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各地民俗文化--技艺篇民俗文化
各地民俗文化--技艺篇
[移动版]
181、
绿茶制作技艺(六安瓜片)
[
安徽省
六安市
裕安区
]
六安瓜片的外形似瓜子表的单片,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匀整、不含芽尖、茶梗,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根据六安史志记载和清代文人袁枚在《随园食单》所列名品,六安瓜片出现在清中叶,是由六安茶中的“绿大茶”演变而来。清朝,六安瓜片列为名品入贡。六安瓜片采制过程分为采摘、扳片、炒生锅、炒熟锅、拉毛火、拉小火、拉老火七道工艺,其中最有特色的是“拉老火”。“拉老火”是最后一次烘,对形成六安瓜片特殊的色、…
[详细]
182、
粽子制作技艺(肇庆裹蒸制作技艺)
[
广东省
肇庆市
端州区
]
裹蒸是肇庆地区著名的传统特产,系历史久远的春节食物。早在汉代,西江两岸城乡居民已有春节包裹蒸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道光《肇庆府志》载:“端州本邑民俗,乡民每于年岁晚,粜新糯,磨新绿豆,猪肉为馅,以冬叶裹之,于宅前垒砖为灶,置宽肚瓦缸于上,用年来积聚之松根树头为薪,火不得间,通宵达旦以为炊。天明,呼儿以尝新。新正携之拜年相馈赠之物。此俗为外邑罕见。”每到春节前夕,肇庆家家户户舂糯米、磨绿豆、洗冬叶包…
[详细]
183、
甘坑客家凉帽制作技艺
[
广东省
深圳市
龙岗区
]
客家人戴凉帽的习俗,从北宋年间就有苏东坡的“苏公笠”记载,至今近一千年。甘坑凉帽的制作从清朝嘉庆年开始也有两百年历史。早年甘坑凉帽村始祖张锦超学到从福建长汀府张太婆承传过来的凉帽手艺后,传给子子孙孙以织凉帽为生。甘坑,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往北十公里的山区小山村,村中有座凉帽山。此山种有几百亩“单竹”,该竹很特别,竹头竹尾一样粗大,节间长1米多,易开蔑。甘坑村祖传绝活是师傅用牙“撕蔑”,而且竹蔑…
[详细]
184、
红釉彩瓷(满堂红)烧制技艺
[
广东省
深圳市
]
陶瓷红色釉的生产工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成熟于明代,永乐时红釉有鲜红为宝之称,宣德红釉更为盛名,被列为皇室用品。“满堂红”陶瓷高温颜色釉的生产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有史料记载的传承关系可追溯到清朝末年。根据<<九村刘氏族谱>>记载,清末刘氏家族人员运用当地资源和当时引进的进口化工颜料,开发出第一代“满堂红”高温颜色釉陶瓷,其颜色鲜红、色相纯正,釉面光润、细腻,产品的品质是古代的红色釉瓷和当时市上的红…
[详细]
185、
广彩瓷烧制技艺
[
广东省
广州市
]
广州彩瓷又称织金彩瓷,简称广彩,是在白瓷胎面绘制色彩斑斓的图案,烧烘而成的瓷器艺术。广彩瓷烧制技艺始于清康熙中晚期,雍正时已初具风貌,成熟于乾嘉年间,此后至清末更显繁盛。清中叶以后,因融入了西洋工艺,广彩尤受西方青睐。广州彩瓷始为三彩,到清代发展为五彩,并在乾隆年间逐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广彩初露峥嵘,就成为清宫贡品,现北京故宫仍藏有乾隆时的作品《品碗》《凸珠琵琶瓶》。广州…
[详细]
186、
新建走马灯制作技艺
[
江西省
南昌市
新建区
]
走马灯又称“跑马灯”,有的地方称为“转灯”。是古代节庆活动的一种比较高雅别致的灯彩类型。常见于元旦、元宵、中秋等节日庆贺活动场所。此灯彩虽然历史悠久,但能够制作的工艺人为数不多。在江西新建县昌邑乡、联圩乡及鄱湖地区一带,“走马灯”虽谈不止盛行,但颇受民众喜爱和青睐。“新建走马灯”地域特色比较浓厚,其造型呈圆柱形,多棱多面,其表一般用白纸糊成,点燃灯笼内蜡烛或油灯,由于热气流的冲击产生动力,从而带动…
[详细]
187、
传统水力机械和手工技艺制茶
[
江西省
]
传统水力机械和手工技艺制茶(第一批省级)传统水力机械是自古以来在江西既皖南山区形成的一套以水力为动力的传统制茶工艺,它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元代江西广丰山区用水力推动木质联磨辗磨茶叶以制作饼茶,至1952年前后,由婺源县农业领导部门结合现代机械原理加以改进并在有水利资源的山村茶区推广,茶农们用它加工毛茶,大大提高了工效。元代农学家王桢《农书˙利用门》曾记载:“水转连磨,其制与陆转连磨不同。此磨须用急…
[详细]
188、
广昌白莲生产技艺与习俗
[
江西省
抚州市
广昌县
]
