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黄陵县

黄陵民歌

黄陵民歌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陵民歌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陵民歌是流传于陕西省黄陵县城乡及周边地区的音乐表现形式,它的产生、发展、演化同诗歌、舞蹈是相互关联、相依相生的。黄陵民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是陕西省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陵县位于陕西中部,因这里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所在地而得名。流传于此的黄陵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昔黄帝令伶伦定音律。”说明在黄帝时代就有了较为原始的音乐理念,当时著名的《咸池》《云门》《木冈鼓之曲十章》就是我国原始的音乐作品。黄陵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聪明、智慧、勤劳、朴实的黄陵人民在继承古典音乐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充实着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这就是原汁原味、原生态的黄陵民歌。黄陵民歌同黄陵老秧歌及其他黄陵民间文化一样,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从不同侧面现实地反映了黄陵历史的发展和演化。

黄陵民歌产生于原始社会中期,发展于汉代,成熟于元明时期,兴盛于明清到民国,1948年至“文革”初期,为新生转折期。“文革”期间为消落期,进上世纪80年代是黄陵民歌的发展期,90年代为振兴期,尤其是进入新的世纪,随着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开展,黄陵民歌在一系列的挖掘、搜集、整理下,焕发着勃勃生机。

黄陵民歌不仅源远流长,而且种类繁多,旋律淳厚,内容丰富,显示出了深厚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博大精深的丈化内涵。

黄陵民歌的旋律既不同于陕北民歌的粗犷豪放,又不同于陕南民歌的悠缓缠绵。因为民歌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抒发情绪、托物言志、寄寓希望、喧泄热情的一种乐意的语言声音,所以黄陵的地方语言、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和传统观念不同等因素使黄陵民歌高亢开阔,流畅跌宕、委婉平和,活泼欢快,富于舞蹈特色,在不断的继承发展中,形成一些固定的曲调旋律模式。主要有:绣荷包曲调系列、十盏灯曲调系列、十对花曲调系列、四六曲曲调系列、跑旱船曲调系列、上楼台调式系列、摘豆角调式系列、扬燕麦调式系列、其他调式系列和新编民歌系列等。

黄陵民歌歌词主要以歌颂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或男女爱情、劝世哲理、1,或见景生情而临时即兴编创为主。戏耍逗趣皆可入词,也有因喜因乐,因悲因哀而抒发热情之词等。在演唱过程中,按照不同的曲调,配以相应的唱词,其唱词工基本内容语句流畅上口,词汇押韵如诗,多以四、六句为主。

黄陵民歌的演唱内容是黄陵人民心声的反映,记载着黄陵人民的喜怒哀乐,品味着人们的酸甜苦辣,装点着人们的风土人情。它所涉及的题材相当广泛,内容极其丰富,按演唱的技巧可分为抒情式、叙述式、提问式等,按演唱的内容有爱情歌、辩理歌、劝世歌、颂扬歌、风趣歌、革命歌、药性歌、时令歌、农谚歌、哭嫁歌、哭丧歌等。

爱情歌,是反映广大青年男女爱情方面的民歌,内容上有对纯洁爱情的歌颂,有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揭露,主要是对爱情的痴情恋歌,相思苦情,演唱手法属抒情式。

辩理歌,往往是为了说明某种事物1,通过一问一答进行表白的演唱方式,以对唱为主,演唱方法属提问式。

劝世歌,主要是教育人们向善弃恶,积德行善的民歌。

哭丧歌,也称孝歌,主要是表达自己对已故亲人的哀思。

黄陵民歌的演唱形式相当自由,主要是在演出老秧歌的同时,根据不同的演出场合和情景,即兴发挥,即兴演唱,主要有独唱、对唱、轮唱、连唱以及合唱等演唱形式。独唱,即一个人独自演唱,如“十盏灯”等,其他舞者配以相应动作,这就是现在意义上舞台演出中的歌伴舞;对唱,有一问一答式,例如《十对花》等;合唱是边唱边舞,讲究集体参与,如表演“深身响”等。

黄陵民歌自形成以来,历经发展、演化,形成了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一)黄陵民歌是黄陵老秧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烘托、相互补充,所以黄陵民歌具有依存性特征。

(二)黄陵民歌是黄陵人民在生产生活中,自己创作和演唱的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所以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特征。

(三)黄陵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尤其歌词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起到了寓教于乐,启迪民智,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社会作用,所以具有社会性特征。

(四)黄陵民歌是黄陵人民真情实感的体现和流露,通过大家一起共同演唱交流,从而得到身心上的娱乐,所以具有自乐自娱性特征。

(五)黄陵民歌旋律美妙、婉转悠扬、悦耳动听,具有优美性特。

(六)黄陵民歌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曲调格式,具有程式化特征。

(七)黄陵民歌演唱自由随意、大方得体,突出了即兴发挥,即兴表演,而且歌词都来源于生活中常用的地方语言,通俗易懂,所以具有群众化特征。

(八)黄陵民歌歌词浅显易懂,简短精练,感情充沛,大部分为四句一段,每句字数相同,有仄韵如对联,有仄韵如诗句,不配曲调也朗朗上口,所以具有文理性特征。

(九)黄陵民歌是黄陵土壤滋生的传统乡土艺术,她在演出场合,演唱风格,歌曲旋律韵味等方面自成一格,所以具有独特性特征。

(十)黄陵民歌自产生以来,博采众长,自成系统,在发展丰富完善的过程中不断扩散,从而影响了周边甚至其它地区的民歌演唱方式,所以具有扩散性特征。

(十一)黄陵民歌曲调简约、质朴,不华丽、不张扬,显示出特有的简朴性特征。

(十二)黄陵民歌历经锤炼,尽管是在当代社会,受到其它民歌以及现代歌曲的冲击,受到了冷落,但是她所具备的顽强生命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依然普遍传唱于城镇乡里。依然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所以黄陵民歌具有传承性特征。

黄陵民歌是勤劳聪慧的黄陵人民创造的音乐形式,在千余年的流传、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依旧保持着原汁原味、原生态的音乐特色,是十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一篇:监军战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