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颖调为望都县特有的地方剧种,诞生于清道光元年(1821),由许庄村马洛新、许颖仙始创。马洛新原为丝弦艺人,酷爱戏曲,初演老生,唱、念、坐、打无一不精,生、旦、净、末、丑均能上演,后摔伤致残回家。嘉庆十四年(1809),马洛新在村中成立了小戏班,以娱乡民。后向一吴姓肃宁人学会肃宁小调,就以此为基础,将丝弦、老调、梆子等剧种唱腔加以充分糅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戏曲曲调。根据曲调,村中举人许颖仙编写了新剧本,于道光二年(1822)首次演出,因唱腔自然,流畅优美,且有幕后伴唱,很受群众欢迎,后人为纪念这一新剧种的创始人,便从二人名字中各取一字命名为“新颖调”。
新颖调的剧目大多是马洛新和许颖仙编写和改编的以《西游记》为主的神话戏。至今望都还流传着一句俗语“许庄戏不用看,一准是猴儿变”(指孙悟空)。除《西游记》外,还有《白蛇传》、《天河配》、《宝莲灯》、《大仙姬洛凡》等。新颖调吸收各剧之长,主要行腔板式有二六板、慢板、紧板、散板、还有仙腔、拉腔、水漫桥、病吟等。伴奏乐器起初只有板胡和四胡、笛子,打击乐中有板鼓、锣、镲、小锣和木鱼,后来又增加了笙、二胡、琵琶。新颖调生长在农民中,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受到望都、定州一带百姓的喜爱。新中国成立后,文化馆干部李佩华(许庄村人)为新颖调的整理研究付出了极大心血。20世纪60年代,李佩华、张炳清创作《夫妻会》、《两朵小红花》、《井畔银花》等新编戏,为以神话戏为主的新颖调注入新活力。80年代后,县文化馆为打造精品剧目,在传统基础上排练出了《戏八戒》,该剧上演后引起强烈反响。1988年参加了河北省“两节一会”(即吴桥杂技节、河北戏曲节、河北省经贸洽谈会)演出,获得一等奖,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中华之最”栏目两次播出。《戏八戒》先后到杭州、广州、香港等大城市演出,甚至走出国门,到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上演,新颖调达到空前繁荣时期。新颖调作为一地方特有剧种被收入《中国戏曲曲艺辞典》,被列入保定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