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北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
上海
江苏
浙江
台湾
安徽
福建
山东
西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华中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华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香港
澳门
西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AAAAA级
AAAA级
AAA级
AA级
A级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剧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剧
[移动版]
81、
河南曲剧
[
河南省
濮阳市
濮阳县
]
河南曲剧亦称“高台曲”,是在河南曲子和踩高跷的基础上,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正式发展形成的。伴奏乐器原本只有坠子,登台表演以后逐渐增加曲胡、三弦、软弓京胡、手板、笙及古筝、二胡、琵琶等,同时也出现了武场乐器。曲剧音调优美,唱腔曲牌很多,常用的有【马头】、【阳调】、【汊江】、【诗篇】、【清江】、【银纽丝】、【满江红】等。根据剧情需要,一个唱调可以通过特殊的表现技巧形成具有不同情绪的唱法,如阳调有一般…
[详细]
82、
京剧脸谱(翁派)绘画技法
[
北京市
石景山区
]
脸谱由唐代乐曲大面所戴面具和参军戏副净的图面逐渐演变而来。京剧脸谱是一种写意和夸张的艺术,到18世纪和19世纪,京剧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方式,京剧脸谱在吸收各地方戏脸谱优点的基础上,经几代著名演员和戏剧家的探索研究,加工提高,创新改革,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一套完整的化妆谱式。北京现自然形成的京剧脸谱流派主要有翁派、刘派、汪派、高派等。作为京城具有代表性的脸谱艺术,翁(偶虹)派谱式位居其…
[详细]
83、
张家港锡剧
[
江苏省
苏州市
张家港市
]
锡剧在张家港境内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1962年成立张家港市锡剧团,逐步发展最后并入张家港市艺术中心。张家港锡剧先后创编有《要塞新雷》、《双桥联姻》、《星河情》等十数个剧目,同时移植改编演出了《天雨花》《梁山伯与祝英台》《珍珠塔》等一大批优秀传统剧目。锡剧虽然发源于无锡,但在其形成过程中,曾经大量吸收了苏州滩簧的曲调。就其声腔而言,它和苏州地方戏苏剧可以称为“姐妹剧”。因此,流行于苏州地区称为“苏锡…
[详细]
84、
甬剧
[
浙江省
宁波市
]
甬剧是用宁波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剧种,属于唱说滩簧声腔。最早称“串客”,1890年“串客班”到上海演出后又称“宁波滩簧”,1924年后称“四明文戏”,1938年上演时装大戏后又称“甬剧”和“改良甬剧”,直到1950年,这一剧种才正式定名为“甬剧”。甬剧适宜于演清装戏、三十年代西装旗袍戏和现代戏,音乐曲调丰富,主要有从农村田头山歌、对山歌、唱新闻演化而来的“基本调”、“四明南词”曲调和从乱弹班中带来的…
[详细]
85、
锡剧
[
江苏省
常州市
]
锡剧是常锡剧的简称。常州是锡剧的主要诞生地,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锡剧生成早期叫“常州滩簧”,常州滩簧是吴语滩簧的一支。它源于常州农村水乡,是清代乾隆年间盛行于常州府治地的一种地方戏曲。常州滩簧是在常州山歌小调、宣卷、唱春、南词等基础上,吸入凤阳花鼓的一些表演元素,并吸收了苏南一带采茶灯中的舞蹈,逐渐发展完善的。常州滩簧的演员对白、曲调以及早期演唱的内容,都与常州地区的民间生活息息相关。由常州…
[详细]
86、
凤庆滇剧
[
云南省
临沧市
凤庆县
]
临沧市凤庆县滇剧历史悠久,有史可考的最早传入时间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刘金玉的“天庆班”到该地演出,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后产生了一批滇剧票友。一些地方官绅等筹款建戏台购戏装,组织演出,并不断邀请滇剧班和著名演员演出了许多滇剧剧目,滇剧在凤庆的演出活动影响增大,流布更广。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一批有一定造诣的当地票友,生、旦、净、丑都有,有的还搭班下海,以演出滇剧为生。1933年成立第一个业余滇…
