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舞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舞
[移动版]
421、
乐作舞
[
云南省
红河州
红河县
]
乐作舞,意为“大家一起跳舞”,发端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是哈尼族和彝族群众根据晒荞子而编跳的踩荞舞。哈尼族与彝族的乐作舞在名称上基本相同,习惯上统称为乐作舞,它们的音乐、步法基本相似。红河县这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就会跳乐作舞,目前已经成为全民性民间舞蹈。乐作舞不限人数,但必须以偶数男女搭配围成圆圈来跳。伴奏乐器有笛子、巴乌、二胡、三弦、四弦、草杆、树叶等,配以手掌拍打节奏。目前已收集表现劳动…
[详细]
422、
南鱼龙灯
[
河北省
邢台市
隆尧县
]
隆尧县南鱼龙灯作为一种民间舞蹈,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演变过程,传说唐太宗时天上有一金角龙,专管民间降雨之事,由于与别人打赌,违背了玉皇意愿,违法天规,给民间百姓造成重大灾难,被玉皇斩首。便召集一些野鬼在京城造事,于是唐太宗便向金角龙讲和,派唐僧去西天取经,来超度金角龙,封金角龙为神,享受民间香火。可这些野鬼进了城,有的贪图京城的繁华不肯离开,特别是过年,他们闹事生乱,0百姓,非要金角龙的神灵出面制止不…
[详细]
423、
日土县民间舞蹈
[
西藏
阿里地区
日土县
]
谐巴谐玛:传说舞蹈内容是为了纪念格萨尔王的一位著名大臣。舞蹈形式为17对男女组舞,身着古代服饰,男子为武士打扮,手持古代战刀,女子衣饰华丽。民间卡尔乐:民间卡尔乐分布在阿里地区的札达、普兰、日土县的农区,乐舞的卡尔乐包括日土的亚巴亚玛(谐巴谐玛)。亚巴亚玛是卡尔器乐与当地民间歌舞谐巴谐玛、弦舞结合而形成的具有卡尔性质的乐舞,其乐曲具有套曲性,乐曲的先后演奏和衔接相对固定,曲体结构程式化,基本结构是…
[详细]
424、
冠庄船灯
[
浙江省
宁波市
宁海县
]
船灯舞是流传于宁海乡间的传统民间舞蹈。它反映了农民们浓厚的生活情趣,富有热情,节奏明快,有浓郁的民族传统和乡土气息。宁海的船灯舞以双船四人组合表演的形式进行,一人以丑角扮作渔夫,一人以旦角扮作渔妇,也有艄公、媒婆等。服饰同越剧服装相同。船灯舞一般在面积很大的天井或晒场上表演。表演采用双船(称“龙凤船”),每船各有二名表演者,分别饰小生和艄公及小旦和船娘。舞动时一般不唱,表演者依乐队的锣鼓点子变化而…
[详细]
425、
翡翠舞
[
广西
来宾市
武宣县
]
翡翠舞是武宣壮族人民模拟禽类动物而独创的中国唯一的一种娱乐性舞蹈。表演者套上用竹片和绿色毛线结成的美丽的翡翠鸟模型,在锣鼓及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显得生动活泼,形象逼真,为武宣壮族人民独有的传统舞鸟节目。该舞逢年过节或喜庆之日举行,有一对出场的,也有群体出场起舞的。起舞时舞姿及形态优美纯朴,可抒发内心情感,又富于娱乐情趣,给观众带来心旷神怡的美好联想。舞蹈动作的主要内容有觅食(追鱼、啄鱼、喝水)、…
[详细]
426、
舞蹈《老背少》
[
湖北省
襄阳市
宜城市
]
传统舞蹈《老背少》主要流行在宜城市鄢城一带,其历史可上溯至清末时期。《老背少》的表演主要凭借两种道具,一是公公的假上身,二是媳妇的假腿,表演者胸前挂公公假上身,身后系媳妇假上肢,合起来就象公公背媳妇,表演十分生动。由于公公上身和媳妇下肢是道具,所以要求表演者两脚走公公步法,上身做媳妇姿态,而且始终围绕“背”来表演,艺人的口诀是“重心下沉两腿蹲,一步一沉前倾身,点头探望腿打颤,老少两体一身分”。该舞…
[详细]
427、
鸡场坪羊皮鼓舞
[
贵州省
六盘水市
盘州市
]
