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制作技艺篇民俗文化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制作技艺篇
[移动版]
761、
莜面制作技艺
[
河北省
张家口市
张北
]
莜麦系坝上高原耐旱农作物。莜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期短,成熟后子实容易和外壳脱离,磨成粉后可食用,就叫莜面。敢叫裸燕麦面,这种植物的子实也叫莜麦。另外,莜面还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食品,有助于减肥和美容。莜面的营养成分是其他面粉营养成分的七倍以上,可与精面粉媲美。莜面是张家口等少数地区的特色食品,主要生长在无霜期的山地区域。莜面有五大系列,蒸、炸、汆、烙、炒,共有数十个品种,其中蒸莜面常见的就有窝窝、…
[详细]
762、
金溪浒湾油面制作技艺
[
江西省
抚州市
金溪县
]
金溪浒湾油面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油面又称挂面、圆面、须面、寿面等,抚州油面在明朝末期就开始在市场出现,尤以金溪浒湾出产的油面最为有名,浒湾油面于是被选为宫廷食品,由此成贡面。油面采用红漆木盒包装,木盒外雕刻有龙凤呈祥、百年好合、锦绣河山等图案,并配描金品名和作坊字号、烹调说明。浒湾油面用料讲究,采用上等的优质面粉、茶油、精制薯粉、食盐等原料,按照不同季节严格配方,历三期发酵,经手工精制、微风晾干…
[详细]
763、
潘氏风干肠制作技艺
[
河北省
秦皇岛市
抚宁区
]
潘氏风干肠,是抚宁县潘官营村潘氏家族的家传特产,在潘氏家族中,这种熟食的加工和保存方法已经传承了整整二十代了。这门技艺是明朝万历年间潘氏老祖担任长城守军伙夫时,向“戚家军”中的义乌兵家属求教学成的,目前在潘氏家族中仍旧保留着传男不传女的习俗。特点:肠体干爽,略有弹性,有粗皱纹,脂肪丁凸出,食之有独特的清香风味,味道适口,越嚼越香,久食不腻,食后留有余香,健胃、助消化。其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水份…
[详细]
764、
老二位饺子制作技艺
[
河北省
秦皇岛市
海港区
]
“0位”饺子坐落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海港区是秦皇岛市的中心区,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毗历史名城山海关,西连避暑胜地北戴河,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0位”最早于清朝末年由杨廷利、杨绍曾经营,1948年迁到双兴街由杨绍曾经营,1956年由公私合营改为全民性质企业,1974年迁至新一路平房,1989年在海阳路与文化路交叉口建起了三层楼饭店,设有散座、高、中、低档雅间。饭店发展至今,成为河北…
[详细]
765、
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
[
广东省
惠州市
博罗县
]
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是以岭南地区特殊地理、气候环境为背景,采集多种地产药材,经过蒸馏、过滤、配制等工艺而制作的一种疗效显著的多用途油剂。它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罗浮山道家医药为源头,以岭南医药学为特色,其制成品百草油在岭南地区和海外华人中被广泛应用。百草油处方来源于晋代医药学家葛洪。他针对罗浮山森林茂密、空气潮湿、瘴气密布的特点,采集罗浮山多种名贵草药,炼成百草油,解除民众疾苦。明代罗浮山黄龙观道…
[详细]
766、
深圳传统小食制作技艺
[
广东省
深圳市
宝安区
]
深圳传统小食是曾经让深圳原住民留下绵长记忆的传统小吃,根据制作方法大致分为油品类和糕品类,其制作技艺主要分布于深圳市光明新区和宝安区、罗湖区的旧时村落。据《宝安县志》记载,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由深圳人黄果创办的“合成号”商号在深圳圩正式挂牌营业,这是专门生产、经营传统小食的商号,可见深圳传统小食的品牌历史也已在百年开外。传统小食的油品类即油炸小吃,主要品种有油角、糖环等;糕品类可分为发酵…
