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骨木镶嵌是民间工艺与家俱、建筑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形式,嵌涵盖门类较多,实用性很强,包括传统家俱、生活用品、门窗建筑装饰等,采用牛骨片、木片等为原料用钢丝锯锯成各种纹饰,在木坯上起槽后用黄鱼胶粘结嵌入花纹,再经打磨雕刻,髹漆而成。在制作方法上有高嵌、平嵌、高平混嵌三种。常用的题材多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生活风俗、和合二仙、梅兰竹菊等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为主,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内容丰富多彩。
大约隋唐时,宁波出现了骨木镶嵌工艺品。明末清初,铜锯丝的应用,木嵌的发展,红木原料的进口,促进骨嵌迅速发展。经过木雕、实剔木雕、木嵌、骨木和嵌几个过程,骨嵌艺术最终形成固定风格,很快在宁波地区民间家俱上广泛应用。当时的宁波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几件骨嵌家俱来装点生活。宁波的骨嵌产品除畅销省内各地外,还大量销往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一带,流传极为广泛。
清乾隆中叶,宁波骨嵌技艺进入鼎盛时期,骨木拼接胶合技艺博得了“天衣无缝”的赞誉。至道光年间,骨嵌艺人已有百余人,并出现大中型工场。《鄞县通志》记载:“雕嵌工作图案古拙,几同汉画……手技精练,奏刀工致”,并赞誉“天衣无缝”。至道光年间,骨嵌艺人已有百余人,并出现大中型工场。现存于宁波博物馆的骨木镶嵌“千工床”,制作于1864年的精品,可以说是集骨木镶嵌技艺之大成,是现存的传统手艺之瑰宝。新中国成立后,请回嵌镶老艺人恢复和试制骨嵌产品,主要代表作品有红木镶嵌大地屏《群芳雅集》、博古组合橱《西湖春泛图》等。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