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制作技艺篇

泾县油布伞制作技艺
  泾县国民油布伞厂位于安徽省泾县昌桥乡,当地山高林密,溪涧纵横,有“山川清淑、秀甲江南”之美誉,以出产毛竹、宣纸、雨伞和茶叶闻名于世。泾县制伞历史悠久,据《泾县志》记载,明清时泾县伞业十分鼎盛,尤以孤峰、榔桥、茂林等制伞最为有名,家传户习,是皖南伞业的发祥地和集散地。当地有句民谚:章渡的干子孤峰的伞,黄田的姑娘不用拣。可见孤峰制伞的名气之大。泾县孤峰油布伞主要选用当地朝阳山岗中五年以上-竹做伞骨、精…[详细]
益寿堂古法印泥制作技艺
  印泥是传达印章艺术的媒价物。好的印泥出的印文,色泽鲜明深着,具有立体感,不会渗晕,文字醒目清晰,永不褪色,体现在保证收藏书画艺术品的永久价值。绩溪县益寿堂文化用品厂是一家专门从事生产经营印泥的私营企业,也是绩溪县唯一的一家印泥制作厂家,前身是益寿堂朱砂印泥制作坊。清朝末期,洪益寿在上海广户氏胡开文墨庄专学制作印泥,学成后又将这一技艺传给其子洪光勳。洪光勳后从上海到南京从事文房四宝行业,50年代公私…[详细]
宣砚制作技艺
  宣砚产于宣城市旌德县白地镇,其硬度介于端、歙之间,易雕发墨,乌黑、纯净、细腻。专家评价为:端肌歙理,文武兼济,凝腻净润。石品有:金星、金晕、眉纹、鱼子、玄砂、罗纹、绿漪等。宣砚制作技艺主要有挑石选料、构思设计、造坯成型、细化设计、精雕细刻、打磨美化、刻铭落款、护砚保养等10道工序。宣砚造型分仿古类、随形类,套砚类、砚板类等,以随形砚为主导产品,因石施艺,天人合一。雕刻以“薄意雕”为主,浮雕浅刻,手…[详细]
蒲江米花糖制作技艺
  蒲江米花糖传统制作工艺是一种地方特色糕点的制作方法。它源于风景秀丽的蒲江,是蒲江人民的一大财富。它始于唐宋、精于明清、极于现代,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独特的地理气候、悠久的历史传承与精湛的传统工艺,造就了蒲江米花糖“色鲜味美、香甜爽口、酥脆化渣、回味清香、老少皆宜”的独特品质。蒲江,享有“绿色蒲江,天然氧吧”之美誉,是著名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优良,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加上长年日照偏少,空…[详细]
蒲砚制作技艺
  蒲江多石,石头中有珍品,即蒲石。蒲石,产于熊坡背斜上三迭系须家河组,出露于东北盐井沟、光明响水滩、朝阳大王井。其石色青带紫,冷润细腻,通常取其石心雕刻为墨砚称‘蒲砚’。”可见,蒲石的主要产地在蒲江长秋山盐井沟和响水滩及大王井一带。其石多彩,有鸡肝、青紫、冻青、蕉叶白、鳝鱼黄等,以鹤山镇蒲砚村之盐井沟产的青紫色和鸡肝色蒲石为最佳。自汉代起即有工匠采蒲石制砚,为文人雅士所使用和珍藏。宋代蒲砚即享有盛名…[详细]
徽州古建砖瓦制作技艺
  徽派建筑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以砖瓦石木为主要材料建造,砖瓦烧制技艺对于徽州建筑的发展而言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徽州民间砖瓦烧制工艺极为复杂,仅制坯一项就要经过选、冰、碾、浆、筛、沥、练等七道工序。砖瓦烧制更是一项技术要求相当高的工作。烧窑师傅根据坯性、窑性、气候性、燃料性等四性,掌握辨温、辨色、辨火、辨声、辨烟、辨灰、辨硝、辨…[详细]
邛茶制作技艺
  邛崃,古称临邛,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即公元前331年)与成都同时筑建,是巴蜀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汉王褒说“武阳卖茶”之武阳(实属新津)是茶叶市场而非茶叶产地,公元前331年所置临邛城辖今崇州、新津、大邑、都江堰等,隋朝时甚至包括名山、芦山,川西主要产茶地,是历史上名符其实的“茶县”、“茶郡”,武阳实属临邛。陆羽《茶经》说历代饮茶名家“汉有杨雄、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即与卓文君在邛崃演绎了爱情佳话…[详细]
