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重庆市 > 巫溪县

巫文化

一、地理概况

重庆市巫溪县地处渝东边陲,位于渝、陕、鄂三省交界处。为“巴夔户牖,秦楚咽喉”,全县幅员面积4030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298个行政村,长江一级支流大宁河穿越县境。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巫溪的灵山秀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巫文化。

二、历史渊源

巫溪是中国巫文化最早的发源地。巫溪属长江三峡水系,亚洲最古老的人类巫山猿人就发现在距此几十公里的巫山庙宇镇龙骨坡,距今约200多万年历史。巫溪县宁厂镇的宝源山地面盐泉给巫山猿人提供了生活的必需品——食盐,这里成为亚洲原始人类最早的活动中心,成为人类文明的滥觞。伴随人类的诞生,巫文化也从这里起源。所以说巫溪是中国巫文化最早的发源地。

巫溪也是巫文化的主要发祥地。重庆大学管维良教授在《巫山盐泉与巴族兴衰》(重庆出版社《礼巫盛典》)里列出了上古巫溪所属国别脉络,从上古神农氏到殷商朝的中期,巫溪都属于巫咸国,长盛不衰,巫咸占据宝源山盐泉,以此为国都。这以后庸国占领了巫咸国,拥有宝源山盐泉,成为商朝末年各周边附庸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西周初期兴起的巴国,从汉水出发,顺利地取得宝源山盐泉,从此,强国富民,至公元前316年被秦所灭,历经800年。上古巫溪巫风炽热,巫文化盛行,由此可以看出巫溪是巫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三、基本内容

巫文化在民风民俗中有许许多多表现形式:

祭祀中有巫文化,每月初一、十五祭家神,过年时祭灶神、土地神和山神,意在求得保佑,随时提示自己,学会帮助他人。菩萨神灵的生日,有观音会、老君会、祖师会等,人们都要开展纪念活动,以香腊纸烛敬之,许下某种誓愿。大寒节、清明节是巫溪人上祖坟、祭祖的时候,拿了纸钱、香、鞭炮、供品到祖坟上去,表达后人的孝心。每年腊月三十团年和七月月半鬼节的时候,巫溪人都要叫已故亲人吃饭,并奠酒,烧化纸币,也是对逝者的缅怀和祭奠。端公也有祭祀活动,一是祭符,二是“送筛盘”。巫溪大众祭祀便是祭屈原等活动了,端午节人们把粽子、水果、牲畜放到屈原神位前,期望他能享受。所有的祭祀活动都是建立在巫文化的核心信仰“万物有灵”的基础之上的,于是产生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予以祭祀。

避邪驱鬼中有巫文化。既然相信万物有灵,那么树精藤怪,鬼魅魍魉,妖魔猖邪就会到处存在,人们为了不让这些东西加害于人,常常有避邪驱鬼的活动。一是随身携带或在家里放置大家认为能避邪隔鬼的物体;。二是咒语、神诰、字符、手诀。三是端公做法事等。辩证地看,有崇拜、信仰存在,就有对不利因素东西的规避,这也是巫文化存在于世的主要原因。

招魂、求子中有巫文化。人有三魂七魄,失去了就会打不起精神,有病难愈。招魂术是端公戏中首场法术,民间也有喊魂的习俗。巫溪人求子,首先是洞房花烛夜,祝福新人早生贵子;再是对迟生育和不生育的有两种特殊的办法:一是捏两个泥人儿,一男一女,放在所谓“美女晒羞”的地方,其实就是生得像女人生殖器的岩洞,以期感应天地,从而生子;二是找引窝蛋,抱养一个孩子,以达到促进生育;三是取名,只生女想生男则取名“招弟”或“幺妹”。

医疗中有巫文化。自古巫和医是分不开的,巫溪民间治病方法很多,带有浓郁的巫文化色彩。有端公作法治病;有民间巫术治病,如画九龙水(治鱼刺卡脖等)、止血、镇痛、催生、水师接骨等;有巫医祖传秘方治病;还有民间老百姓祈福,喊着神仙、菩萨和祖宗的名号,讨水、讨茶治病等。

生产中有巫文化。忌戊是普遍认同的,凡农历戊日,都不能动土;为避免风吹、蛇咬等,巫术中就有避风法、归蛇法;还如烧砖烧瓦的时候,窑内忽然出现事故,烧窑师傅就使用“下雪山、下泥山”等巫术,披着蓑衣到烧得通红的窑子里去修复,不伤身体。生产中最大的巫术仪式就是祈雨了。

生活中有巫文化

在日常生活中,涌现出许多内涵丰富的巫文化习俗。如

看期、看风水、建房、婚嫁、丧葬、化解忧虑、治关煞(小孩夜哭等)、拜大树大石头为干爹、挽草结、念符咒等等,不胜枚举。

占卜中有巫文化。占卜即打卦,端公问卦,判断卦象的好坏,利用专门的卦书,判断吉凶;算命还有自己奇怪的东西,如奓口数,只要别人一开口说话,他就能知道别人过去的事;测字也是其中的一大特色,对天气预测很灵验。