[详细]
87、
东营吕剧
[
山东省
东营
东营区
]
东营区是“吕剧故乡”。为发展繁荣吕剧文化,该区举办了首届吕剧文化艺术节,展出了戏装、道具、乐器等百余种具有浓郁民俗文化特色的吕剧物品,生动再现了吕剧的起源和发展,还推出了13场吕剧精品剧目和庄户剧团剧目,使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剧种得以传承弘扬。吕剧是我国具有较大影响的地方戏曲剧中之一,已有100多年历史。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它以“化妆扬琴”的表演形式,活跃在农村场院、集市和济南市各个小剧场。上…
[详细]
88、
推剧
[
安徽省
阜阳市
颍上县
]
推剧是安徽省地方戏之一,属于我国稀有剧种。推剧,又名“四句推子”。由民间歌舞花鼓灯吸收民歌、戏曲、曲艺发展而成。推剧艺术来源于民间小调,与当地人民群众生活习惯、民风民俗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主要内容反映群众追求国泰民安、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歌颂民风纯朴、爱情自由、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美好的社会秩序,展现沿淮地区人民的礼仪风情,勤劳勇敢的精神风貌,体现沿淮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推剧一个集戏曲、舞蹈…
[详细]
89、
喀拉拉邦穆迪耶图仪式戏剧与舞蹈剧
[
亚洲
印度
]
穆迪耶图(Mudiyettu)是喀拉拉邦的一种仪式舞剧,是在女神卡利(Kali)和恶魔达利卡(Darika)战斗的神话故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是一个由整个村庄参与的社区仪式。夏季作物收获以后,村民们在指定日期的清晨聚集在寺庙里。穆迪耶图表演者通过禁食和祈祷净化自己,然后在寺庙的地板上用彩粉画出一个巨大的卡利女神像――“卡拉姆(kalam)”,用来唤醒女神之灵。下面生动的场景发生的场地因此就绪了:圣…
[详细]
90、
祁剧目连戏
[
湖南省
永州市
祁阳市
]
祁剧目连戏是一个以演《目连传》为主、掺演其他连台本戏的演出习俗,是一个庞杂的剧目演出体系。在湖南,过去的众多庙会祀神活动中,都要演唱目连戏。这些剧目包括:中元节唱《目连传》,观音会唱《南游记》(又名《香山》),关王会唱《三国》(又名《夫子戏》《老爷戏》),岳王会唱《岳传》(又称《金牌》),还有在庙会中唱《西游》《封神》《混元盒》《水浒》《梁传》(敷演梁武帝故事)。确切地说,《目连传》是一个独立的剧…
[详细]
91、
姚剧
[
浙江省
宁波市
余姚市
]
姚剧是滩簧类地方剧种,用余姚方言演唱。其前身为“余姚滩簧”,又曾被称为“鹦哥戏”。起源于十八世纪上叶,形成于十八世纪中叶,脱胎于当地雀冬冬、白话佬等民间说唱艺术和车子灯、旱船、采茶篮等民间歌舞;始行于浙东余姚和慈溪市中西部及上虞市曹娥江以东地区。据史料考查,最早姚滩班社为清乾隆年间余姚横河匡堰(今属慈溪)艺人虞才华为班主的“才华班”。十九世纪中叶至清末民初为姚滩之鼎盛时期,时有民间班社近50副。盛…
[详细]
92、
垣曲曲剧
[
山西省
运城市
垣曲
]
曲剧,旧时也称“高台曲”或“曲子戏”,是在河南当地流行的鼓子曲和踩高跷表演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盛行于河南及山西南部的垣曲县境内。民国初年,曲剧由河南传入山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垣曲县的蒲掌、英言、窑头等地隶属河南省王屋府管辖,与河南的渑池、新安隔河相望,相互来往密切。是时,有英言越调曲子班、峪子村曲剧班常年在垣曲县演出,后在河堤、南堡等地也相继出现。曲剧的前身为高跷曲子,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分…
[详细]
93、
苏滩苏剧艺术
[
江苏省
苏州市
]
苏滩苏剧艺术,苏州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苏州滩簧俗称“苏滩”,对白南词。由南词、昆曲、花鼓滩簧合流衍变而成,其腔调最早与北方弦索流入江南形成之“新乐弦索”有关。南词作为一种素衣清唱的代言体戏文,既有别于宣叙体曲词的曲艺,也有别于舞台表演的戏曲,是苏州乃至全国范围内的一种特殊的艺术表演形式,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四十年代,苏滩艺术以化妆南词为过渡,逐步形成为…
