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北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
上海
江苏
浙江
台湾
安徽
福建
山东
西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华中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华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香港
澳门
西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AAAAA级
AAAA级
AAA级
AA级
A级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各地民俗文化欣赏--龙舞篇民俗文化
各地民俗文化欣赏--龙舞篇
[移动版]
41、
龙舞(直溪巨龙)
[
江苏省
常州市
金坛区
]
龙舞扩展(直溪巨龙),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直溪巨村舞龙起源于元末明初,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明朝开国功臣刘基(刘伯温)在巨村坐塾馆任教时,曾潜心研究天象地理,为辅佐明太祖逐破折风水,指点百姓在村前挖河造桥。为求太平盛世便指点巨村人兴起“龙会”,用舞龙娱神娱人,以保一方平安,风调雨顺,此后代代传延。明初,巨村舞龙曾晋京入宫,明太祖朱元璋看表演后龙颜大悦,钦赐御笔…
[详细]
42、
陆家段龙舞
[
江苏省
苏州市
昆山市
]
龙舞(陆家段龙舞)扩展一般的龙舞,龙头龙身龙尾连成一体,但断龙舞的龙身却是一节节断开的。断龙舞中心在昆山陆家镇,扩大到昆山大部分地区,上海、苏州、无锡、宜兴、常熟和太仓等地也有辐射。断龙舞源自一个古老的“…
[详细]
43、
陆家断龙舞
[
江苏省
苏州市
昆山市
]
陆家断龙舞,苏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一般的龙舞,龙头龙身龙尾连成一体,但断龙舞的龙身却是一节节断开的。断龙舞中心在昆山陆家镇,扩大到昆山大部分地区,上海、苏州、无锡、宜兴、常熟和太仓等地也有辐射。断龙舞源自一个古老的“青龙降雨救灾,狮子斗天救龙”的传说。相传宋朝时,…
[详细]
44、
海安苍龙舞
[
江苏省
南通市
海安市
]
海安苍龙舞初为布衣“草龙”,属兼有娱神、娱人功能的民间舞蹈,起源于明末清初。有《海陵竹枝词》记载之“秋来七月刚三十,地藏清超佛力深。到晚荷花灯一路,草龙蜿蜓布街心”及民间艺人王元弼(1908-1984)对海安民间文艺素有“东花鼓、西苍龙、莲花小调在渔船”之追忆为证。该龙舞之龙具小巧精致,全长2米许,为一人一龙之女子龙舞。腕龙动作中之“双臂甩圆”、“小翻腕”,舞步中之“旁送胯”、“软踩步”……均源自…
[详细]
45、
平乐瑶族香龙舞
[
广西
桂林市
平乐
]
香龙舞是流传在桂林市平乐县大发瑶族自治乡四冲村委罗口自然村、回龙自然村、古七自然村;福瑶村委丹桂自然村;唐冲村委朱家自然村等地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动作苍劲朴实,步伐以丁步、猫步、撩脚步、跑堂步等为主,舞龙的人随步伐舞动香龙。每逢新春佳节(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10多至数十余名人数不等的瑶民们便舞起用稻草扎起的香龙,载歌载舞,逐家逐户去给各村寨的瑶族同胞拜年,以此迎接新年的到来。根据跳“香龙舞”给瑶…
[详细]
46、
龙舞(老古墩女子舞龙)
[
江苏省
连云港市
东海县
]
龙舞(老古墩女子舞龙)(扩展),连云港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女子舞龙队,历史悠久,既与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一红灯照相呼应,透示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又凝聚了苏北鲁南的地方风情,汇集了沭河流域的民间特色。蕴涵了神龙佑护平安、佑护妇女、佑护田间丰绕的期望,张扬了女子舞龙的不懈追求和高尚理想。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女子舞龙队更是起到了龙的传人弘扬正气…
