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北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
上海
江苏
浙江
台湾
安徽
福建
山东
西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华中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华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香港
澳门
西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AAAAA级
AAAA级
AAA级
AA级
A级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剧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剧
[移动版]
41、
南路壮剧
[
广西
百色市
靖西
]
广西南路壮剧流行于使用壮语南部方言的靖西、德保、那坡、大新、天等、田东、田阳等县。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因受提线木偶戏的影响,最初为唱做分开的『双簧式』演唱形式,后逐渐丰富发展而为戏曲形式。唱时常用『呀哈嗨』衬腔,故又叫『呀嗨戏』。主要唱腔有平板、叹调(慢板类);采花、喜调(中板类);快喜调、高腔(快板类);哭调、寒调、诗调(散板类)等。伴奏乐器以清胡(比京胡略大)、厚胡(又叫土胡,比中胡短粗)、小三…
[详细]
42、
北路壮剧
[
广西
百色市
田林
]
北路壮剧起源于田林县,流行于桂西地区,是北路壮话方言的地方戏曲,已经有300多年历史。上个世纪90年代末是北路壮剧鼎盛时期,那时光田林县就有100多个业余剧团,几乎每100人中就有一名业余演员。进入21世纪,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北路壮剧受到多元文化冲击,随着老艺人相继去世,青年一代对于壮剧的热情不高,传承出现断代。为使这一民族文化瑰宝得以传承发展,近十多年来,我区采取有力措施对其进行挖掘和保…
[详细]
43、
南剧
[
湖北省
恩施州
]
南剧是流行于恩施州境内具有深刻影响的地方大剧种之一,常在庙台演出,又长于演唱连台大戏,俗称“施南调”“高台戏”。南剧剧目丰富,号称“八百出”,但实际是不止这个数,现存的手抄本剧本就有1300多个,剧目980出,这些资料现存于湖北省艺术研究院(原省戏工室),是研究南剧历史的重要文化遗存,十分珍贵。南戏剧目主要取材于历史演义和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南剧表演分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各行当都有自己的表…
[详细]
44、
东海吕剧
[
江苏省
连云港市
东海县
]
吕剧是江苏省连云港市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东海县吕剧团是江苏省唯一的一个吕剧演出团体。吕剧是生根于齐鲁大地上的一朵奇葩。因东海西北部与山东接壤,且1952年12月以前尚属中共山东临沂地委,故齐鲁文脉之源,日久年深地浇灌着东海吕剧之花。茶棚牛屋,田间垄上,均能听到侉味十足、朴实平易的吕剧调。早在革命战争年代,老区李埝、南辰、白塔人就组建吕剧戏班,唱着吕剧调,打着涟湘,跳着马灯舞,激励人民送子上前线,抗日…
[详细]
45、
顺德粤剧
[
广东省
佛山市
顺德区
]
明末清初,依托繁盛的宗族活动、神诞、赛会,顺德粤剧日益兴盛,“至闰月神诞,与夫新庙落成,往往赛会,庙所近街巷,召梨园奏乐娱神,灯烛辉煌,鱼龙曼衍。”清末民国顺德机器缫丝业发达之时,剧活动更趋繁华。顺德粤剧的重要特征,是粤剧艺术水平高、名伶、名编剧众多。千里驹创造了特色鲜明的“驹派”表演艺术,薛觉先、马师曾、白驹荣三人分别创下了“薛派”、“马派”、“白派”表演艺术,是近现代粤剧五大流派中的三个。此外…
[详细]
46、
越剧(竺派艺术)
[
江苏省
南京市
秦淮区
]
越剧,是中国戏曲第二大地方剧种。越剧竺派艺术则是已故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越剧十姐妹”之一,竺水招先生所创立。越剧竺派艺术的形成和被公认集中表现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五、六十年代得到了传承和发展。竺水招生性淡泊,儒雅大度。唱腔质朴稳健,音色宽厚圆润,清新流畅,刚柔并济,在众多越剧流派中别具一格。在表演上,凝重深沉,儒雅大方,功底扎实,戏路宽广,能生能旦,能文能武。有“冷美人”、“越剧西施”的称号。她善…
