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各族民俗文化与特产--傣族篇

傣族孔雀舞
  傣族孔雀舞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流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瑞丽、潞西及西双版纳、孟定、孟达、景谷、沧源等傣族聚居区,其中以云南西部瑞丽市的孔雀舞(傣语为“嘎洛勇”)最具代表性。相传一千多年前傣族领袖召麻栗杰数模仿孔雀的优美姿态而学舞,后经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成型,流传下来,形成孔雀舞。在傣族人民心目中,“圣鸟”孔雀是幸福吉祥的象征。孔雀舞是傣族人们最喜爱的民间舞蹈,在傣族…[详细]
傣剧
  傣剧是云南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盈江、瑞丽、陇川、梁河等县及保山市部分傣族聚居区。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清末,盈江干崖土司署组织了德宏历史上第一个傣戏班。不久,傣剧流传到德宏其他地区,德宏十个土司衙门先后建立傣戏班,建造戏楼。与此同时,傣剧从土司衙门扩散到民间,涌现…[详细]
傣族章哈
  傣族章哈又称“赞哈”,是傣族传统的曲艺唱曲形式,流传于云南省南部边陲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思茅市江城、孟连、景谷等地傣族村寨,与傣族毗邻而居的布朗族中也有传唱。章哈既是歌手称谓,也是作为曲艺表演形式的曲种名称。章哈的具体演出形式可分为独唱和对唱两种,其中对唱有赛唱的性质。演出因伴奏乐器不同也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以傣族拉弦乐器玎伴奏,演唱内容多为山歌、情歌,多倾诉小伙子对姑娘的爱慕之情,称作“哈赛玎”…[详细]
新平县傣族传统制陶技艺
  新平傣族土陶制作工艺主要流传于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戛洒镇戛洒村土锅寨。制陶工具有方形木陶拍(无花纹和有花纹两种)、鹅卵石、竹刮片、木刀、小钢刀、钢锯片、石板、木板、碎布块和小簸箕等。原料采用当地的三种泥土按比例混合。一般经过取土、晒土、舂土、筛土、加沙和泥、制坯,晾晒、烧制等几道工序。土锅寨土陶制作种类和用途较多,品种主要有土锅、水缸、药罐、茶壶、水杯、背壶、土碗、土甑子、花瓶、花盆和工艺品等…[详细]
傣医药(睡药疗法)
  睡药疗法,傣医十大传统疗法之一,云南的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据史料记载,傣医始祖医圣腊西答俄,创立了傣药“雅叫哈顿”,现已载入国家药典。随着傣医药医疗实践广泛深入,形成了傣族医药学理论,核心为“四塔五蕴”理论。“四塔”傣语为“塔都档细”,为:“塔拎”(土)即为人的肌体;“塔喃”(水)指人体的水血(体液);“塔菲”(火)指人体内的火气、热量、能量(阳气);“塔拢”(风)相当于汉族中医正气的范畴。…[详细]
红河县傣族传统制陶技艺
  红河县傣族传统制陶技艺红河县傣族土陶制作流传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迤萨镇坝蒿村。制陶工具由木陶拍、花纹板“来摩”、圆石“恒”、木板“达摩”、木槌“火恒”、锅底板“扁”等组成,原料是当地的灰色粘土。一般经过取土、晒土、碎土、筛土、和泥、制坯、晾晒、烧制等几道工序。制作品种主要有土锅、水缸、药罐、土盆、茶壶等。红河傣族土陶传承均为家庭内传承,且传女不传男,因此土陶制作全由妇女完成。从前,坝蒿村的…[详细]
傣族祭树神仪式
