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北灌阳地区,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人们都要去县城赶集,购买新一年所需要的农具及部分小家具。这一天,赶集归来的大人们还不忘给家里的小孩带上一些小玩具,其中最普遍的就是“叫叫”,一种类似于喇叭的木质口哨,外表被商贩染成鲜艳的颜色。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这种“叫叫”只要几分或一毛钱一个,二月八那天,街头的小孩几乎人手一个吹着玩,这边响罢那边又响,街上煞是热闹。而如今的灌阳,二月八已经难觅这种传统“叫叫”,取而代之的是塑料制的小喇叭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二月八被灌阳当地政府冠名为“农具节”。记忆里,老家灌阳二月八其实就叫二月八,不过确实是跟农具有关,所以有关部门称之为农具节也很贴切。为了拉动旅游,提升知名度,当地政府这几年将二月八打造成了旅游节,还不惜重金请来了一些明星助阵。
据说,灌阳“二月八”农具节最早始于唐代的庙会,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相传农历二月初八是唐代桂北一带一位高僧的生辰,据《佛学大词典》记载,这位高僧名为无量寿佛,俗名周宝,法名全真,号宗慧,生于郴州程水(今属湖南资兴市)。据《湘山志》说,寿佛“法腊百有六十六岁”(166岁),唐咸通八年(867年)二月十日圆寂于广西全州湘山净土院。因其为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长寿者,因此人们尊称“寿佛”。又因无量寿佛是梵文Amitayus(阿弥多庚斯)的意译,即阿弥陀佛,所以人们也习惯地称其为“无量寿佛”。据传寿佛圆寂后常显灵于湘南(今桂北一带),因此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寿佛生辰这天,各地善男信女喜欢齐聚寺庙朝拜,形成了“二月初八朝寿佛”的民俗。而始建于唐代的灌阳云台寺,也是湘桂十余邻县数百万各族同胞信奉无量寿佛的朝拜胜地。于是,每逢此日,附近各县的人们纷纷涌进灌阳朝拜,可谓热闹非凡,形成盛大的“二月八”庙会。起初各地的民众只是相约农历二月初八到灌阳县城赶庙会,并借此机会进行各种农具、农产品的交易。但随着参加“二月八”庙会的商人越来越多,农具生意也越发兴旺,赶庙会逐渐演变成了农具及农副产品交易会,农具节也因此形成,并于清朝达到顶峰,形成了灌阳县一道独有风景。
如今,历史上与湘山寺齐名的灌阳云台寺已经消失,但具有一千年历史的“二月八”文化却深深地扎根在灌阳百姓中了。现在的二月八,宗教的意义已经不大,反倒是农耕文化扎根最深。近年来,在灌阳县当地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二月八”农具节的规模不断扩大,参与人数逐年递增。据悉,参与人数最多时,全县二十九万居民中有近十万人从四面八方赶到县城共庆佳节,农具节已超越春节,成为当地第一大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