[详细]
94、
杭剧
[
浙江省
杭州市
]
杭剧源于清末,是从宣卷发展起来,吸收了杭摊等表现手法,流传于杭州、上海、江苏及周边地区的全国唯一用杭州话演出的地方剧种,因其具有独特的戏曲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而在我国地方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上世纪初,杭州宣卷艺人受维扬文戏的启发,组建了“民乐社”,后又组织“杭剧春秋社”,在杭州大世界首演杭剧,人称“化妆宣卷”,又称武林班。随后进入上海大世界游艺场及苏南一带巡演。鼎盛时出现过16副武林班的流动…
[详细]
95、
锡剧(无锡)
[
江苏省
无锡市
]
锡剧(无锡),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代表性项目。锡剧,江苏主要剧种之一,与越剧、黄梅戏并称华东地区三大剧种,被誉为“太湖一枝梅”。无锡是锡剧的发源地,它以无锡为中心,传播到江苏省的苏州、常州、镇江、南京、扬州、泰州,上海的市区及嘉定、青浦、金山、松江,浙江的嘉兴、湖州,安徽的郎溪、当涂等地区。锡剧萌芽于清代中期,最早起源于无锡东乡的羊尖严家桥一带,系无锡、常州一带乡间的…
[详细]
96、
闽西汉剧(连城县)
[
福建省
龙岩市
连城县
]
“闽西汉剧(连城县)”旧称“外江戏”,亦称“乱弹”,形成于清乾隆年间,迄今至少已有250多年历史,相传有600多个传统剧目,是闽西客家民间的地方“国粹”,被连城群众称为“家乡戏”,被外乡人誉为“南国牡丹”。“闽西汉剧”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吸收了闽西的民间小调和佛教、道教曲调。其声腔中的“红净”唱腔最具特色,采用真假嗓结合,配以最具特色的伴奏乐器吊规、大苏锣,以及净、丑两个行当独特的脸谱,在我国戏…
[详细]
97、
琼剧
[
海南省
海口市
]
琼剧,又称琼州剧、海南戏,与粤剧、潮剧和汉剧同称为岭南四大剧种,是中国海南省的汉族民间戏曲艺术。琼剧是南方戏剧的其中一个支系,主要以海南话为戏曲语言,因此流行地域亦仅限于海南岛及两广之间。2008年,琼剧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琼剧的音乐唱腔可分为两大类:前期为“曲牌体”,并有帮唱。如《琵琶记》《槐荫记》《蟠桃宴》《八仙贺寿》等一些剧目,唱词均有牌子,有的还采用一些大字牌子和小曲。后期…
[详细]
98、
柬埔寨皇家舞剧
[
亚洲
柬埔寨
]
柬埔寨皇家舞剧,也叫高棉古典舞,与高棉宫廷紧密相连,已经有1000多年的渊源。这种舞蹈以其优雅的手势和色彩艳丽的服饰而著称。在王室的各种庆典和仪式上,诸如加冕礼、婚礼、葬礼或是高棉人的节日等等,都有这种舞蹈表演。这一侥幸逃脱了20世纪70年代的浩劫的艺术,一直受到世界各地的柬埔寨人的珍视。据传说,这种舞蹈的历史和高棉人民的历史一样久远。舞蹈的雕像,早在9世纪就出现在吴哥窟的一些著名庙宇里。长久以来…
[详细]
99、
滇剧
[
云南省
昆明市
]
滇剧是云南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于明末至清乾隆年间先后传入云南,逐渐吸收当地民间艺术,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汉族戏曲剧种,流行于云南九十多个县市的广大地区和四川、贵州的部分地区,是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滇剧的表演艺术继承和吸收了徽、汉、秦腔等剧种。云南是多民族的省份,有“民族艺术海洋”之称,滇剧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在农村草台演出,吸收了民间艺术,具有民族乡土特色。滇剧的表演善于刻画人物和富于生…
[详细]
100、
川剧打击乐
[
四川省
绵阳市
安州区
]
川剧演唱分软场面、硬场面,软场面用唢呐、竹笛、胡琴、盖板子伴奏,硬场面用打击乐小鼓、小锣、二鼓、大鼓、大锣伴奏。相比之下,安县川剧打击乐最具特色。清末、民国年问,安县城乡表演川剧,艺人都要用打击乐喧染气氛,调节舞台节奏,烘托人物命运。喜怒哀乐,风云雷电,江河湖海,山水风光,均可通过巧妙的音乐设计,用合适的旋律表现得淋漓尽至,故有“三分唱,七分打”之说。“要打三板鼓,离不得五七人”(五至七人),有时…
[详细]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最后一页]
鐗逛骇鎼滅储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3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