[详细]
47、
风火龙舞
[
山西省
长治市
襄垣
]
“风火龙舞”是流传于襄垣虒亭地区的一种独特的民间社火表演,其起源无法考证。《水经注》中记载,汉高祖破韩五信于铜鞮(今虒亭),大军获胜后,曾用虒亭的火流星和龙灯舞来庆贺。当地盛传李隆基任潞州别驾时也来虒亭于漳河岸边观看了赤鲤腾跃和龙灯舞与火流星的表演。千百年来人们赋予风火龙舞更多的人文情怀,平添其神秘色彩。龙舞以专门锣鼓乐器与鼓点配合“火流星”表演,主要伴奏乐器是龙鼓、锣、钹、大镲、小镲等,其中龙鼓…
[详细]
48、
龙舞(洪泽湖水上舞龙、黎城龙舞)
[
江苏省
淮安市
洪泽区
]
龙舞(洪泽湖水上舞龙、黎城龙舞),淮安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扩展项目。历史沿革龙舞是一项传统的民间舞蹈,因舞者持形似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龙的道具,穿梭舞动而得名。龙的形象源于我国古…
[详细]
49、
义丰龙舞
[
江苏省
盐城市
盐都区
]
义丰龙舞,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义丰龙舞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史书就有记载,属中华龙舞布龙系列,她是流传于盐城一代的典型的民间舞蹈表演艺术。盐城一带龙舞尤以盐都义丰龙舞为尖端代表而闻名。义丰和北龙港两镇均位于里下河腹部地区,河网密布,沟河纵横,是方圆百里出了名的“锅底洼”,过去十有九年遭受洪涝灾害的侵袭,为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义丰和北龙港人于明正德年间,在龙…
[详细]
50、
盐城龙舞(东沟龙舞)
[
江苏省
盐城市
阜宁县
]
盐城龙舞(东沟龙舞),盐城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东沟龙舞是由东沟人组织并在逢年过节、祭祀祈福、庆典时表演的一种传统舞蹈。东沟龙舞于2013年被列入第三批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正积极申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沟镇位于阜宁县西南部,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建镇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距今已有300年历史。史载东沟居民稠密、市井喧阗,为淮东巨埠…
[详细]
51、
盐城龙舞(恒济龙舞)
[
江苏省
盐城市
建湖县
]
盐城龙舞(恒济龙舞),盐城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据考证,恒济龙舞起于清,盛于民国,繁荣于当今,已有近三百多年的历史,由最初的扎条龙求雨逐渐演变为动态的龙舞。恒济龙舞不同于其它龙舞,主要是以十一节、十三节的龙为主,舞动幅度大,舞花大、多、变,场面壮观,气势磅礴。套路丰富,灵活多变,生动逼真,动律谐趣,群众参与性强。2013年,被列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详细]
52、
利民木兰龙舞
[
江苏省
盐城市
大丰区
]
利民木兰龙舞,盐城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利民龙舞由大丰大中镇老一代民间艺人迮锦香传承,并于上个世纪80年代将龙舞技艺传给了周井江,2005年以前,龙舞队采用的都是迮老先生传授的108套中常用套路,2005年8月,周井江接受南师大林教授一个星期的舞龙专业培训,系统学习规范动作23套和自选套路,木兰龙舞有了新发展。2005年4月,大中镇政府为迎接盐城市首届龙舞大赛专门…
[详细]
53、
里下河龙舞
[
江苏省
盐城市
东台市
]