羊皮鼓舞:鸡场坪彝族乡的特色舞蹈,类似于地戏傩戏,历史上称傩舞,属于一种原始的宗教舞蹈。历时传承的羊皮鼓舞生根于鸡场坪彝族乡的坝上村,已有200多年的历时,起初是借于模仿动物的动作,用于“驱邪纳祥”,解除灾难,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识变,也就称为地方民族民间的一种特色舞蹈。根据表演者的分工,敲鼓、敲钗、锣边敲边舞、边唱边跳,其余的带上面具,按顺序入场,先是“判官”亮相,接下来是“和尚送喜”与“观音…
[详细]
428、
霸王鞭舞
[
云南省
大理州
洱源县
]
霸王鞭舞:是一种最普遍的一种民间舞蹈。道具用竹鞭,鞭两端镂空装有铜钱,拍打时发出有节奏的铜钱声、碰击声。表演动作常有双手推敲背旋转,拍手承以背,拍足承以趾,拍头承以颈,拍腰承以股。主要用传统的白族唢呐伴奏,中间插有打击乐突出节奏,以烘托舞蹈气氛。…
[详细]
429、
巴渝舞
[
四川省
巴中市
巴州区
]
巴渝舞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战前舞,即武舞。《左传》载3000年前“周武王伐纣,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故曰:武王伐纣前戈后舞。”这里对“巴师歌舞”并未命名,直到秦汉相争时汉王朝再次将此舞用于战斗之中,在冲锋陷阵时“锐气喜舞,武帝善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舞也,乃令乐人习学之,今所谓巴渝舞也。’”这是“巴渝舞”之名在史书上正式提出。汉高祖为什么把这种战前舞命名为“巴渝舞”?有关巴渝舞之源众说纷纭。董其祥…
[详细]
430、
石邮傩舞
[
江西省
抚州市
南丰县
]
石邮傩起源于己于1410年(明永乐8年),吴朝宗(吴良臣之子,即太尹公)解职返乡时迎回二十四神像,购嵊头山乐姓屋址修建傩神庙。吴朝宗回乡时,带回八位艺人教傩。石邮村以经济上依附于吴姓的八位杂姓弟子学跳,组建吴氏族傩班,由东、西房二十四位头人共同管理,几位年长者主事。傩班八弟子只负责跳傩和举行仪式,依入班先后为序,分称大伯、二伯、三伯至八伯,大伯为乡傩掌班人,八弟子中一人去世,依序升任,并从杂姓弟子…
[详细]
431、
龙笙舞
[
云南省
楚雄州
双柏县
]
龙笙舞。彝族阿车支系舞种,流传于法脿镇的雨龙上者窝、法甸、洛结等地,当地祭龙时跳歌娱乐称为龙笙。此舞则9个舞蹈套路组成。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开始,历时3天。首日为祭龙,次日为转龙,第三日为安龙。转龙日起舞。届时,由12名中、青年男性扮相,可1人多装,饰掩面互不言语。两名持锣者领舞,舞者随锣声起舞。其舞姿自由多变,各显其艺。动作恢谐多变,气氛热烈欢快,生活气息浓郁。…
[详细]
432、
龙舞(石牛火龙)
[
四川省
绵阳市
梓潼县
]
石牛火龙是梓潼县石牛镇一带多年的传统文化剧目,也是梓潼本地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它以自娱自乐为主,深受当地老百姓喜爱。火龙一般是一条,但石牛火龙是两条。表演时由元宝在前面引路,有的地方为了增添热闹气氛又将它增为三条。每条龙分九节,九个人耍龙,每个人手执一根绑在龙肚下约四尺长的竹竿。跑龙头者一声呼哨,九个人一起奔跑。竹竿在手里上下左右盘旋,由于配合默契,看去仿佛龙在空中腾云驾雾,跑法有“开四门”、…
[详细]
433、
四弦舞
[
云南省
玉溪市
峨山县
]
四弦舞:四弦舞流传于峨山、新平、双柏等县和姚安县的部分地区,彝语称叶切比,意为弹着月琴跳。汉话称为四弦舞或丝弦舞。跳四弦舞是彝族男女青年进行社交活动的一种方式。他们往往通过跳四弦舞相识、相恋,结成伴侣。四弦舞有固定的曲调,有的曲调还有固定的唱词。跳时男的弹四弦,女的拍手而舞,手部动作少,两脚上动作变化多,有抬脚、踮脚、对脚、踢脚、别脚、患脚、搭脚、压脚、前后赶、翻半翻等十几个动作。最基本的步伐是抬…
[详细]
434、
板浦民间舞龙
[
江苏省
连云港市
灌云县
]