广昌白莲生产技艺与习俗(第二批省级)莲,属睡莲科,又称荷花,古代亦称芙蓉、芙蕖、菡萏等。广昌白莲种植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始于唐代仪凤年间(公元676-679年),至今已有1300多年。明正德《建昌府志》载:“白莲池在广昌县西南五十里,唐仪凤间居民曾延种红莲,其中数年变为白,于白莲中得金范观音像,后一年,白莲又变为碧”。清同治《广昌县志》也载有“满县花枝放呈祥”的描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详细]
189、
浑浆豆花制作技艺
[
四川省
攀枝花市
盐边县
]
浑浆豆花是盐边县政府授予的盐边名菜之一,源于盐边广大农户,盐边人从古代传承至今,绝大多数都会制作,普及率很高。先将选好的上等黄豆泡胀,用石磨磨成浆,滤去豆渣,在锅中烧开,打去散泡,用盆盛少许熟豆浆备用,将石膏在火中烧白化成水,适量倒入豆浆内冷却,用竹筛紧压,去掉多余的豆水成豆花,把豆花用刀划成块,倒入熟豆浆即成。吃时,用熟油海椒、花椒面、香菜、葱花、姜、蒜、味精等调碟,每人一碟蘸调料食用。浑浆豆花…
[详细]
190、
丰城洪州窑碗泥岭制陶技艺
[
江西省
宜春市
丰城市
]
丰城洪州窑碗泥岭制陶技艺(第四批省级)丰城市洪州窑碗泥岭“古法制陶”技艺是一种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碗泥岭陂下村手工制作的日用陶器,品种繁多、质地坚硬、器形优美、古朴醇厚,是“唐代六大名窑”之一的洪州窑制陶工艺的现实翻版和“活化石”。其技艺流程为:取土、手工捣碎、和泥、揉碾、搓条、盘条、加固胎壁、拍花、晾晒、上釉、装烧。整个流程从取土开始至成品件为期一周。主要产品有:缸、坛、盆、盘、罐、擂…
[详细]
191、
湖口豆豉制作技艺
[
江西省
九江市
湖口县
]
湖口豆豉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湖口豆豉是以优质纯黑豆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它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以其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和“味美香幽、香而不腻,肉松皮酥,入口即化,久煮不烂,久储不霉”之独特风味称具于市,屡获市、省、国家级多项殊荣,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各地(级)新闻煤体不断宣传报导,八六年六月“人民日报”海外版还发表了《湖口豆豉——中华一绝》的专题赞誉文章等影响力,而驰名中外。“中华一绝——…
[详细]
192、
横峰葛粉制作技艺
[
江西省
上饶市
横峰
]
横峰葛粉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葛源葛粉加工技艺历史悠久,系采自山中豆科藤本植物葛的根茎,经水磨而澄取的淀粉。根据《横峰县志》记载:“隋末唐初,苏、冯二姓定居于盛产野葛的溪水源头,就开始采掘葛粉。”因横峰葛粉具有洁白晶莹、消暑祛火、润喉清肺、清热解毒等特点,明、清两朝葛源葛粉曾作为贡品贡奉朝廷。葛根易种,易加工,又是纳凉佳品,有着丰富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卷七记载:“(葛根)味甘、辛,性平无毒。主…
[详细]
193、
铅山柳木蒸笼制作技艺
[
江西省
上饶市
铅山县
]
铅山柳木蒸笼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河口镇历史上被称为江西“四大名镇”之一,素有“八省码头”之称,先人曾用“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扬”、“舟车驰百货,茶楮走群商”来描述河口镇当年经济之发达、市场之繁荣的盛况。河口镇在历史上,曾对江西乃至江西诸省的工商业产生过广泛影响。河口镇经济的繁荣,吸引了四面八方有传统手工艺技能的手艺人前来落脚谋生。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福建省崇安县(今武夷山市)…
[详细]
194、
铅山河红茶制作技艺
[
江西省
上饶市
铅山县
]
铅山河红茶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河红茶全称河口红茶,其得名是因明清时期,中国的茶叶对外贸易进入增长期,而产品多以集散地命名,由于闽赣皖各地名茶俱在铅山河口镇包装集散,然后分销各地,故统聚武夷山脉各产茶地而精制的红茶又名曰“河红”。河红茶是中国最早出口的红茶,受到欧洲上流社会以及皇室的喜爱。河红茶色泽乌润,高山韵香明显、十泡过后会出现薄荷清香;滋味醇厚、甘甜爽滑;汤色红亮、浓郁、清澈、有光圈;杯底香…
