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民俗文化--舞

葵潭鹤舞
  惠来县葵潭镇鹤舞,是当地流传久远的民间舞蹈。鹤乃民间喜庆吉祥之物,有鹤立鸡群、鹤发童颜、松鹤延寿及瑞鹤兆丰年之说。每逢春节、元宵及喜庆之日,常活动于社区的广场、街头等场地。其风格挺秀、色彩绚丽、刚健活泼,尤以夜间演出更为壮观,为群众所喜爱。该舞的形成来源于当地的一则民间传说。相传古代有一乡村屡受附近一邪法了得的魔王肆虐,乡民苦不堪言。而一仙人为解救黎庶,用七天七夜的时间与邪魔展开激烈的搏斗,最后战…[详细]
增城舞春牛
  流行于增城地区的舞春牛,是农民渴望风调雨顺、祈求五谷丰登的民俗歌舞活动。表演时,众人抚摸道具“春牛”,唱“春牛调”,配上简单的舞蹈动作,深情地赞颂和他们一起辛勤劳作的耕牛,一人唱,众人和。…[详细]
葛塘三花舞
  葛塘三花舞,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三花”即是指花船、花轿、花担。葛塘三花表演就是将其连为一体的组合表演。花船、花轿、花担其各自形成的历史与年代虽然不同,但它们都是劳动人民生活和劳动的艺术结晶,是由劳动人民幸福的生活和愉快的劳动其真情实景升华而成的精品艺术。花船舞是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民间舞蹈,是江边上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逢年过节,葛塘、长芦各地都喜爱表演这种民间舞蹈…[详细]
连城舞青狮
  “连城青狮”又称“客家青狮。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清朝传承止今已有370多年历史。“青狮”是客家人心目中的神兽、瑞兽和吉祥物,被誉为久负盛名的南派狮子中的“三狮”(广东狮、闽南狮、客家狮)之一。“连城青狮”气势磅礴,姿态威武,驱邪镇宅,和谐喜庆。“连城青狮”一出现,寓意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社会和谐,一片欢乐祥和之景象。每逢新春佳节,婚庆之禧、开业庆典、乔迁新居等,闽西客家人都会请上“连城青狮”…[详细]
桑植跳丧舞
  桑植跳丧舞,是桑植土家族的民间舞蹈,也是土家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丧葬祭祀仪式,具有浓厚的土家先民遗风。它起源于土家先民“绕尸而舞”的习俗,成形于隋唐,定型于两宋。目前,桑植跳丧舞主要分布在廖家村镇、上洞街乡、两河口乡、陈家河镇、凉水口镇、洪家关乡、谷罗山乡、打鼓泉乡、樵子湾乡、上河溪乡、八大公山乡、澧源镇等土家族聚居地。跳丧舞的基本动作由土家摆手舞动作演化而来,受宗教程式的影响形成优雅、舒缓、下…[详细]
仡佬族踩堂舞
  仡佬族踩堂舞是遵义县仡佬族传统丧葬仪式中带有祭祀性质的舞蹈。主要分布于遵义县平正仡佬族乡及贵州境内仡佬族聚居地区,以平正仡佬族乡仡佬族踩堂舞较为完整。平正仡佬族乡始建于1956年12月,是我国建制最早的仡佬族乡,乡境地貌以大娄山山脉南北延伸的支脉为骨架,与峡谷、糟古、盆地等自然组合成高度不同、形态各异的喀斯特溶岩地貌。奶子山以东,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梯形台地。从老虎窝向南,经山木垭、山王庙至…[详细]
响篙舞
  布依族响篙舞主要分布在独山本寨丙怀、基长坡头、甲里峰洞、打羊墨寨等乡镇,尤其是本寨乡丙怀村至今仍然完整地保留着这一传统古老的舞蹈形式,并有村响篙舞队。响篙舞为独山布依族覃、莫两家祖辈传承之舞,源于覃、莫二家丧葬仪式中的打竹竿驱邪之俗。古时,布依族覃家祖先老人故世,停于中堂,为防黑猫过梁不吉利,必备竹竿给守灵人击打,以驱赶黑猫,也为守灵人壮胆。守灵人以互打竹竿玩乐,久而成习,以致代代相传。在长期的历…[详细]
矮人舞
