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黔南州 > 都匀市

水族婚俗

水族婚俗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水族婚俗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都匀市,水族主要聚居于奉合、阳和、基场三个水族乡,水族婚俗也广泛分布于以上区域。都匀市境内的水族聚居区与三都、独山两县相邻,距市区最近处有38公里,最远处有61公里,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约气温15.9℃,年降雨量1447毫升,具有亚热带高原山区气候特点。地势西北高,东部低,多峰丛,属中低山高原地貌类型。水族人口为27577人,占全市人口的9%。

水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同宗不娶。据《水族简史》、《都匀市民族志》载,水族在明代开始使用汉姓,同姓未必同宗,故有“破姓开亲”的情况。又因都匀地区的水族较少,受周边苗族、布依族生活习性的影响,加之封闭式地域的限制,历经漫长的历史演变,形成了独特的婚俗。

都匀水族婚姻有恋爱婚姻和包办婚姻两种形式,但都要履行传统的结婚仪程,整个婚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相亲,即:择日子、请媒人、认亲、讲亲、定亲。第二阶段为婚礼,即:接亲、梳妆、出阁、讨花、进亲、对歌、拜鞋、送客。

青年男女关系确认前,双方父母暗中分别找名望很高的地理先生,测算子女是否能生活在一起,地理先生做简短仪式,根据双方房屋坐向、子女生辰八字等推算。提亲时,由媒人携带二、三斤红糖和二、三斤酒肉作为见面礼,女方家对媒人招待是否热情,已暗示此事的成败。女方如不同意也可委婉拒绝,并在适当的时候,由女方亲自把礼品送回媒人家。

关系确认后,男家须请地理先生择好日子,由媒人和男家的一名妇女,带两块红糖,两块银元到女方家定亲,随后,男家到女家吃“小酒”,过彩礼。彩礼一般为一小筐糯米饭、布料和烟酒。此外还有全套银饰或用以打制银饰的银元30块,也可折合一定数量的现金作为彩礼。酒过一巡之后,女方父母出来陪客。

水族接亲日子需选“九马十羊”,即九月选马场天,十月选羊场天,因忌打雷,所以常在秋冬季节进行。男方须在这一天的中午将新娘接来。

接亲队伍天刚亮就得上路,走在前面的青年肩上挑一对竹篮,篮中盛着糯米饭,路上不许回头,怀中还得揣着两个红蛋,意为人种。伴娘手中拿着一把娶亲红伞,伞不能换手。队伍中还有几个抬糍粑的男青年。最后是抬喜酒和猪肉的队伍,一般是三坛酒,一百斤猪肉。喜酒坛口用红纸封好,以示吉庆。三坛酒必须在新娘家喝完,酒坛抬回家时,坛口不许对天,要倾斜一边。女家接礼物后,即在神龛上插两朵花,接亲队伍唱“讨花歌”,随后用餐。餐毕女家将嫁妆搬放在送彩礼的挑架上。新娘从后门出,须由一位多子女的妇女为其撑红伞,新娘的兄弟即在门坎前将新娘背起(无兄弟的可请堂兄弟帮忙),称“背妹送亲”。路上红伞只能半开罩着新娘。新娘出阁,家里亲戚朋友一律不准跨出家门。新媳妇将至,新郎家的门旁要置一簸箕,内放一个红蛋、一个小镜子、一盏油灯和养在坛里的两条活鲤鱼,意为神灵保佑传宗接代。簸箕旁边还放着一盆水,意给新娘洗尘。新娘由举红伞的伴娘引进屋,此时家里人全部走出屋外,新娘与拉丫娘先吃饭,然后由拉丫娘陪着回娘家。第二日早新郎家人再接回。新娘进家后,一些上年纪的妇女即涌至嫁妆的架子前,在陪嫁的被子里摸红蛋,称“吃喜蛋”。送亲队伍进入堂屋,双方饮酒对歌,有时对歌至第二天中午。常常是男客与女客对唱。上午,在新郎家堂屋两边坐着男方家人和主要亲戚长辈,在男方母亲陪同和带领下,新娘挨个认亲,端酒敬男方家人和亲戚,同时将陪嫁时带来的布鞋(姑娘未出嫁时做的布鞋)逐一送上。受拜鞋者事先准备红钱(钱多少不限)赠与新娘,并讲些吉利话。

次日午后是婚筵正席,新娘家的送亲人暂时离开男家。男家在门上插一束“茅绕”作为拦路标志,在门前摆一张桌子,桌上有十二个倒放瓷婉,内放花生、瓜子、白果、烟、糖等物,每个碗上叠放一碗酒,称“拦路酒”,请送亲人猜十二个碗里各藏着何物,猜不中即罚酒,唱“拦路歌”。十二碗酒喝完方能进屋,然后喜筵正式开始。宴毕,新娘的兄弟将陪嫁的衣柜钥匙掏出,放在一个瓷碗内,交给新郎的母亲,男家以糯米饭及红蛋馈赠送亲人,然后新娘与送亲人一道回娘家,婚礼结束。客散后要唱“相送歌”把客人送出寨子。然后新郎另择日独自接新娘。

在都匀水族地区,新郎不接亲而是“背妹送亲”,且接亲红伞也只能半开罩着新娘,当新娘进新郎家时,门旁坛里还需养放两条活鲤鱼,虽然举行婚礼,但“新娘不落夫家”,一次婚礼需三次接新娘,这些都是其特有婚俗仪式。作为本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族婚俗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反映了水族特有的文化心理,并吸纳了布依族、苗族等民族的文化因子,体现了水族文化的包容性。

水族婚俗系民俗自然传承,现在交通便利,年青人外出务工,外来生活方式对水族的文化心理产生强烈冲击,水族婚俗的生存空间也逐渐萎缩,一些婚俗仪式逐渐简化,一些婚俗习惯基本不要,濒危状况已是难以改变。




下一篇:平秋北侗婚恋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