龙舞,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板浦民间舞龙活动源远流长。据考证始于宋真宗天禧元年(公元1017),板浦始建“板浦场”(即板浦盐场),建场日举办规模较大的喜庆活动,组织民间艺人举办舞龙表演。到了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板浦场始设“盐课司大使衙门”,首任大使丁乙上任伊始,板浦一些垣商大贾联合主办了声势很大的龙灯晚会,因在晚上举行,故从原“水龙”创改为“火龙”…
[详细]
435、
舞木龙
[
广东省
东莞市
]
东莞厚街镇桥头村,地处厚街镇南面,S256省道纵贯全村界内。相传桥头村舞木龙的习俗自南宋绍庆二十七年(1158年)开始,而有文献记载这一习俗的是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鳌台王氏族谱》:“端阳后三日,乡之农人刻木为龙,招集四方,互相角戏,士女环视如堵,亦胜事也。”可见该习俗在厚街至少留传了588年历史。人们为保留端午节龙舟竞渡风俗,在没有河流的村中“舞木龙”。习俗的形式为: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
[详细]
436、
苗族长衫龙舞
[
贵州省
黔南州
贵定县
]
被誉为“东方探戈”的苗族长衫龙舞 贵定苗族长衫龙舞的流传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我县新铺乡广大花苗同胞在传统民族节日里和盛大庆典仪式上祈福驱邪、图腾崇拜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一种以展开苗族男子阳刚之气的民族舞蹈,表演时,不受场地和人数的限制,少则两人舞,多则上百人组合,在走、跳、跨、旋的动作中,力求的是一种粗犷、豪放的力量之美。0时,百十把芦笙同奏一曲,群山共鸣,舞步刚健,震天动地,其场面极为壮观…
[详细]
437、
刀朗歌舞
[
新疆
喀什
巴楚
]
历史上的刀朗人主要分布在巴尔楚克一带,他们只是维吾尔族的分支,但在生活习俗、语言、文化以及面貌上与其它维吾尔人有一定的差别,尤其是曲调朴实、风格豪迈,粗犷的刀朗歌舞更是别具一格,是维吾尔民间舞蹈之一。近年来,刀朗舞在南疆悄然兴起,田间地头,深深庭院,盛大节日,婚嫁喜庆,文艺晚会,到处可见刀朗歌舞。如有贵宾到来,刀朗人自然跳起欢快的刀朗舞迎接你,还有展示民族性格的刁羊、赛马活动,引入入胜,回味无穷。…
[详细]
438、
龙舞(直溪巨龙)
[
江苏省
常州市
金坛区
]
龙舞扩展(直溪巨龙),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直溪巨村舞龙起源于元末明初,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明朝开国功臣刘基(刘伯温)在巨村坐塾馆任教时,曾潜心研究天象地理,为辅佐明太祖逐破折风水,指点百姓在村前挖河造桥。为求太平盛世便指点巨村人兴起“龙会”,用舞龙娱神娱人,以保一方平安,风调雨顺,此后代代传延。明初,巨村舞龙曾晋京入宫,明太祖朱元璋看表演后龙颜大悦,钦赐御笔…
[详细]
439、
陆家段龙舞
[
江苏省
苏州市
昆山市
]
龙舞(陆家段龙舞)扩展一般的龙舞,龙头龙身龙尾连成一体,但断龙舞的龙身却是一节节断开的。断龙舞中心在昆山陆家镇,扩大到昆山大部分地区,上海、苏州、无锡、宜兴、常熟和太仓等地也有辐射。断龙舞源自一个古老的“…
[详细]
440、
直溪巨村舞龙
[
江苏省
常州市
金坛区
]
直溪巨村舞龙生成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因源于巨村,且龙身大而特长,故又称巨龙。元末明初,刘基(刘伯温)在巨村坐塾馆任教时,曾潜心研究天象地理,为辅佐明太祖逐破折风水,指点百姓在村前挖河造桥。为求太平盛世便引导巨村人兴起“龙会”,以舞龙娱神娱人,以保一方平安,风调雨顺,此后代代传延。明初,巨村舞龙曾晋京入宫,明太祖朱元璋看表演后龙颜大悦,钦赐御笔“巨龙巨也”。巨村舞龙初时是以稻草为材料扎制而成,…
[详细]
[上一页]
[第一页]
…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