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铜仁市 > 石阡县

仡佬族敬雀节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仡佬族敬雀节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仡佬族敬雀节是石阡县仡佬族世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民俗活动,现仅流存于贵州省石阡县坪山乡佛顶山下的尧上仡佬族人家。敬雀节,古时也称禁脚节,活动时间是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一,曾流行于石阡县18个乡镇中的11个仡佬族侗族乡的仡佬族村寨,其中尧上仡佬族村民每逢鸡年便在宗祠和露天场所,请上佛家、道家班子或戏班来祭祀娱神,开展敬雀节祭祀活动。

据尧上村老人介绍,早在唐代,仡佬先民就于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一对神鹰和祖先举行祭祀活动,以求神鹰和祖先的保佑,此活动世代相传,不仅在活动形式上发展为每逢鸡年举行大祭,而且在活动内容上从单一的祭祀典礼发展为将各种民间文化活动(毛龙、傩堂戏、木偶戏、薅草锣鼓等)融为一体的盛大民族节日活动。

敬雀节以十二生肖为准,每十二年(鸡年)为一大祭,其余年岁为小祭,其中小祭由各家各户举行,大祭则以村寨或同姓家族为单位举行。

小祭之年的二月初一前日,各家各户准备祭祀用的酒肉,豆腐等祭祀供品,并邀请已嫁出的女儿及女婿回家一起过节。二月初一上午由家庭中的长者带领家人面对神鹰和祖先烧香化纸以膜拜和许愿,下午由长者带领家人到田间地头用糍粑粘于树枝上供鸟享用,以乞求鸟和其它生灵莫侵害庄稼,确保风调雨顺,丰收吉祥。

每逢鸡年大祭,则以村寨或姓氏为单位,举行盛大祭祀活动,请来老摩师于上午对神鹰和祖先进行膜拜和许愿(其中尧上仡佬族人在邓氏祠堂供奉神鹰和祖先牌位,摆上祭品由全寨老幼进行膜拜和许愿,其他无祠堂的仡佬村寨则在公共活动场上举行祭祀活动)。下午,由本寨男女和请来的民间艺人表演民间技艺。节日活动结束时,主人对客人尤其是对小孩,每人赠送一粒红色鸡蛋或一个鸟类吉祥物,同时将十二个绘制有彩凤的糍粑,抛向人群,象征着把福寿带给人间,以示时时有神保佑、年年丰收有余。仡佬族敬雀节以鸟雀崇拜、葫芦鹰图腾为标志,拥有独特的文化属性,反映了仡佬族图腾崇拜、自然信仰,“封山”、“敬雀”、“鸟崇拜”、“葫芦鹰崇拜”、以及民居、古墓、祠堂等都是仡佬族文化的历史遗存。敬雀节还表现出巨大的包容性,它不仅包含了本民族的毛龙、傩戏等文化因子,还吸收了汉、土家、侗等民间灯戏,“薅草锣鼓”、木偶戏等文化因子。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仡佬族敬雀节活动急剧衰微,主要表现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人们保护自然的观念逐渐淡漠,敬雀节所依托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电视、网络等现代化产品极大影响了人们的精神文化趣味,敬雀节中所包含的各种民族文化形式,在当今大部分年轻人的心目中均失去了应有的价值;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深入,“科学种田,治病就医”等科学观念深入人心,有力地冲击了敬雀节所依托的社会环境和习俗环境;敬雀节所包含的各要素,如毛龙、木偶戏、傩戏等面临后继无人、传承断代的困境,这也是敬雀节迅速消亡的重要原因。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古思州“屯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