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延安市 > 延川县

延川道情

延川道情作为陕北道情的分支,属后起之秀,是群众非常喜爱的一种民间曲艺。道情本为道场曲,是服务于道教的一种音乐形式。延川人把道情与陕北民歌谣、民间舞蹈融洽在一起,有了一种新的曲艺形式——说唱韵味浓厚,表现出明显的曲艺色彩。简单粗犷的戏曲,闹社火的秧歌服,粗犷的秧歌舞,地道的方言土语,构成了道情戏独特的表演形式。延川民间流传大量道情剧,如《走南阳》《忤逆子》《三回头》《牡丹亭》《李四接妻》《十万经》《李大开店》《墙头记》《张良卖布》《二流子转变》《湘子出家》等,其中《十万经》《李大开店》最受欢迎,已成为传统道情代表作。延川道情戏有两种:一种是闹秧歌,在本村演出,吃饭住宿在自己家里;即使到外村演出,对方只管食宿,是一种交换演出。另一种是演会戏,表演者给庙会增加氛围,获得一定酬金。延川道情主要特点:一是在民间说唱与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具有浓厚说唱色彩与民歌风味。二是不同于其他戏曲,它的艺术形式、表现方法灵活,随意性强。三是在唱腔上虚词、衬词多,甚至还有不少口头语,比如“啊呼嗨”、“咿呀嗨”、“哎嗨呀”、“那了”、“了得”、“就”、“了”等。一曲完整的道情由起板、开场白、引子、正本、结尾五部分组成。伴奏多用四音(四胡)、管子(多用苇管制成)、三弦,也可用一般乐器。演唱时用敲梆子掌握节拍,用渔鼓、“铰铰”等打击乐器作配乐。伴奏是主旋律伴奏,没有和声与音型伴奏。伴奏乐器分文武场面,文场乐器主要有小三弦、四音、管子——它们共同构成了延川道情戏三大件,是主要的帮腔乐器,其他乐器还有二胡、笛子、板胡等。文场乐队一般由两把小三弦、一把四胡、一支管子、一把二胡、一把板胡、一支笛子,七人七件乐器组成。武场面的乐器主要有板鼓、牙子、梆子、水水、手锣、玉鼓、勾锣等。

延川道情唱腔形式多样,表现力丰富,可分为老调和新调两大类。老调也称“西凉调”,音域宽广,情绪高亢、激昂、深沉、浑厚,是陕北道情中历史最久的唱腔。起初老调善于表现悲凉、凄凉、伤痛、思念等情感,后因剧情发展需要,出现了部分轻快、明朗、喜悦、欢腾的唱腔。大致可分为“平调”、“十字调”、“一支梅”、“耍孩儿调”、“凉腔”、“梦板”、“泪板”、“滚白”、“梅花调”、“太平调”等十多种。新调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丰富了道情的唱调,提高了表演质量和戏剧效果,亦有十多种唱法,自成一个体系。东路调主要有十字调、大起板等唱腔,分快板、慢板两种,唱词为上下两句的七字句,是叙事抒情兼有的唱腔。十字调除唱十字句外,也有唱七字句的,旋律比老调跳跃活泼,叙事还有抒情一面。大起板是由“东路调”扩展而成,唱词格式与东路调一样,只是在第一句第一腔加入虚字衬字组成拖腔,使唱腔显得生动活泼、跳跃、有力、有生气,属抒情唱腔。新老两种唱腔各有风味特色,其主旋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主音位置、前奏间奏、演唱速度。在传统道情戏演出中,新老两种唱腔很少在同本戏中使用。新调唱腔词句大多是上下两句体的七字句和十字句,或四句体的七字句。

延川道情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创作了一批具有时代气息的道情戏。2008年新编道情小戏《请财神》、道情联唱《百姓同乐吼道情》《观花园》,多次在市、县演出,反响良好。2009年9月,经反复创作、修改、讨论、排练,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大型陕北道情现代戏《九月枣儿红》演出成功,先后在省市县演出26场(次),观众达16000人(次)。觅程编剧、党音之作曲的《徐县长下乡》,曾获延安市第二界小戏调演一等奖;觅程编剧、李兴池作曲的《寡妇门前》,荣获延安市首届老年人调演一等奖,现被多家剧团演出,久演不衰。这些戏剧的产生,奠定了延川道情在陕北道情中的地位。为了弘扬延川道情,已连续举办了六届“道情唱红延川城群众演唱周活动”。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延川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