浏阳河酒制作技艺
  浏阳河酒传承历史悠久,承载着湘江流域特别是长沙地区鲜明的地域特色、风俗民情和酒文化特色,酒香绵长,酒味醇厚。…[详细]
徽州漆砂砚制作技艺
  漆砂砚是用木材或其他材料制成胎骨,外用天然大漆调和瓷粉、金刚砂等研磨物制作而成的一种砚体轻巧、漆砂作研、坚细耐磨、美观实用的砚台,具有“坚而不顽、细而不滑、发墨益毫、宿墨不干、入水不沉、坠地不损、装饰精美”的特点,既是书画家实用的文房用品,又是文人雅士案头精巧雅致的清玩。因漆砂砚工艺难度高而罕有传世,经历过数次失传数次恢复的历史。1978年安徽省屯溪市(今黄山市屯溪区)工艺厂老艺人俞金海克服了重重…[详细]
九华布鞋制作技艺
  九子山老布鞋制造有限公司,专门生产传统手工布鞋,特别专长制作具有明显南方特色的手纳毛边千层底布鞋。采用老笋衣、棉布、麻布、绸缎、手搓麻线、米糊等绿色环保材料,按传统老式方法和技艺制作而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相传清末时,老田吴村贺家在明清世代为九华山庙里帮工,因为人厚道,善做而勤俭,不贪图外财很受庙里信任,清末时,贺家所帮的百岁宫大师付怜其体弱,资助其在村中玉带河旁开起一爿小店,经营杂货。曾祖母感…[详细]
黟县石墨茶制作技艺
  黟山石墨茶为黟县历史文献中唯一记载的地方传统名茶。据清同治年间《黟县三志》称:“茶,六都石墨岭产者最佳,茗家谓之石墨茶”,因重如石、色如墨、香高味浓而闻名天下。石墨岭地处宁池古道上,为黟县南大门渔亭进入黟县盆地的必经之地,往来茶商频繁落脚,久而久之,茶商发现当地民间生产的茶叶品质优良、工艺独特、市场销售好而如获至宝,因此,就将当地产的茶叶统称为石墨茶。生产石墨茶的鲜叶于每年清明谷雨之间采摘,形状以…[详细]
徐长兴烤鸭制作技艺
  “徐长兴烤鸭制作技艺”创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先是在南京城开店,后由徐家直系传人徐佩章、徐祖生在长沙继承祖业传承至今。该项目制作工艺考究,“焖炉”烤制技艺具有独创性,成品皮伸不皱,外酥内嫩,色、香、味俱佳。“杨裕兴的面,徐长兴的鸭、德园的包子真好呷。”这句长沙民谣,就是对徐长兴烤鸭的赞誉,成为长沙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也是长沙的一张美食名片。2014年,经长沙市人民政府批准,徐长兴烤鸭制作技艺成功申报第…[详细]
徽州烧饼制作技艺
  徽州烧饼又名“黄山烧饼”,亦称“火炉饼”,因经木炭焙烤后,形如螃蟹背壳,色如蟹黄故又别称“蟹壳黄烧饼”。是黄山乃至古徽州传统特色民间小吃。明清时期,徽商鼎盛。足迹遍步四海,商贸贯通中西。在徽商的发源地徽州,由于食材遍布,徽州烧饼诞生于民间,渐成当地百姓传统的小吃,成为徽州最有特色的地产风物之一。由于烧饼存放时间较长,利于携带,适合于旅途食用,又成为徽商外出经营的随身“三宝”(“一包饼、两本书、三根…[详细]
印泥制作技艺
  印泥制作技艺印泥是传达印章艺术的媒介物,它的制作技艺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印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印章艺术表达的效果。质地好的印泥,钤在纸上,不渗油,不跑色,印出来的色彩鲜美而沉着,有一种堆积的厚实感。一幅中国画,合理安排一枚红色印记,画面色彩的轻重和疏密就大不一样,好的书画家把印泥作为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张鲁庵是清末民初海派的印泥大师,也是全国篆刻资料最丰富的收藏者之一,他收藏的印谱有《十钟…[详细]
传统钾明矾制作技艺
