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十堰市 > 丹江口

吕家河民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吕家河民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吕家河民歌是一种流传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官山镇吕家河村的汉族民歌。该村位于武当山风景区,由于地形闭塞而留存了大量的原生态的汉族民歌曲目和民歌歌手。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北省民歌村、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的汉族民歌按内容可分三类:阴歌、阳歌和长篇叙事诗。吕家河民歌的曲调十分优美,既有江南小调的缠绵,又有北方民歌的豪放;既有中原曲调的圆润,又有西北民歌的高亢。

吕家河民歌源远流长。《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关雎》为《诗经》的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至今流传在吕家河一带,有一首民歌《年年难为姐做鞋》的唱词是:“关关雎鸠一双鞋,在河之洲送过来。窈窕淑女难为你,年年为姐来做鞋。”这首民歌的歌词与《关雎》的诗句何其相似,无论《关雎》是由采风者在《年年难为姐做鞋》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民歌,还是《年年难为姐做鞋》是《关雎》在民间的流传变异,都说明二者有一定的渊源关系。据史书记载,周宣王时太师尹吉甫,即是《诗经》的采风者,又是《诗经》的被歌颂者。他是房陵人,《房县志》载:“周,尹吉甫,房陵人,宣王时采于房,诗人为之赋。六月卒,葬房之青峰山。”武当山距古房陵不过10华里,说明在春秋以前的西周,这里就保存着大量优秀的歌谣,采诗之风盛行。

武当道庙从627年—649年(唐朝贞观年间)开始修建,到960年~1279年(宋代)已有相当的规模。元朝、明代大修武当山。在全中国范围内调集了30万民工,历时13年之久。30万民工来自大江南北,他们也带来中国各地的歌谣。而吕家河村所在的官山镇,是当年修武当山时专门供给武当山民工吃粮食的信者粮庄。所以吕家河民歌之丰富,曲调之广,歌手之众也就不足为奇了。

吕家河民歌的曲调十分优美,既有江南小调的缠绵,又有北方民歌的豪放;既有中原曲调的圆润,又有西北民歌的高亢。从吕家河21世纪初已整理的民歌中,可以看出其内容丰富、曲调优美、演唱形式活泼多样。比如“阳歌”,主要是以男女的情爱为主,有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都诙谐风趣,婚嫁时要唱“迎亲歌”、“陪嫁歌”、“哭嫁歌”;过年时唱“闹年歌”;住新房要唱“暖房歌”;喝酒时要唱“劝酒歌”。例如《洞房歌》中所唱:“妹妹相中哥一人,雷劈地裂不变心。盼就盼哥吱一声,妹妹就是你的人。高山流水用心听,哥是妹妹的知音。待到月亮东山起,笙龠合奏到天明。”

吕家河的阳歌与人们的生活习俗紧密相连,歌声伴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村民们将歌声当做交往的第二语言,只要是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在歌声中都能找到,就如同阳光一样是村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马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