  盐边傣族祭树神是全族人参与的较为隆重的自然崇拜习俗,一般每年农历正月初三或六月初六举办。早上傣族“东巴”吹葫芦笙领队,后边是族人用簸箕托盘等盛着神器(铜铃、木卦、木条等)、羊头、鲜鱼、活公鸡、酒水、饭粑砣等,两个后生背有两香约50斤,新鲜松针约50斤,从筹备点坝子一行来到树下,绕树顺时针转三圈,背对西方肃立,族人将新鲜松针撒地后,把祭品一一摆放在地上,“东巴”的前方,“东巴”点燃白香、青香,大喊“…[详细]
傣族象脚鼓舞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象脚鼓舞流行于德宏州盈江县、瑞丽市等傣族聚居村寨。象脚鼓的历史悠久,有关鼓和舞蹈的民间传说甚多,属于祭祀性兼欢庆性的舞蹈。作为当地傣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形式,象脚鼓舞表现了傣族人民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热情坚毅的性格特点。舞蹈由男性表演。一人敲象脚鼓,一人打钹。两人相互配合,同时出脚、收脚,有时面对面,有时背对背,边敲边舞,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成型的10套舞蹈动作,具有较…[详细]
芒市傣族传统制陶技艺
  芒市傣族传统制陶技艺潞西傣族土陶制作工艺流传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市轩岗乡芒棒村芒巷寨。制陶工具有转盘“埋板”、木陶拍“扁波”、鹅卵石“麻幸”、木槌、木板、牛皮或竹席等,原料是当地的黑胶泥。一般经过取土、加沙和泥、制坯、晾晒、烧制等几道工序。品种主要有土锅、陶罐、甑子、茶壶等。潞西傣族土陶制作技艺传女不传男,均由妇女制作,土陶一直是当地傣族的收入来源之一。20世纪60~70年代,制陶工艺在该寨…[详细]
傣族造纸工艺
  手工造纸是傣家人保存完好的传统手工艺之一。曼召村的手工造纸是以当地一种叫“葛树”的树皮为原料,经过浸泡、蒸煮、捣碎、搅拌、过滤倒入模具晾晒的过程后便可制成一张张原始的手工造纸。2006年,傣族造纸工艺被纳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详细]
傣族婚姻
  傣族婚姻,上门入赘比较普遍。婚前,男女青年的社交及恋爱都较自由。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社交恋爱:傣语称“约骚”,当地汉族则叫“串姑娘”;丢包;对唱山歌。关系确定后,双方要互送定情物。男方告诉父母,托媒到女方家正式提亲,只要子女同意,双方父母均不会阻挠。定婚之后,须选择“良辰吉日”举行婚礼。婚礼一般在女方家举行,主要仪式是拴线,傣语叫“树欢”,意即“拴魂”,婚后从妻居,上门入赘,一般是从结婚那天起,先在…[详细]
大等喊村傣族传统文化
  大等喊村位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姐相乡贺赛行政村境内,是全市最大的傣族村寨。全村225户,988人,傣族人口占全寨总人口的95%以上。人均耕地面积2.05亩,人均收入1999元(2003年)。大等喊村建立年代约在明末清初,具有典型的亚热带自然风光,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民族风情浓郁,是瑞丽著名的歌舞之乡。竹篾墙干栏式民居精巧、明亮,村中的大等喊佛寺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富有地方特色,该村…[详细]
孟连县傣族传统制陶技艺
  孟连县傣族传统制陶技艺孟连傣族土陶制作工艺流传于思茅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娜允镇芒展村芒养寨。制陶工具有木拍、花陶拍、卵石、-等。原料是当地的粘土。一般经过取土、晒土、筛土、加沙和泥、制坯,晾晒、烧制等几道工序。主要产品包括厨具类的土锅、水壶、陶罐、陶瓶、陶盘等,家居类的花瓶、花盆和赕佛用的灯盏、高足盘等。制陶技艺为家庭内部传承,传女不传男。现村中只有两位70多岁的老人掌握技艺,但已无传人。…[详细]
傣族手工造纸