禁忌中有巫文化。巫溪人在生活中很讲究,禁忌很多。如女人不能跨火、不能跨水井,不能骑在屋梁上、不能把内裤晒在太阳下等;不说坏话,说吉利话,重视正月忌头,腊月忌尾,不能骂天骂地骂神仙,包括骂人,看望病人时不能提到“死”字等;神仙菩萨不能不尊敬,与长辈坐席要让长辈坐上方,父母健在不能给自己举行大型生日的宴会,更不能辱骂殴打长辈等。总之,举头三尺有神明,该忌的一定要忌。

民间文艺中有巫文化。巫溪浓厚的巫文化色彩,在民间文艺里大量反映出来。民间故事、神话故事、传说、歌谣、吉令词、谚语里常常以鬼怪神灵为前提,来劝人行善、积德、尽孝等。如一首《劝孝歌》中最后几句这样说:“岂知这样忤逆子,大有伤于天地心。不差五雷下凡击,定令吃丐站人门,受饿受冻还受病,定作路死路埋人”。民歌、山歌、夜歌、锣鼓唢呐里,主要是以情爱、生活描述为主题,也有大量劝世传文。巫歌和咒语里的语言大量运用了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段,颇具文学色彩。巫舞中的龙舞、狮舞、莲箫舞、蚌壳舞等也独具风格。还有建立在符箓上面的建筑、绘画、书法、大宁河刺绣、石狮子雕刻等十分神似,也是手工艺和民间美术的典型代表。

四、重要价值

巫文化是华夏文明的起源

大量史料可以证明,我国传统观念里的巫,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原型,是上古精神文化的主要创造者,对推进华夏文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举凡天文、地理、历法、术算、军事、历史、乐舞、医药、技艺、文学艺术、物理、化学无不与巫的活动与创造有关。所以探讨华夏文明,必然要研究巫文化。在多元文化共存的现实社会,古老的巫文化以宽容的心态和顽强的生命力演进,成为华夏文明园子里一枝奇葩,培育了华夏文明的主流心态。

开掘和运用巫文化的思想理念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尊重生命主体,不仅仅是以人为本,而是以万物为本,这就要求我们构建和谐宇宙,建立和谐社会,努力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在建设开发的时候不能一味的破坏、再塑,而是要追求平衡,即不能顾此失彼,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巫文化里积极进去、诚信不欺、多做好事的思想是现代个人修养和社会优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人们的精神食粮。巫术为人们求平安和幸福,同时告诉我们提高警惕,安全第一,我们在维护自己安全时不要危害别人的安全,破坏别人的幸福,包括山山水水、鸟兽草木的幸福。

整理巫文化素材对人类的原始认识、原始文化、原始宗教、人类学、心理学、民俗学、民族学、医学等等的研究有很大帮助和丰富。

三、巫文化将成为巫溪文化旅游的品牌

巫文化在巫溪历史悠久,渗透在民风民俗中,紧密联系人们的生产生活,有浓烈的地方色彩,必将成为巫溪文化旅游的品牌,推动巫溪的旅游事业日新月异。

五、濒危状况

巫文化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得到有效地保护。一方面由于人们对巫文化认识不足,常常看见的是他的糟粕,没有辩证地看待巫文化对华夏文明的影响、巫文化与生产生活紧密的联系、巫文化对促进民间文学艺术发展与繁荣的作用等,致使人们对巫文化的传承、挖掘、研究还存在一定的禁锢;另一方面,愿意了解学习巫文化的人太少,师傅传弟子仍有教一手留一手的习惯,许多精彩的巫术已经失传。也有的由于历史原因,特别是文革,因对巫文化的偏见,对一些巫师和巫文化制品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和损坏,造成了人们恐惧心理,大大影响了巫文化民俗的生存发展空间。再则,巫溪至今留有相当丰富的巫文化遗址、遗风、遗俗,如宁厂古镇巫咸国古遗址、制盐工艺、栈道、悬棺、民风民俗、民间文艺等,但由于经济发展缓慢、人们认识不足等原因,还处于研究和论证的起步阶段,没有放开手脚进行发掘和保护,几近濒危,亟待保护。

六、保护计划及措施

自1997年开始提出研究巫文化以来,历届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分别成立巫文化研究会、出版近10部论文专辑、搜集文物200余件、开展巫文化艺术节、巫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活动,并将巫文化列入县级非遗保护名录。2010年11月10日,由重庆市社科联批准,巫溪县成立了“中国华夏巫文化研究院”。

2011年至2015年,筹办好每年一届的中国华夏巫文化论坛、研讨会和每两年一届的中国重庆巫文化旅游节。力争将巫文化申报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落实华夏巫文化研究院的场所、机构设置,明确职责,充实完善人员、设备,有效开展工作;建成巫文化博物馆。

2012年,全面普查,将巫溪巫文化作更深入彻底的挖掘整理,搜集有关文物。实施巫文化人才保护、传承工程;将搜集整理的巫文化资料出书;

2013年,搞好宁厂古镇开发保护,修复龙君庙,建成盐业遗址保护博物馆;

2014年至2015年,复建巫咸古国原型,建成巫文化部落和巫文化生态长廊。

信息来源:巫溪旅游网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民俗——豆花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