[详细]
47、
赣榆京剧
[
江苏省
连云港市
赣榆区
]
京剧,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赣榆自秦代建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赣榆京剧,历史悠久。早在北京徽班由徽调皮黄向京剧皮黄转变之期,京剧即南下江苏最早传入赣榆。“同治十一年(1872年),赣榆籍江西总兵王德胜返乡创办皮黄科班庆盛班,是江苏最早的京剧科班。“《江苏省志、文化艺术志》。自1872年赣榆创办庆盛京剧科班起,又先后创办了德义京剧科班(1918年)、长…
[详细]
48、
荀派京剧
[
江苏省
淮安市
淮安区
]
京剧扩展(荀派京剧),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京剧,亦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为广泛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淮安地区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宋长荣为代表的荀派艺术著称。荀派京剧为荀慧生所创。荀慧生幼年师从河北梆子名家庞启发,后京、昆兼习,并拜王瑶卿为师,博采众长,开创以“花旦”为主演的京剧行当新生面。代表剧目有《花田错》《丹青引》《金玉奴》《红楼二尤…
[详细]
49、
建湖淮剧
[
江苏省
盐城市
建湖县
]
建湖淮剧,盐城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历史沿革建湖位于盐城西北部,俗称盐城西北乡。这里自古崇文尚礼,民风既淳朴又乐群,演艺文化资源积淀深厚,是江苏省第一大地方剧种——淮剧的主要发源地。资料上说淮剧起源于盐城,这是因为建湖旧属盐城,淮剧诞生时建湖尚未置县,也有人说淮剧起源于盐、阜一带,这是由于建湖地处盐城,阜宁两地之间,位置居中因而尽占其利的缘故。淮剧是由民间说唱“门…
[详细]
50、
宝应淮剧
[
江苏省
扬州市
宝应县
]
淮剧,又名江淮戏,源于清代,流行于江苏、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区。清代以来,流行于淮安和扬州等地。最初的淮剧多为民间生活小戏,其主要唱调是在门叹词、香火调和部分民歌小曲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淮调〕(后称〔老淮调〕)。后受徽戏和京戏影响,移植演出了一些表现历史生活的大戏,因需扎靠、打把子,故称“靠把戏”。在唱腔上,相应吸收了徽戏的唱腔加以变化,创造了〔靠把调〕(又称〔老徽调〕)。后又在香火调的基础上,创作了采…
[详细]
51、
鹩剧
[
广西
玉林市
兴业县
]
鹩剧,属民间小戏,主要流传于广西东南部,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以兴业县所分辖的13个乡镇及其周边地区分布较广,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鹩剧由民间“贺新年”活动中的“引风”歌舞发展而来,以唱故事为主,唱词通俗易懂,多为抒发“春祈秋报”之意。唱词为即兴而发,由两三个人唱,后慢慢发展为多种角色表演唱的形式,并吸收南方采茶、广东粤剧及地方民歌的曲调,逐步形成行当齐全,唱腔、曲调种类较多的地方小戏。鹩剧的主要…
[详细]
52、
淮剧(盐城)
[
江苏省
盐城市
]
淮剧(盐城),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淮剧,亦称“江淮戏”,流行于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部分地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最初的淮剧,多为民间生活小戏,其主要唱调是在“门叹词”“香火戏”和部分民歌小曲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淮调】(后称【老淮调】)。在表演技艺和剧目上受徽剧和京剧影响颇深。1912年,淮剧进入上海。1939年,著名演员筱文艳、何叫天等在【拉调】等唱腔的基础上…
[详细]
53、
曲周四股弦
[
河北省
邯郸市
曲周县
]
