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秉县位于贵州东部,黔东南州西北部,全县总面积1543.8平方公里,辖4镇4乡60个行政村,境内居住的民族有汉、苗、侗等17个少数民族和1个待识别民族,总人口约15万人,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52.2%,施秉县境内流传的苗族《大歌》是苗族《古歌》的精品,苗语称为《霞确》。“霞”苗语即歌,“确”即大之意,直译为“歌大”,意译为“大歌”,主要流传于该县境内的杨柳塘、双井、城关等乡镇的苗族村寨(俗称高坡苗),目前保持得比较完整的要数施秉县杨柳塘镇屯上苗寨。
施秉苗族《古歌》主要是苗族男青年在大年腊月投宿客寨时演唱。歌分为“十二路”,三万一千多行,内容庞大,篇幅较长,以叙事为主,是当地苗族口传叙事诗歌中路数最多,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叙事史诗。根据其内容,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1、开天辟地的英雄群像。这路歌有《掘窝》、《运金银》、《铸造日月》。《掘窝》叙述了人类始祖扁廖嫚(蝴蝶妈妈)的诞生、成长、结婚和养儿育女的过程。《运金银》、《铸造日月》是叙述神仙和阴阳,以及望波、勾雄、巴确、勾当等英雄好汉开天辟地,开采金银和冶金造日月的过程。
2、战天斗地的英雄群像。这路歌有《洪水滔天》和《扁香尤》。《洪水滔天》讲述的是雷公与姜史(阿耶)兄弟分家,雷公分得天上所有的财产,姜史分得人世间,姜史不服。姜史以借牛犁田为名,杀了雷公的牛,戏弄雷公,雷公发大水来惩治人间的过程。雷公虽然神力无比,但姜史却聪明过人,最后终于把雷公治服了。《扁香尤》讲述一位敢于触犯天条、大闹天庭的叛逆英雄。歌名就是英雄人物扁香尤的名字。他偷吃天上神果,长生不老,违犯天条,到处被迫追赶,逃到天庭后,仍不“改邪归正”,竟与天王的小姐游方,最后被捉,惨死于天乡。
3、拟人化的英雄鬼神群像。这路歌有《扁瑟缟》、《五好汉》、《十二宝》。《扁瑟缟》叙述的是嫚扁嫚廖生下的十二个蛋中第三个蛋变成的人,她是受苦人的代表,生长环境十分恶劣,疾病缠身,被人遗弃,被人们列入穷恶的鬼神之列。《五好汉》是十二个蛋中的第五、六两个生的鬼神,他们勇敢善战,驱魔捉鬼,被人们列为保家神。当人们被鬼缠身而又久祭不愈之后,往往《十二宝》叙述了除《扁瑟缟》、《五好汉》、《洪水滔天》中的人、神、雷、蛇、虎、蜈蚣等之外其他众多鬼神。他们有名有姓(多以女性为主),常常捉弄人类,挑拨是非,引起战祸,无恶不作,弄得人们倾家荡产,死于非命。因此,在排歌中都明确地讲明这几路歌,不是师傅理老绝不可乱唱。
4、反映婚姻自由的英雄群像。《仰阿莎》是苗族十二路大歌中的一路婚姻史诗,是一部古代爱情叙事长诗。民间素有“最美丽之歌”之称。主要叙述《仰阿莎》的出生——选对象——嫁太阳——改嫁月亮的过程,反映不幸福的婚姻给人类带来的桎梏和灾难,歌颂争取婚姻自由和幸福生活。
5、反映除恶去暴的英雄群像。这路歌主要有《香简马》、《斩龙》。《香简马》叙述了香简马的外公为了夺王位,将香简马的义父杀掉,而后又将香简马的母亲投入死牢,以除后患。这路歌经过历代苗族群众的传唱,不断修改补充完善而形成具有苗族独特风格的一路诗歌。《斩龙》叙述了一位敢于下深潭杀恶龙、为人除害的英雄人物金推磊(或称为久哈)。《施秉民间文学集》刊登有“河边划龙船,高坡吹芦笙”的苗族民间故事传说。
6、反映聪明伶俐、才智过人的英雄群像。这路歌有《洪水滔天》、《嘎尼拉》。《嘎尼拉》记叙了一对知识渊博、能歌善唱的歌师、理祖(老祖)的故事,反映了苗族人民的聪明才智。总之,苗族《古歌》是一组以歌颂各种英雄群像为主体的史诗,它源远流长,广为流传,是苗族口传叙事史诗最经典的一部“百科全书”。
施秉县境内流传的苗族《古歌》是苗族口头创作的源头,这组口传叙事史诗,是苗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民歌,其音阶产生于五度相生律制,是我国民族五声音阶体系中的一个支系,这种歌富有独特苗族色彩,以四度五度居多,徽调式为主。并用苗语演唱,特别是以苗族男性青年演唱,其表演形式以对唱为主,二人为一组,一人主唱,一人伴唱,曲调统一,和谐、深沉、苍劲,歌声高亢悠扬,豪迈奔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0世纪50年代,施秉县苗学专家杨通胜开始搜集部分苗族《古歌》,80年代,施秉、黄平、镇远三县民委,对流传在三县民间的苗族《古歌》进行了挖掘、整理、归类,经过七、八年的努力工作,搜集、整理了比较完整的苗族《古歌》,并用汉语翻译,苗文、汉语双行对照,共3万1千多行。此后,很多学者都根据苗族口传叙事史诗《古歌》所提供的原始资料,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苗族史诗的社会发展、哲学思想、婚姻制度、宗教观念、审美意识和文学艺术作品的构成、历史背景、传承情况、文化内涵、社会功能等等方面作进一步的研究。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