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制作技艺篇民俗文化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制作技艺篇
[移动版]
701、
上虞特色豆制品制作技艺
[
浙江省
绍兴市
上虞县
]
上虞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农产品种类众多。以豆制品为例,在当地乃至江浙一带有较大知名度的两大豆制品品牌——崧厦霉千张和谢塘五香豆腐干。他们的生产经营地主要为上虞的崧厦镇和谢塘镇。霉千张是崧厦镇的著名特产,制作历史久远。早在200多年前(清代)崧厦镇有家“蔡万盛水作坊”开始生产霉千张。200余年来,崧厦霉千张生产流程日益发展,工艺日趋改进,形成了选材优质、制作精湛、成品上佳等显著特征。崧厦霉千张外观黄…
[详细]
702、
古城竹鸟笼制作技艺
[
四川省
成都市
郫都区
]
古城鸟笼竹编制作技艺,是古城人经过千多年传承下来的一种民间手工技艺。技术程序多,技艺含量高。至今仍然流传在古城镇的民间。古城鸟笼以养鸟来分主要有:画眉笼、百灵笼、子燕笼、白燕笼、四雀笼、石燕笼、鹩哥笼、红嘴鸟笼;按笼型分主要有:四方笼、八方笼、圆笼、异型笼、拱顶笼、平顶笼;按装饰来分有:雕花笼、素笼、染色笼等;按材料分有:红丝笼(老料笼)、斑竹笼、楠竹笼、白夹笼等;按用途分有:洗澡笼、斗鸟笼等。近…
[详细]
703、
平水珠茶制作技艺
[
浙江省
绍兴市
柯桥区
]
“中华文化名茶”之一的平水珠茶,产自于全国唯一的“中国珠茶之乡”柯桥区平水镇。据考证,珠茶源于宋,成于明,清初成为朝廷贡茶并开始大量出口。明清时期,平水已成为茶叶加工贸易的集散地,清道光23年(1842年)宁波、上海等口岸通商后,平水镇成为我国珠茶加工中心和主要集散地,“平水珠茶”也从这一时期起声名大振,海内外茶商无不知中国平水珠茶,成为我国当时最为有名的名茶和最早出口的茶类之一,被誉为“绿色珍珠…
[详细]
704、
安昌腊肠制作技艺
[
浙江省
绍兴市
柯桥区
]
腊肠俗称香肠,因在腊月晾制而称“腊肠”。每到冬令时节,古镇安昌的腊肠挂满民居廊沿窗前、沿街廊下,是岁末年夜饭必备之菜,意味“长久团圆”。安昌腊肠制作相传明嘉靖年间。清时,安昌镇上仕宦商贾聚集,对酒席上下酒之物,颇为讲究。有人开始改进制作方法,辅以佐料,香味优异。民国时期,镇上三元楼、明华楼、萃茂昌、同茂泉等酒肆自行晒制腊肠、鱼干等作“酤酒坯”招揽顾客,生意十分兴隆。安昌腊肠以手工灌制而成,制作工序…
[详细]
705、
柯桥豆腐干制作技艺
[
浙江省
绍兴市
柯桥区
]
柯桥豆腐干制作技艺始于明代,至清末民初成型,俗称“素火腿”。1928年的《旅行杂志》第二卷上有记:“过柯桥,农家提豆腐干,云集求售,每札售十铜元。闻之土人,本地所制,殊驰盛誉……”。柯桥豆腐干以优质黄豆为原料,辅以为桂皮、大茴、丁香、冰糖、红酱、食盐、黄酒、酱色等。其制作工序繁多、特色明显、营养丰富,为绍兴一大地方名特产。柯桥豆腐干制作重工轻料、以工取胜,全部手工制作。传统的制作包括滤浆、烧浆、点…
[详细]
706、
慈溪传统家具制作技艺
[
浙江省
宁波市
慈溪市
]
弘扬传统清明家具基础上,领进高档木材,改进民间纯手工制作过程,制作出既有古典味,也有现代人喜欢的家具,而不失古代工匠们的精神。…
[详细]
707、
糕点制作技艺(梁弄大糕)
[
浙江省
宁波市
余姚市
]
梁弄大糕又叫印糕、方糕,是千年古镇梁弄镇上最具特色的传统糕点,因其制作精良,工艺独特,寓意吉祥,味香粉糯,甜而不腻而深受当地群众喜爱。梁弄大糕是余姚梁弄一带在特定传统节日中,赠送女方亲家以表迎娶诚意的传统定礼,带有浓厚的地域民俗特征。2008年被列入宁波级非遗名录。…
[详细]
708、
绍兴传统木船制作技艺
[
浙江省
绍兴市
越城区
]
《淮南子·齐俗训》记载:“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据《竹书纪年》载:魏襄王七年(前312)四月,“越王使公师隅来献乘舟,始罔及舟三百,箭五百万。”足见当时越地造船业的发达。绍兴水乡密布的河网织就了浙东地区的内河交通,在与京杭大运河等水系相对接后,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水上网络,聪明勤劳的绍兴人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积累起丰富的经验,将用于交通、运输、休闲等多种用途的造船行业发挥到极致。绍兴的木船制作…