[详细]
767、
阳江风筝制作技艺
[
广东省
阳江市
江城区
]
阳江市民间历来有重阳节登高放风筝的传统习俗,风筝制作历史悠久,民谣中早有“九月重阳考鹞高”的描述,清代竹枝词里更有“纸鹞参差万影交”的盛况描绘。阳江地处粤西南沿海,夏季台风频繁,冬季东北风劲吹,秋高气爽的重阳成为放飞风筝的好时节,节前家家户户即动手制作,当天往往倾城出动,万人空巷,房前屋后,田垅旷野,千姿百态的各色风筝随风起放,蔚为壮观。阳江风筝制作讲究,形态多样,品种齐全,有筒子风筝,软板、硬板…
[详细]
768、
大名五百居香肠制作技艺
[
河北省
邯郸市
大名县
]
大名五百居香肠制作技艺创始于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其创始人王湘云,原籍山东济南府历城县,自幼家贫跟随本家老人王珍学习肉食加工技艺。后随道台到大名官府当厨师,见大名交通便利、商业繁荣、饮食业发达,于是在大名城内道前街开设了以香肠、熟肉制品为主的店铺,又因大名府距离济南府约五百华里,故取店名“五百居”。他制作的香肠味道鲜美,经久畅销,店铺生意非常兴隆,遂落籍大名。五百居香肠成为当时官府佐餐和宴…
[详细]
769、
佛山狮头制作技艺
[
广东省
佛山市
]
佛山狮头是传统的民间美术工艺品,是民间民俗喜庆活动和群众武术体育活动的用具之一,兴起于清代乾隆年间,有二百多年历史,是我国南方狮头艺术的代表,在我国出口的工艺品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佛山狮头分为文狮、武狮、少狮三大类,以狮头的脸谱造型和色彩特点,分为刘、关、张狮和彩狮两大品种。作为我国南狮的代表作,佛山狮头拟人化的造型、民族民间风格的写色、丰富多彩的装饰和轻巧耐用的扎作工艺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详细]
770、
藁城宫面手工制作技艺
[
河北省
石家庄市
藁城县
]
藁城宫面手工制作技艺是藁城市特色产业之一,辐射14个乡镇、239个行政村。各村宫面从业者、加工厂众多,形成了藁城独有的特色文化。宫面产业以贾市庄镇耿家庄村、西关镇丰上村等较为突出,其中当属贾市庄镇耿家庄村的藁城宫面纯手工制作技艺最具代表性。藁城宫面手工制作技艺源于隋唐,盛于明清,历时1300余年源远流长,为藁城一大名产。藁城宫面手工制作技艺系纯手工挂面,经无数次技艺改进,在唐代即成为具有地方风味的…
[详细]
771、
小辛庄戏靴制作技艺
[
河北省
廊坊市
霸州市
]
清末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戏靴尤其是京剧行当戏靴制作以北京、天津最为发达,行内有“京一津二”之说。现年88岁的小辛庄村民范振义,少年时期入天津劝业场名鞋坊学徒行艺,青年时期已成为天津知名鞋匠和戏靴制作专家。1978年退休后返回家乡,创办了“艺丰坊”,专门从事京剧行当戏靴制作。1981年,范少奎子承父业并扩大了生产规模,1992年慕名拜师北京“三义斋”吴瑞启并邀请其担任小辛庄“艺丰坊”的终身技术顾问…
[详细]
772、
大营裘皮传统制作技艺
[
河北省
衡水市
枣强
]
河北省枣强县大营镇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史属冀南古镇,因明代燕王南征在此设大营而得名。它是中国皮毛业和裘皮文化的发源地,秦始皇曾亲封大营为“天下裘都”,如今是闻名全国的“皮草之乡”。据史料记载,商末丞相比干在此发明了熟皮制裘工艺,经过世代传承,技艺不断提高完善,制品精美,有雪不落、雨不湿的美誉。汉、唐、宋、元各代曾为贡品,有“一品燕窝,二品貂”之说。郑和下西洋时,“皮板柔软、毛眼遂适、做工讲究、款式新…
[详细]
773、
石城砚制作技艺
[
江西省
赣州市
石城县
]
石城砚制作技艺(第二批省级)江西,早在北宋时期就以天然色彩丰富、花纹图案独特著称于世。清·曾兴仁《砚考》中誉之为“花蕊石”,因产于江西省石城县龙岗乡的黄石山,又名为“黄石”。石城砚开创于北宋,失传于清代,直到1991年冬,由石城县文联副主席、龙砚斋主人赖德廉挖掘制作技艺及后来痴砚堂主江华基制作生产,一曰江西石城砚、一曰石城天然石画砚。石城砚石藏于深涧中,温润如玉,石品十分丰富,石色五彩斑斓,石纹奇…
[详细]
774、
二毛烧鸡制作技艺
[
河北省
邯郸市
大名县
]