  传统钾明矾制作工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与智慧的结晶,自唐朝中宗年间(705-709)班大宏、班二宏发现明矾,矾山即兴起采炼之举,千年明矾开发史就此开端。由唐朝简单的手工小规模采炼,到宋朝发展为作坊式生产。采矿业由一天一人采100至200斤矿石,到宋朝时已发展到一次采“一柯”能达到9万多斤矿石。炼矾也逐步实现了由煎矾与矿石焙烧的连续作业。经历代采石炼矾工人的不断完善,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一直沿袭至…[详细]
珠兰花茶制作技艺
  珠兰花茶产于安徽省歙县,是歙县传统名茶,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明代时就有出产,是以烘青绿茶和珠兰鲜花为原料窨制而成,是中国主要花茶产品之一。珠兰也叫珍珠兰、茶兰、属金粟兰科,金粟兰属,为草本状蔓生常绿小灌木,4-6月开花,以5月份为盛花期,花香清香幽雅、鲜爽持久,适于窨制花茶。珠兰花茶采用的是窨制技术,其分为两个阶段:一为制茶坯,是将毛峰、大方、烘青等毛茶原料,经烘焙、筛切、风选、拣剔、匀堆等工序,分…[详细]
王魁知麻花制作技艺
  “王魁知麻花”是系精致的小麦粉和纯小磨香油油炸纯绿色食品。其和面、发酵、揉面、醒面、切块、切条、撮条、合股、拧麻花、入油、撑形、出锅。是一种纯手工制作,配方独特,工艺严格精细,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的传统面食食品,其特点色泽金黄,圆润透亮,脆而不腻,落地即碎,点火即燃,脆酥可口,食后无渣,久放色香味不变。“王魁知麻花”产于历史悠久的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生产制作技艺具有一百年多年的历史,因其独特上乘的色、…[详细]
三河羽扇制作技艺
  三河镇历史悠久,羽毛资源丰富,自春秋时就有制作羽扇工艺。据《唐书》记载,“其扇风缓而凉、病弱者用之,亦不伤风感冒,孕妇尤为适宜。”三河羽扇制作是以禽鸟的羽毛作原材料,按照羽毛的自然花纹特征,精心整理分类,制作成品种繁多的羽扇制品。这种羽扇制品0平薄,质软风柔,制工精致,式样美观,常被人们称为:“清凉悠悠鸟毛扇”,历来广受人们的喜爱。三河羽扇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需经过分检、配料、清洗、染色、刷整、包…[详细]
铜陵凤丹制作技艺
  铜陵县顺安镇凤凰山地区是铜陵县凤丹的原产地,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栽培历史。凤凰山药用牡丹的生产已经有了一定规模“铜凤牌”凤丹皮多次获省优质名牌农产品称号。铜陵县顺安镇(原新桥镇)凤凰山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南方牡丹商品生产基地”和国家林业部授予“中国药用牡丹之乡”,“铜陵凤丹”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定.1998、2002年铜陵县医药有限公司“铜凤”牌凤丹皮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安徽省名牌农产品”。…[详细]
庐州吴氏船模制作技艺
  古城庐州地处皖中,其南北交汇、东西咸宜,文化底蕴丰厚。这种人文地理环境为附着于农耕文化、水运文化的船模制作技艺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充足的养分,使之成为江淮地区独具特色、在省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品种。古船模制作技艺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相传自有航运舟船史以来就伴随有木雕船模的制作。早在宋元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就已称雄世界,明清时期的帆船制造工艺更是达到鼎盛。明朝七下西洋的郑和船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