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长沙市 > 宁乡市

民间土地歌

民间土地歌是旧时春节期间民间艺人挨家挨户赞土地所吟唱赞美词。在旧社会,不论达官显贵还是普通的民众,喜欢奉承话、赞美词,特别是在自己营造的公众场合,更希望得到来宾、朋友的盛赞,一些民间艺人,为迎合人们这种心理需求,通过观察被赞对象的行为、外貌,即兴创作出一些符合“此时、此情、此景”的唱词。在小鼓的伴奏下,进行演唱、赞颂,热闹的场面,博得主人和宾朋的欢心。这些艺人都有一手不可小视的绝技,就是即兴创作,“撞谁赞谁”、“见事赞事”、“见人赞人”,赞不绝口,让被赞对象其乐于心,不得不掏钱打发。这就是旧时人们常看到的赞土地。

赞土地同地花鼓、狮子龙灯一样,是民间广为流传的闹新春的一种乡俗,实为一种变相的乞讨。土地歌最初源于民间说书艺人以土地神为名编出的赞美词。土地神是道教神话传说中的神之一,他是一方土地上的守护者,是与那方土地形成共存的神,所以在那方土地的土地公才会什么都知道。作为地方守护神,尽管地位不高,却是民间供奉最普遍的。人们为土地神建立的神庙几乎遍布中国农村每个村庄。因此,人们不会拒绝前来赞土地的艺人,施舍也格外大方。

关于赞土地,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清朝时,有一位卖青布的商贾,出外做生意,途中被强盗劫洗一空,觉得无颜回家面见妻儿老小,在被劫洗后的晚上在土地庙内准备自杀。这时,土地爷显灵,及时将他劝解,并要他求助于民众,一定能解决问题。卖布商贾一想也是,便放弃了轻生的念头,但又想用什么办法去求助民众?他问计于土地爷,这时外面来了一个艺人,他一面敲打秤盘,一面唱道:“一步高来二步低,三步四步上阶基,五步六步跨门坎,又怕金子银子挺脚板。进得门来打一躬,一讨住宿二讨包封。”商贾闻听,颇受启发,说道:“大师,你我都是落难之人,说什么讨住宿,今晚你我将就将就。”来人道:“你肩上青布值千金,手上量尺有寸分,再加上我这个敲得响的聚宝盆,你算什么落难人?”说完后来人就不见了,只留下一个秤盘。商贾想到,这一定是土地爷显灵指点,我何不像来人一样,敲打秤盘来求助乡亲。于是拿起秤盘,用量尺边敲边唱起来:“肩上青布值千金,手上量尺有寸分。聚宝盆中有斤两,可算万事不求人。我今落难难回转,特向主东打秋风。”秤盘敲响,引来众人观看,看者都赏赐银两,商贾接银继续唱道:“接罢银两打个躬,一谢各位赐盘程,二谢师傅真传教,三谢土地救命恩……”于是,赞土地逐渐在民间流传起来,成为了农村许多人的一种职业。

唱土地歌者趁新春佳节人们爱热闹,随人说赞语,弄点钱财。在旧社会,赞土地者绝大多数是一些贫苦百姓,且多半上来一定年纪,有的为生活所迫,常年流落在外。这一类人社会阅历丰富,能随口编出各种赞美词。他们的道具很简单,一面小鼓、一根竹片,边敲边赞,挨家挨户串门。赞语全是一些奉承吹捧的顺口溜。如:“脚踩阶基长又长,两只伞柱顶华堂。头上顶盖鱼鳞瓦,地下金砖放浮光,子孙代代伴帝王。”赞土地的民间艺人每年腊月起带着简单的行囊就外出,至正月十五(元宵节)归家。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流沙河一带许多人以唱土地歌为业,大都活动在长沙、益阳、湘潭一带。他们在一根竹竿上串一些铁片环穿戴在身上,赞土地时,随意敲打着身体的任何部位,叮叮作响,很有节奏。有的老艺人则仅敲打着一只破旧的碗沿街入户,清脆的打击声合着优美的赞词,格外动听。他们一般离家乡数十里或百多公里的地方才活动,往往选择一些小城镇,挨个店铺赞,所得大都为零钱,一块的,五块的居多,积少成多,一条街下来,有时收入达一百多块。有时也入乡村,乡人则给米的多,给钱财的少。米积多了,携带不方便,则常以底于市场价卖掉。他们一天跑得好几十户人家,一个春节便可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

有趣的是,在那个年代,湖南安化、醴陵许多唱土地歌者多在我们宁乡活动,这似乎验证了“兔子不吃窝边草”的俗语,原因是赞土地实为乞讨,远离家乡则可避免遇着熟人难为情而已。

笔者在儿时的记忆中,记得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流沙河清江(原清塘)村有个名叫“八背驼”唱土地歌的驼背老艺人,年近八旬,识字不多,却满腹经纶,在旧社会时就沿家沿户赞土地。他能遇物赞物,逢人便赞,能连续编唱词数小时不间断,据说一整个上午赞同一个人所吟唱的赞美词能编一部长篇小说。老人每年到腊月就不见人影,到第二年三四月才回,一家七口人就靠老人赞土地的收入来维持,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

从事土地歌的艺人没有口传心授的师傅,靠的是社会生活的积累以及自身的聪明才智。除掌握一些基本的赞词外,重要的是要学会灵机应变,能逢人赞人,遇物赞物。人有老幼、男女、职业之分,物更千差万别。如《赞嫂》:“一赞嫂子好娇容,月里嫦娥下凡尘。二赞嫂子多贤惠,当家作主样样能。三赞嫂子行孝顺,敬老尊贤孟日红。四赞嫂子多仁义,满面春风待客人。感谢嫂子大包封,夫唱妇随百年春。”赞土地的人脑子反应要快,独具慧眼,口齿伶俐,要掌握一套的过渡套语,自然而然地衔接上来。例如要你赞一日式牙床,多少方尺多少榫,多少花镜多少板,尺寸长短都要一一赞明。赞者心中要有数,有的借助戏文,有的借助行业赞语。赞土地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也要博学多才。只有赞得好,才会既得人喜,又得人财。

宁乡民间艺人创作土地歌其实为宁乡山歌的一种。土地歌可说可唱,有点类似山歌中的“哼山歌”,也多为七字句,只是内容与山歌不同,文词与山歌一样都浅显易懂,语言口语化。如:“小锣一响把话开,特到贵府送财来。一送一个千香宝,二送时招万里财,三送桃源三结义……”“伙计去了我又来,难为伙计打开台。我到贵府无别事,特来贵府讨钱财。主东是个贤惠人,生怕担搁我游春,忙将白米票子来打发,打发得多,发得多,金银谷米堆满箩……”读起来朗朗上口,一听就懂。这样一些赞词曾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只存在于极少数人的记忆之中。

如今,无论在乡间还是城市,极少看到唱土地歌的艺人,取而代之的是,挨街挨店占道拦车送财神爷者的大有人在,而且从业者越来越年轻化,一张值几毛钱的财神爷没十元块打发不了趴在车门口“财神爷”。

信息来源:电政办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沩山擂茶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