[详细]
709、
青口皮纸制作技艺
[
浙江省
绍兴市
诸暨市
]
青口皮纸制作技艺是一种在蔡伦造纸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手工造纸术。它的制作在诸暨有着悠久的历史,据1985年所编撰的《诸暨县志》记载:“宋时,诸暨已盛产纸,枫纸设纸局。明清时,造纸业相当发达,其中以五泄青口皮纸为最佳。青口杨氏皮制作技艺的鼎盛期是在清朝的乾隆年间,是中国造纸史上民间造纸为数极少的珍贵遗存。它的主要工艺流程是:蒸树、剥皮、烂浆、打料、清洗、操纸。青口杨氏皮纸纸质洁白坚韧,细腻耐磨,防蛀…
[详细]
710、
高桥尚家笙制作技艺
[
河北省
廊坊市
霸州市
]
高桥地处冀中平原,村民敦睦质朴,尚文崇艺,故而使得该村传统民族民间文化不间断地传承至今。高桥始建村时,村内仅有姜、唐、尚三姓。至明代,姜、唐两姓绝。尚姓自明代即以“点笙”(制作笙、竽)为业,但因“帖儿”(职业艺匠家谱、家乘)早已失落,故无实据查证。高桥音乐会是当地最早的僧传音乐会,该会自诞生至今,主要乐手均为尚姓人。明代,尚姓人就在村里组建了村民自娱自乐性质的“乐坊”。至清,当地村民在“乐坊”的基…
[详细]
711、
钉金绣裙褂制作技艺
[
广东省
广州市
]
钉金绣裙褂制作技艺是运用广绣的金银线绣法手工制作婚嫁裙褂的技艺。明正德年间广州已有用钉金绣制作衣裙;清代,钉金绣逐步由宫廷贡品转向民间婚嫁裙褂。钉金绣裙褂制作技艺,包括钉金绣和裙褂制作两部分。钉金绣是广绣的独特绣法,以金、银线为主,铺或叠在真丝红色绸缎上,后用不同色彩的绣线,把金银线钉牢,以此表现物象的色彩、明暗及其特点,针法包含平绣、绕绣、凸绣为主的七类六十多种。整套裙褂一般由九幅不同部位的绣片…
[详细]
712、
绿茶制作技艺(宿松香芽)
[
安徽省
安庆市
宿松县
]
宿松香芽产于宿松县柳坪乡,是清明节前后选采单芽或一芽一叶的鲜叶精制而成的绿茶,该茶外形美观、香气醇厚,滋味鲜爽甘甜,是绿茶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柳坪乡产茶历史悠久,前期历史不可考证,现可考的史料有清康熙二十八年和道光八年所编的《宿松县志》等。历史上,山区民众世代种茶、制茶,并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茶文化。1915年,柳坪乡的“松罗茶”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9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19…
[详细]
713、
绿茶制作技艺(瑞草魁)
[
安徽省
宣城市
郎溪
]
瑞草魁绿茶手工制作技艺起源于地方野茶“鸦山阳坡横纹茶”,郎溪县姚村乡是鸦山阳坡横纹茶的主产区,制茶技艺在此地世代相传。瑞草魁制作技艺要求很高,需于清明至谷雨间开采,开始采一芽一叶,芽长于叶,制一等茶;中期采一芽二叶初展,芽叶基本等长,制二等茶,后期一芽三叶,制三等茶。要求不采鱼叶,不采病虫为害叶,不采紫色芽叶,不采不符标准的芽叶。采茶时应轻采轻放,防止损伤芽叶。采摘为提手采,要求芽叶成朵,大小均匀…
[详细]
714、
绿茶制作技艺(金山时雨)
[
安徽省
宣城市
绩溪县
]
绩溪县自古产茶,茶园分布广泛,1850年,创于上海的汪裕泰号将产自上庄镇上金山的茶,于1868年定名为金山时雨,该茶因品质上乘,随即畅销美国旧金山、香港、日本、南洋群岛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绿茶“金山时雨”主产区位于上庄镇,毗邻黄山,平均海拔500m。绩溪县生态优良,森林覆盖率达76.5%,县内诸水皆外流,无客水过境,是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县、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国家绿色食品原料…