[详细]
195、
玉山罗纹砚制作技艺
[
江西省
上饶市
玉山
]
玉山罗纹砚制作技艺(第四批省级)玉山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临浙江,西接安徽,南连福建,素有“两江锁钥”、“八省通衢”、“豫章第一门户”之称,交通通讯很发达。怀玉山脉横贯县境西北部,是赣、皖、浙三省的天然屏障。主峰云盖峰海拔1538米。山高谷深,云遮雾罩,林木葱茏,潭瀑溅玉。这里因古代江右四大书院之一的怀玉书院和方志敏清贫故事发生地而闻名于世。人文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在这莽莽崇山峻岭中蕴藏着丰富的优…
[详细]
196、
鲁菜烹饪技艺
[
山东省
烟台
福山区
]
中国烹饪,由于原材料生产、烹调方法、风味特点的差别,历史上形成“四大菜系”,即:鲁菜、川菜、粤菜和淮扬菜(苏菜)。黄河流域产生了北方的代表菜“鲁菜”;长江流域产生了长江上游的“川菜”和下游的“淮扬菜”;珠江流域产生了南方的代表菜“粤菜”。四大菜系中,形成最早和影响最大的当属“鲁菜”。鲁菜是山东菜的简称,是胶东福山菜与济南历下菜、曲阜孔府菜的合璧,其重要支柱是以烹饪海鲜为代表的福山风味菜肴。在今邱家…
[详细]
197、
广丰洋口海参饼制作技艺
[
江西省
上饶市
广丰区
]
广丰洋口海参饼制作技艺(第四批省级)洋口海参饼,又名排饼,大约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1)已有大规模生产,历来是广丰糖坊业的知名品牌,家喻户晓的平民食品。海参饼原料,以面粉为主,有白糖、面粉、麦芽糖、碱粉等数样,其制作工序,科学而讲究,经过和面、发酵、搅拌、揉匀、切形、蒸烤、成品、熏干、包装即可出售。洋口海参饼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糕点。以洋口镇为中心,全县各地都有饼炉作坊,而且长期生产不衰,…
[详细]
198、
弋阳大禾米粿制作技艺
[
江西省
上饶市
弋阳县
]
弋阳大禾米粿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弋阳大禾米粿(又名“弋阳年糕”)制作的历史久远,据咸丰元年版《弋阳县志》记载:“弋阳大禾谷米白长大”。1991年版记载:“弋阳大禾米粿制作始于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系选用优质纯正、洁白、质软的弋阳特产大禾米,经过三蒸二百锤加工而成,具有洁白如霜、透明似玉、油质发亮、韧性可口的特点”。弋阳人每逢新春来临之际,必有三事:杀猪、打粿、煎米糖。打粿就是打大禾米粿,…
[详细]
199、
樟树四特酒制作技艺
[
江西省
宜春市
樟树市
]
樟树四特酒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樟树四特酒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它是在明清时代的“清江(樟树前称)土烧”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白酒制作技术,是以整粒大米为原料、中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传统的“续米查混蒸、三进四出”操作,老窖固态发酵的独特酿造工艺。此工艺酿制出来的四特酒口感“幽雅舒适、诸香协调、柔绵醇和、悠长回甜”,香味独特,是特香型白酒的代表。1959年,在庐山召开的八届八中全会期间,1总理在…
[详细]
200、
余干县古埠镇盆栽烟花制作技艺
[
江西省
上饶市
余干县
]
余干县古埠镇盆栽烟花制作技艺(第四批省级)余干县古埠镇“盆栽烟花”是一种大型烟花组合,综合了炮竹与烟花的多种技术精华。古埠盆栽烟花系清末民初由第一代传人黄启明发掘传承,至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六十年代,第二代传人黄启明之子黄科喜曾被请到南昌燃放,轰动省城。后来第三代传人黄深泉又进行了改进,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独树一帜的烟花。盆栽烟花制作融合了建筑造型、扎架工艺、雕刻美术、化工火烟等多门工艺技巧。…
[详细]
[上一页]
[第一页]
…
[5]
[6]
[7]
[8]
[9]
[10]
[11]
[12]
[13]
…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