  余庆县矮人舞主要分布于余庆县乌江以北地区的敖溪镇及周边村镇。敖溪镇位于余庆县中部,地处湄、凤、余三县结合处,是余庆通往湄潭、遵义的必经之地。余庆敖溪矮人舞源自“傩戏”表演中“矮人神”这一形象。汉武帝拓边屯军,开发西南夷,汉文化就通过巴蜀、荆楚进入今黔北地区,军士的“军傩”,将傩文化也同时带入,逐渐影响着当地乡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随傩戏在黔北民间的盛行,傩戏中“矮人神”这一形象在乡民中也越来越受欢迎。…[详细]
蹉地舞
  莱芜和庄乡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齐鲁古道必经之路,历来是战略要地。春秋战国时期所建的古老的齐长城青石关就在此境内。历史上著名的“艾陵之战”“长勺之战”就发生在这一带。传说夏禹治水时,原山一带还是一片汪洋,禹王到此曾泊船野营。乾隆下江南私访时曾游历此山,因乾隆是于十八年二月十九日登山,所以后来人们就特定此日为庙会期。每届庙会,原山四乡百姓齐来赶会,博山区、沂源县一带山民也远道而来。庙内庙外集众数千…[详细]
栖霞龙舞
  龙舞扩展(栖霞龙舞)​​​​​​​栖霞龙舞,历史悠久,至迟在明代,这里就有龙舞活动流传。历史上的龙舞,多以柴龙为主,主要集中在摄山东南的龙王山周围,每到元宵节期间,社社都要上龙王山出会,祭拜龙王,在这里形成了家家玩龙灯的习俗。并流传至今。上世纪八十年代,栖霞区重点发展了具有江南特色的布龙舞,并解决了龙舞道具制作问题…[详细]
隆安拱阁龙舞
  隆安拱阁龙舞是百年隆安节庆传统文化中的重头戏,也是隆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分水龙与火龙两只。绿色的代表水龙是降雨用的保佑蝶城风调雨顺,红色代表火龙是镇邪去煞用的保佑蝶城兴隆平安。拱阁龙舞曾经代表隆安壮族特色龙舞到山东参加过全国龙舞的比赛,获得了好评!这些龙都是隆安的老彩扎艺人们自己用双手扎出来的,栩栩如生、唯妙唯俏充满了隆安的民间艺术特色,今年恰逢龙年拱阁龙舞闹新春舞动蝶城,为蝶城带来了欢乐、吉…[详细]
三灶鹤舞、鹤歌
  三灶鹤舞、鹤歌流传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自聚居建村以来,三灶镇海澄村、中心村的居民,每年农历新年都舞白鹤、唱鹤歌。据《抱朴子》记载,丹顶鹤能活100岁。因此人们常把鹤作为长寿的象征,并与青松相提并论,用“松鹤延年”、“松龄鹤寿”来象征长寿。同时鹤被赋予了高洁情志的内涵,成为名士高情远志的象征物。在新年舞白鹤、唱鹤歌目的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渔业丰收,同时也祈求舞鹤的人、观看的…[详细]
湾北小马灯舞
  竹马扩展(湾北小马灯舞)湾北串马灯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灯舞,它的起源和传承有着独特的传奇色彩,现简介如下:地域环境:水家湾串马灯发源于南京市六合区原古县城东南长芦镇地区。这里南倚长江,与金陵隔江相望。属江河冲积滩,地势平缓、河网交织、气候温和、湿润,有小江南之称,又称水家湾、九里埂。这里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决定了它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遇战事它是- 的战场;平安时期,是屯田练兵的兵营军寨。历史背景…[详细]
东莞草龙舞
  草龙舞在东莞市分布较广,企石、横沥、凤岗等镇都流行,历史悠久,并保存至今。东莞草龙舞以企石镇上洞村草龙舞为代表。上洞草龙舞活动时间在春节(从农历一月初一开始至十五)和中秋节(从农历八月初一开始至十五)。龙是中国最大的神物、最具代表性的吉祥物。龙舞风俗与龙舟竞渡一样,流行全国,是龙的传人特有的集体性的民间娱乐、舞蹈。旧俗龙舞是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旺。每逢盛世,人们都喜欢舞龙。草龙用稻草、竹、木片、剑…[详细]
