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邯郸市 > 邯山区

“南宫碑体”书法艺术

“南宫碑体”书法艺术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宫碑体”书法艺术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100多年前,清末书坛泰斗张裕钊的入室弟子王洪钧先生由天津来到大名。大名县地处古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河流有漳河、卫河、马颊河,属黑龙港流域。大名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历代郡、州、府、路、道治所在地,曾三次为都。这里商贾云集,人文荟萃。王洪钧在这里开坛授徒。李鹤亭等一时俊才成为其高足。

1949年李鹤亭、李守诚由大名移居邯郸市。邯郸市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全市自西向东大致可分为五级阶梯:西北部中山区、西部低山区、中部低山丘陵区、中部盆地区、东部冲积平原。邯郸历史悠久,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

南宫碑书法(李氏)创出了既不失南宫碑之基本特点,又呈现出不即不离,阴阳协调,具有儒家“贵和尚中”思想的书风。使书法的刚与柔、圆与方调和平衡,圆而且方,方而复圆,刚柔相济,会于中和,给人以挹之而源不穷,咀之而味愈长的美感。笔法:南宫碑书法线条骨健而筋少,线条行进中整齐划一,南宫碑书法(李氏)的线条雄强深厚,线条行进中富于变化,如顿挫行进,飞白穿插,使线条格外丰厚饱满,浮雕感很强。结体:南宫碑书法结体颀长,中宫内敛,南宫碑书法(李氏)的结体,弧形拱出,凝重外张。整个结体浑厚端庄,体现了器宇轩昂、光明正大的庙堂气象。墨法:南宫碑的墨法乌黑,虽有涨墨,但几乎没有飞白和枯墨。南宫碑书法(李氏)则墨法灵动,汲取了历史上的多种墨法,枯笔、飞白的运用,虚实相应,吐纳自然。行书:南宫碑书法在中堂、条屏等品式的创作中,缺乏流畅感,南宫碑书法(李氏)一改南宫碑几乎字字独立,大小一致的布局,而是大小穿插,连带自然,从容舒缓。整个作品呼应超然,气韵流动,把南宫碑不擅长的品式,发展为蓬勃开阔、流水行云般的艺术样式。榜书:南宫碑榜书线条瘦硬,结体单薄,南宫碑书法(李氏)榜书则线条浑厚,结体雍裕,形成了博大深厚的气势风格。

李守诚弟子众多,广泛弘扬和发展着南宫碑书法(李氏)书法艺术。李守诚、王乐同等先生的弟子也培养了大量弟子。南宫碑书法(李氏)的价值在于它突破了南宫碑瘦劲内敛的笔法、结体态势和刚健硬朗的书风,给人以端庄雄伟,恢弘宽博的新的美学观念。南宫碑书法(李氏)流派,是邯郸最大的、占主导地位的书法流派。形成了邯郸独特靓丽的书法文化风景线。在国内外书坛具有广泛影响。

信息来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下一篇:民间手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