[详细]
715、
长泰明姜制作技艺
[
福建省
漳州市
长泰区
]
姜味辣,性微温,不仅是家常食谱的佐料,更是一种难得的保健食品。自古以来,中医学家和民间就有“生姜治百病”之说。民间常用吃生姜的办法,缓解头痛、眩晕等病状。长泰明姜原产地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武安镇马车社,相传在后晋时期,长泰人林毕干在朝为官时,将嫩姜切片,经流水漂浸,捞起晒干等多道工序后,制成甜辣适口,且具有祛寒散气、健胃提神等功能的姜片,献给皇帝品尝,深得皇帝赞赏,被赐名为“明姜”。经过千年沉淀…
[详细]
716、
余良卿鲫鱼膏药制作技艺
[
安徽省
安庆市
]
余良卿膏药原名“鲫鱼膏药”,自问世至今约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因疗效显著、价格价廉一直深受广大病患青睐。余良卿膏药的创始人余性庭,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开设余良卿号膏药店,以制售黑膏药见长,因膏药疗效卓著,当年在安庆民间还流传着“铁拐李下凡,神仙赐偏方”的传说。1953年,“鲫鱼膏药”改名为“余良卿膏药”,并建厂开始批量生产,发展至今。余良卿膏药是中华老字号“余良卿号”历史最悠久的产品,在现代医药…
[详细]
717、
易县绞胎陶瓷制作技艺
[
河北省
保定市
易县
]
易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西北边缘。绞胎瓷是唐代陶瓷业中的一个新工艺,唐代以前尚未出现。所谓绞胎瓷,是用红白两种泥料糅合在一起,拉坯成形,再入窑烧制而成的陶瓷工艺品,其花纹似木纹和旋转纹。拉坯成形后的图案贯通于陶器的内外壁,工艺难度很大。绞胎瓷的制作工艺于宋代“靖康之变”后中断,保存至今的绞胎瓷文物只有数件。易县绞胎瓷不仅沿袭了古老绞胎瓷的传统技术,而且在色彩和设计上吸取了彩陶的长处…
[详细]
718、
大红袍油纸伞制作技艺
[
安徽省
六安市
金安区
]
毛坦厂镇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南端,所产的“大红袍油纸伞”始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毛坦厂大红袍油纸伞店位于毛坦厂镇明清老街,作坊叫“承古斋”,店名叫“徐天元伞店”,店主徐修生手工制作经营大红袍油纸伞已有60多年。徐记牌大红袍油纸伞是一种用涂上原生态熟桐油的棉纸做伞面的雨伞,按其构造结构可分为伞把、套上下篓、穿长骨、穿寸骨、糊伞纸、上桐油、上伞顶。伞架为楠竹(即毛竹),伞面为防水桐油棉纸;按…
[详细]
719、
大厂景泰蓝制作技艺
[
河北省
廊坊市
大厂县
]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在明朝的景泰年间(1450-1457),这项工艺已经十分成熟,尤其是蓝釉料有了新的突破,像蓝宝石般浓郁的宝蓝,高贵华美。大厂回族自治县的景泰蓝(铜胎掐丝珐琅)制作技艺可上溯到明代,同其他民间艺术相比,景泰蓝更加保守,由于其工艺特殊,故多为家族传承,又因各代手艺传人的情况不同,后增加了师徒传承方式。在界内较有影响的汪宝成先生(已去世)12岁就进入…
[详细]
720、
戏曲脸谱制作技艺
[
河北省
廊坊市
固安县
]
戏曲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因而,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中国戏曲理论家翁偶虹曾撰文说:“中国戏曲脸谱,胚胎于上古的图腾,滥觞于春秋的傩祭,孽乳为汉、唐的代面,发展为宋、元的涂面,形成为明、清的脸谱。随着清代京剧兴起以后,脸谱造型日趋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随之衍生的戏曲工艺脸谱,将…
[详细]
[上一页]
[第一页]
…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