六坊云龙舞
  六坊云龙舞是流传于中山市古镇镇六坊村等村落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已有300多年历史。六坊云龙按照龙的形状、比例和尺寸,用竹篾扎作而成。每年春节过后的正月廿十左右,六坊村就会举行“游神”活动,村里近200名男性青壮年从村中祠堂里请出云龙,于入夜时分点燃蜡烛钻进龙身,使云龙通体光亮,然后由幡旗、灯笼开路,由龙珠引领,伴随云彩、鲤鱼等扎作道具,从六坊村出发,沿着邻近的村庄巡游,连续巡游三晚。六坊云龙一般在…[详细]
文章湾村簕古龙
  湛江市赤坎区文章湾村簕古龙是祖传特有的传统舞龙艺术,特定于农历正月十九日年例敬祭天后圣母众神活动时表演,始于清朝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距今已300多年的历史。文章湾村簕古龙产生缘于一段传奇的历史。宋末抗元名将陈文龙及家人,相继为国捐躯。次子陈梦雷为逃避元兵追咎,从福建迁徙雷州仙梦村(今沈塘镇大陈村)隐居。至元朝成宗为缓和-,巩固政权,荫封宋朝忠臣后裔,追授陈梦雷为龙虎将军、海北海南道,后裔子…[详细]
雷州乌石蜈蚣舞
  雷州乌石蜈蚣舞是雷州市乌石港先民创造的一种祛邪消灾、祈盼安康与丰收的民间民俗舞蹈活动。该舞起源于明代,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乌石港位于雷州半岛西海岸,成港于明朝洪武年间。在古代,乌石港风灾潮患频仍,民不聊生。传说古时乌石港曾遭瘟疫而萧条,时逢中秋,好事者相约为民共驱瘟魔。为表同心,各以船缆系腰相互连成长队,入夜时手执香火进港驱邪。夜色朦胧中,队伍边舞边蛇形前进,队形宛如蜈蚣爬行,神态惟妙惟肖,…[详细]
怀集春牛舞
  春牛舞起源于清朝光绪二年(公元1874年),是从广西贺县(今贺州市)传入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的,主要流传于东西行政村的田心自然村,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春牛舞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节目之一,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艺术感染力。每逢春节至元宵期间,村民们走村过寨或在农家小院,或在村边广场演出,祝福人们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万事如意。春牛舞是以打击乐为伴奏乐的民间舞蹈,乡土气息十分浓郁。春…[详细]
舞豹节
  古龙镇古时称“随化里”,分“上里”、“下里”,大概时间出自秦时的郡县制的行政区域划分而定名。古时古龙盘地到处有大片森林植被,高山原始森林茂密,如“科藤围数寸,重于竹,可以为杖。……葭莩、藤类(以白藤为甚),蔓延他树以自长养”,①古龙盘地群山环绕,人烟稀少,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区镇,“化里之民,结栅而居。……考其所以然,盖地多虎豹,不如是,则人畜不得安。” 。②聚居于这里的百姓常年都遭受狼群…[详细]
崇左采茶舞
  采茶舞在崇左主要流行于驮卢、那隆、左州等地村镇。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钦州一个打瓦师傅到驮卢圩灶瓦村打瓦,又教老百姓演唱采茶戏,也到附近的更别、屯村、更懒、伏廖村传授。1918年,邕宁县那陈村民间艺人赖福栈来到那隆、群黎、左州、渠茗、弄焱村教唱采茶。从此以后,外地采茶戏开始传入崇左。经过4、5代人的传教,流行崇左的采茶戏,其内容多以反映壮族人民劳动生产、生活、爱情为主旋律。采茶舞是由当地群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