一套完整而严格的操作流程,工艺十分讲究。所以,同盛祥饭庄牛羊肉泡馍是西安惟一获得国家最高奖项“金鼎奖”的风味小吃,被公认为“陕西十大文化符号”之一。同盛祥饭庄是西安清真餐饮界第一家走出潼关,与北京饭店合作于1991年在长安街台基场口开设分店的企业。“羊羹美味尝,惟属同盛祥”则是今人对同盛祥饭庄牛羊肉泡馍由衷的赞叹。

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不仅是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在2007年5月入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则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一篇:绿柳居素食烹制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