二毛烧鸡又名珍积成烧鸡,创始于清朝仁宗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直隶大名府城内,世代嫡传,采用百年老汤、祖方秘料传统加工工艺,保持了原汁原味的百年老字号名吃。清朝中后期,大名府是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知府所在地,商贾云集。王青山扶持儿子王德兴在大名府开了珍积成烧鸡铺,来此应试的文武生员和达官贵人吃了珍积成烧鸡赞不绝口,相互传颂。清道光年间,一位新任知府大人,敲锣打鼓上任夸官,路过店铺前…
[详细]
775、
青牛葫芦制作技艺
[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五常
]
青牛葫芦制作技艺项目批次:省级第1批项目保护单位:五常市文化馆代表性传承人:郑国华青牛葫芦制作技艺是一种在天然葫芦上雕刻、火烫和彩绘图案的传统制作技艺,流传于五常地区约200余年。青牛葫芦原由“小郑葫芦”而来,第4代葫芦传人郑国华因号“青牛”,作品常常落款“青牛”,故人们称之为“青牛葫芦”。因五常是满族人聚居区,受清宫廷绘画遗风的影响,五常青牛葫芦的设计十分考究,图案疏密得当,线条流畅清晰,风格高…
[详细]
776、
龙岩酥肉制作技艺
[
福建省
龙岩市
新罗县
]
龙岩酥肉制作技艺酥肉——龙岩话谐音是“思吗”,是一道龙岩传统名菜,也是龙岩宴席上的必备菜肴,酥肉的制作,是最考功夫的一道菜,酥肉要炸到外酥里嫩(外壳酥脆,里面猪肉化成猪油),裹上白糖粉,放进嘴里轻轻一咬,再一嚼,满口的猪油配上酥脆的外壳加上裹得满满的白糖粉,酥松脆嫩,满口清香,回味无穷。…
[详细]
777、
宜兴青瓷制作技艺
[
江苏省
无锡市
宜兴市
]
宜兴青瓷制作技艺宜兴青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宜兴地区从西周开始就有原始青瓷的生产,到两晋时期烧造技术已经相当纯熟。到宋代,宜兴青瓷的生产逐渐衰落。上世纪60年代初,在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重新恢复烧制出宜兴青瓷,并不断改善。如今的宜兴青瓷质地细润、釉色晶莹、青中- 、如冰似玉。其造型典雅秀逸、装饰端庄雅韵。宜兴青瓷品种丰富,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和乐趣。目前宜兴青瓷制作技艺共有代表性传承人1…
[详细]
778、
石港盆景制作技艺
[
江苏省
南通市
通州区
]
通派盆景技艺(石港盆景制作技艺),南通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扩展项目。石港盆景既是通派盆景的一个分支,又形成自己因树造型,顺其自然的风格,以清、奇、逸、疏、吊、古见长,且以中小型居多,以小见大,缩天地于一石一木之间,品种主要有雀舌、黄杨、五针松、罗汉松、虎刺、狗骨、枸杞、榆桩、梅树、石榴等,草本以君子兰等兰科花卉为主,具有取材精、造型美,高低起伏、层次分明、片面丰满的特…
[详细]
779、
龙抄手传统制作技艺
[
四川省
成都市
]
抄手:北称馄饨、包面,是民间流传最古老的面食之一。成都餐饮店招多以主营品种冠以老板的姓氏而成。龙抄手店却是例外,它的始创者不姓“龙”。龙抄手筹建时,创办人张光武与几位朋友在“浓花茶园”商议办抄手店事宜。议到店名,有人提出借用浓花茶社“浓”字的谐音“龙”,以祈吉祥。并说,吾辈乃龙的传人,中华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矣,我们的事业也会代代相传,永远昌盛。张光武等人一致表示赞成,认为龙抄手无论辅以红汤,清汤或是…
[详细]
780、
郏县金镶玉制作技艺
[
河南省
平顶山市
郏县
]
金镶玉制作技艺(郏县金镶玉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郏县金镶玉制作技艺始于明初,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作品以五大名瓷、玻璃、紫砂器、金、银、铜、锡为主要原料。经过雕刻、镶嵌等几十道制作工序,把传统文化中象征福禄寿喜、吉祥如意、珍禽异兽等图案镶嵌于器皿之上,栩栩如生,浑然天成,令人赏心悦目,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强烈的艺术魅力,是研究中原文化和民间艺术发展的重要载体。2021年5月24日…
[详细]
[上一页]
[第一页]
…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