四股弦又名四根弦、五腔调,是河北省地方稀有剧种之一。曲周县四股弦主要分布在白寨乡司寨村。曲周四股弦剧目有汉朝戏、三国戏、唐朝戏、宋朝戏、明朝戏等,主要剧目有《三升官》《西岐洲》《宋江杀楼》《打金枝》、《贺后骂殿》等20多个。板式有慢板、快板、二八板、栽板(也叫间板)、流水板、散板、踩板等。四股弦产生于清朝中期道光十八年(1838年),起源于在山东菏泽一带。据传,山东有一位民间艺人叫齐大牙,逃荒要饭…
[详细]
54、
川剧围鼓
[
四川省
成都市
彭州市
]
从清朝开始川剧围鼓就在濛阳民间流行;镇上的大户人家还在自家庭院修建了戏台子,逢年过节和红白喜事都要请围鼓戏班到家里演戏。据《彭县志》记载:1922年,镇上的袍哥首领王吉成,组建了本地的川剧剧社——金兰科社,濛阳的围鼓活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金兰科社,也成为川剧大师阳友鹤艺术生涯的摇篮。在濛阳土生土长的阳友鹤,8岁进入金兰科社学习川剧,此后,一生致力于川剧旦角表演艺术,在继承传统和改革创新上独树一帜,…
[详细]
55、
云霄潮剧
[
福建省
漳州市
云霄
]
潮剧为福建地方戏曲主要剧种之一,也称泉潮雅调、潮音戏、白字戏等。广泛流布于漳州市的诏安、云霄、东山、漳浦、平和、南靖等县,广东潮汕地区以及香港、台湾和东南亚的华人聚居地区。潮剧作为古老的剧种之一,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南戏弋阳诸腔(正音戏)的遗响。萧遥天在《潮州志》中的潮音戏寻源一节写道:“晚明,正音乃自浙东、赣南趋闽南,接诏安、东山诸县而至……混入土语土音……实为潮音戏萌蘖之初征也。”也就…
[详细]
56、
鸠提耶耽梵剧
[
亚洲
印度
]
克拉拉帮的梵剧——鸠提耶耽代表了印度最古老的鲜活戏剧传统。该剧一般都在印度教神庙中的库坦巴拉姆演出。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鸠提耶耽梵剧,是梵文古典主义与地方传统紧密结合的唯一例证。所谓地方传统,主要是马拉亚拉姆方言的喜剧和客拉拉喜剧。面部的表情(尤其是眼睛)、动作和姿态组成极为精确规范的舞蹈语汇。最初,因为演出的神圣性质,观众面受到限制,后采才逐步开放。然而演员的角色仍保留着神性,演出前要举行净礼…
[详细]
57、
阳原晋剧
[
河北省
张家口市
阳原
]
阳原晋剧,原名山西梆子,因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建国后统称晋剧。清末民初,从山西晋中传入阳原。晋剧传入阳原后,逐渐融入了当地民俗文艺特色,借鉴了阳歌、二人台等精髓,道白通俗易懂、幽默诙谐。阳原晋剧的唱腔属板腔体,分“乱弹”、“腔儿”、“曲子”。乱弹是主要唱腔,有7种板式:平板、夹板、二性、流水、介板、滚白、导板。腔儿有:五花、三花、走马、二指、导板腔、十三咳和四不象等7种,腔调特点是高亢…
[详细]
58、
埃尔切神秘剧
[
欧洲
西班牙
]
埃尔切神秘剧是一种祝圣音乐剧,内容包括圣母的死亡、升天和加冕。自15世纪中叶以来,在罗马教皇的特许下,该剧从未间断过在埃尔切圣玛丽亚大教堂的演出。因此,它是中世纪欧洲宗教剧的一个鲜活的证明,也是在拜占庭习俗影响下,虔信圣母的中世纪文化的例证。该剧把圣母玛利亚升天搬上了舞台,完全用演唱形式。全剧包括圣母死亡和加冕两幕,于8月14日和15日演出。剧本(收藏在1625年的剧本汇编中)用巴伦西亚方言写成,…
[详细]
59、
唐剧
[
河北省
唐山市
开平区
]
唐剧又名影调剧,是20世纪60年代初诞生在河北省唐山市的新剧种,公演于1960年6月。它的音乐唱腔源于唐唐剧山皮影,它的表演艺术继承了我国戏曲的优秀传统并吸收借鉴了唐山民间舞蹈和影人动作。唐剧的念白基本上都用唐山话,就是赵丽蓉老师演小品时常说的那种话。唐剧是在唐山皮影戏唱腔、音乐的基础上,吸收京剧表演艺术孕育而成的新剧种,于本世纪60年代初诞生于唐山市,原定名为唐山戏,后改称唐剧。…
[详细]
60、
西路评剧
[
北京市
海淀区
]
西路评剧是在莲花落、“蹦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几乎失传。1958年,中国评剧院从民间请回了仅存的西路评剧艺人,将失传三十多年的西路蹦蹦挖掘出来,重新融入评剧剧种中。西路评剧唱腔高亢、粗犷,表演既生活又夸张,是现代评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淑桂是仅存的一位西路评剧传人,已年过七十,身体多病。因此该项目已经极度濒危,必须进行抢救性保护,才能使这一艺术奇葩不至失传。…
[详细]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最后一页]
[下一页]
特产搜索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