  傣族造纸浇纸法堪称造纸技术的“活化石”。该项技艺与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一起于2006年进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称为“傣族、纳西族手工造纸技艺”。傣族项目点为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芒团寨和永德县芒石寨。…[详细]
傣族蝴蝶舞
  傣族蝴蝶舞由少女身穿蝴蝶架衣在比喻鲜花的四个矮竹凳摹仿蝴蝶动作,合着节奏明快的象脚鼓声翩翩起舞,步伐轻盈,舞姿优美。基本动作有“绕花”、“闻花”、“惊飞”等,形象地表现了蝴蝶的特征。傣语称“戛吆”。据说蝴蝶舞是为了赛舞时别开生面而创作的。表演时舞者将蝴蝶形的道具套系在身上模仿蝴蝶飞舞的形态,其动作和鼓点都与小孔雀舞的跳法有相似之处。…[详细]
傣族叙事长诗《朗娥与桑洛》
  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嘎洒镇和水塘镇等地流传的傣族(花腰傣)叙事长诗《朗娥与桑洛》是一部篇幅长、内容完整的悲剧叙事诗,内容涉及当时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阶级关系、伦理道德、婚姻恋爱等。当地版本较多,以口传的方式流行于民间,近年来当地文学爱好者对其中的一些版本作过整理。长诗通过花腰傣姑娘朗娥与男青年桑洛之间生离死别的爱情悲剧,反映了花腰傣青年男女反对封建礼教和家长制,追求坚贞不渝爱情的决心,表达了…[详细]
傣绷文
  傣绷文是居住在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镇的傣族(傣德人)使用的文字。孟定镇共有2.57万傣族(其中“傣楞”1.3万人、“傣德”1.27万人)。此外,该县勐简乡还有傣德1000多人,语言、生活习俗等与孟定傣德完全一样。   相传500~600年前,孟定坝的傣德人从勐皎大规模集体迁徙到了孟定坝,看到这里坝子又宽又平、物产丰富,便定居下来。这些人自称为傣德,人们习惯称他们为水…[详细]
傣族白象舞
  白象舞、马鹿舞是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思茅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傣族民间用于喜庆祈福场合的道具舞。每逢泼水节等民间节庆活动,人们都要扎白象、马鹿跳舞,以祈求上苍保佑风调雨顺。白象舞道具造型分白牙白象和红牙白象两类,舞蹈意义相同。马鹿舞傣语原名“戛朵”,“戛”意为玩、耍,“朵”相传是一种形似马鹿的长体、长角的神秘野兽,“恩朵”即模仿这种野兽跳的舞。由于“恩朵”与马鹿舞形象、跳法近似,久而久之…[详细]
傣族“滴水”的由来
  在南伞城子村傣族寨佛寺里,每逢“做贡、赶摆”时,傣族人民都要到佛寺里去祭拜祖先与在贡物上滴水,为什么祭拜祖先时要在贡物上滴水呢?这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咧!据说,古时侯,有一个傣族百万(有钱人家称为“百万”)死了,他儿子便把他安葬在寨子河对岸。百万的儿子很孝顺,每隔三天都要送饭到河对岸祭父亲。百万的儿子就这样送啊送,从不间断。送去的饭最后都堆成了山。直到第三年的一天,河水突然上涨,致使百万的儿子无法过…[详细]
傣族手工造纸技艺
  思茅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芒信乡芒景寨傣族手工造纸工艺完整保留了中国古代造纸的5步工艺流程,包括采构皮、去杂质、浸泡、蒸煮、漂洗、打浆、浇纸、晒纸、揭纸等主要工序。造纸工具均为自制,有抄纸器、水槽、木槌、戥子、表面平整的石头或木块、煮锅和砑光工具等。工艺传女不传男,祖辈沿袭传承。造纸的主要原料是构树皮,傣语称为“埋沙”,一般每年4~8月采集。芒景寨生产的纸主要用来书写佛经,曾经为我国边疆民族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