里下河龙舞,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用竹篾、木、布等材料扎制。另扎有带柄彩色圆球,内有响铃。舞蹈时,一人执龙球,在前引路,前后左右上下翻动,龙头跟着球转,龙身各节紧紧跟随。形成了具有五烈特色的“翻、滚、腾、转、游、盘、旋、穿”等舞龙动作及几十种舞龙套路。…
[详细]
54、
龙舞(海安罗汉龙)
[
江苏省
南通市
海安市
]
龙舞(海安罗汉龙)扩展海安罗汉龙又名“丁家龙”,为海安北郊丁姓之家传龙舞。其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海陵竹枝词》记有“时逢亢旱恐为灾,人把灵官到处抬,二十一坊人似织,灵官无处不抬来”,并“土人凡遇亢旱,抟土龙、舞布龙、抬灵官以禳之”的注脚;《望江南百调》也载有“降腊满堂家宴乐,金龙逐队市声嚣。”…
[详细]
55、
龙舞(榕城许氏舞龙)
[
广东省
揭阳市
榕城区
]
龙舞(榕城许氏舞龙)许氏舞龙是一种兼容舞蹈、服饰、音乐、武术的独特民间艺术活动。有效地发掘、整理、继承和抢救本土民间艺术,对于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本地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艺术研究价值。…
[详细]
56、
宁海龙舞
[
浙江省
宁波市
宁海县
]
宁海龙舞,以九节布龙为主,还有十八节龙和十三节龙,表演人数随布龙的节数而定。布龙造型生动,体小灵巧,艺人舞龙技巧高,难度大,速度快,动作丰富多变。整个舞蹈动作有盘、滚、游、翻、跳、戏等动作,主要套路有打四角、打八门、打土桩、打十六桩等。表演时,以龙头手为指挥,动作随着龙头的变化而变化,协调统一,上下连贯。龙舞表演者的服饰一般都是头包毛巾,身穿农民的衬襟衫,重视裤或紧口灯笼裤,腿裹绑腿,脚穿草鞋。龙…
[详细]
57、
狴犴龙舞
[
浙江省
绍兴市
上虞县
]
狴犴龙舞,又名“犴龙舞”,是上虞市上浦镇冯浦村传承下来的民间民俗舞蹈,主要流传在上虞南乡的上浦镇一带。虞舜的出生地虹漾、舜训象耕田的象田、舜捕渔的渔浦村,大禹治水率狴犴除五毒等众多的民间故事,至今仍在上浦镇一带广为流传。狴犴龙舞就是在祭舜时表演的龙舞,因与虞舜有关而在这一带世代相传。渔浦村(即今冯浦村),相传是虞舜捕渔之地,村里有座渔捕庙,为祭祀虞舜大帝而建。每当庙会之时,狴犴龙舞就在祭舜的场合中…
[详细]
58、
龙舞(火龙舞)
[
河南省
焦作市
孟州市
]
“火龙舞”又叫“五色火龙舞”,流传在河南省孟州市龙台村。龙台村位于孟州市西北蟠龙岭脚下,蟠龙岭也叫“五龙岭”,是全市制高点。村西北有座据说兴建于商代的五龙庙,庙内雕塑红、蓝、绿、黄、白五色巨龙,庙周边有五道丘陵,绵延起伏,活像五条翩翩起舞的巨龙向庙内奔突。当地民间传说,隋炀帝年间,天下大旱,民不聊生,唯独五龙庙周边依然鸟语花香,万物茂盛,庙内祥云缭绕,紫气升腾。隋炀帝生怕“五龙神威”压了他的“天子…
[详细]
59、
北白砂龙舞
[
河北省
石家庄市
平山县
]
北白砂村位于鹿泉市北部,该村周围地下有厚层白砂,故以白砂为村名。鹿泉市北白砂舞龙是一项传统民间花会表演活动。该活动发源于清代初期,迄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北白砂舞龙是当地重大节庆活动的助兴表演活动,因其龙身长、套路多、阵容大而闻名于世。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帝途经北白砂村,当地百姓舞龙相迎。乾隆看到巨龙翻飞,似活龙再现,龙颜大悦,亲赐“腾云龙会”四字以示表彰。此后北白砂龙会名声大震,为北武当山…
[详细]
60、
绩溪草龙舞
[
安徽省
宣城市
绩溪县
]
舞草龙的习俗在绩溪县广为流传,尤以扬溪镇大石门村最为特色,历史传承已数百载。相传500年前,当地连年受灾,乡民收成大减,村南和尚山频频发火,达数年之久,百姓苦不堪言。当时大石门村周姓十三代高祖雄杰择机发动百姓利用稻草制成草龙,组织队伍日夜狂舞于村庄街巷,并伴草炮、擂鼓鸣锣。为防止邪火复燃,后来定每年中秋为游龙日,目的一是镇灾除邪;二是庆祝丰收,渴望来年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大石门制作草龙的主要材料…
[详细]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最后一页]
特产搜索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