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华北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
上海
江苏
浙江
台湾
安徽
福建
山东
西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华中
河南
湖北
湖南
江西
华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香港
澳门
西北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AAAAA级
AAAA级
AAA级
AA级
A级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各地民俗文化--技艺篇民俗文化
各地民俗文化--技艺篇
[移动版]
921、
从江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
[
贵州省
黔东南州
从江县
]
贵州省侗族的鼓楼、花桥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它们产生于侗族的原始社会时期,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建筑样式。鼓楼是侗寨的象征,也是侗寨兴旺发达的标志,在侗族群众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由简单的干阑式卡房发展而来,结构上采用上下串穿的穿云式整体框架和木构体系。黎平县侗族鼓楼集塔、阁、亭等建筑形式于一体,既有宝塔的挺拔、楼阁的宏丽,又有亭榭的秀美。鼓楼在侗寨中属高层建筑…
[详细]
922、
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
[
山西省
太原市
]
“郭杜林”月饼是被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具有300余年的悠久历史,至光绪年间,郭杜林月饼已享誉山西全省各地,并融入传统的中秋节风俗之中,成为深受民众欢迎的节日礼仪食品。郭杜林月饼名称的来历,山西民间有一则广为流布的传说。相传清初太原城内有一家糕点铺,铺里有三位手艺高超的师傅,分别姓郭、杜、林。有一年中秋前夕,三人因喝酒误了时辰,使和好的饼面发酵了,为避免东家责怪,师傅们急中生智往发酵的面中掺…
[详细]
923、
制扇技艺(王星记扇)
[
浙江省
杭州市
]
我国制扇的历史十分悠久,商代即已出现以长尾雉鸡羽毛制成的羽毛扇。汉代,宫廷流行绢扇,又称“宫扇”。东晋时期,葵扇开始流行。南宋时期,都城杭州成为折扇中心,河坊街附近的扇子巷即当年扇业作坊聚集之地。折扇古称“折叠扇”,又称“撒扇”,收则折叠,用则撒开,撒开后扇面成半规(圆)形,聚头聚尾,故又称“聚头扇”。明代永乐年间,苏州成为折扇中心,出现了李昭、马勋等闻名海内的制扇名家。我国扇类产品主要产于江苏、…
[详细]
924、
烙画技艺
[
江苏省
连云港市
连云区
]
烙画技艺,连云港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很早以前,祖先们就用铁条在木器上烫出各种各样的花鸟,作为家具的一种装饰。在经过千年之后,到现代科学发明了电烙铁,这种民间工艺才从铁条烙画转变为烙铁烫画。烫画给人的一书感觉是:高雅、大方、古典。其特点是:永不变色、永不褪色。我是一名祖传木匠,先是在我父亲的指导下,给别人的橱柜门上烙画,后来用电烙铁烙画,能烙出整篇幅的作品。目前,…
[详细]
925、
东台陈皮酒酿造技艺
[
江苏省
盐城市
东台市
]
陈皮酒是江苏东台市传统名酒,据传源于北宋范仲淹等所制的药酒,始酿于清乾隆年间。选用上等精白糯米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配制而成,配以名贵中药,营养丰富,含多种氨基酸。有“稠绵醇厚,香味独特,落口甘畅,余味悠然”之誉。并有理气开胃,舒筋活血之功能。相传宋朝天圣元年,范仲淹在东台西溪任盐仓监官。时值范母体弱多病,但生性怪癖厌服汤药。侍母至孝的范公一筹莫展,忧心忡忡。为寻求不服汤药而能治病的良方,他八方求医…
[详细]
926、
湘西竹编制作技艺
[
湖南省
湘西州
永顺县
]
竹编技艺历史久远,是传统手工艺的典型代表。它主要分布在永顺县芙蓉、小溪、朗溪、永茂、石堤、砂坝、万坪等乡镇。清朝乾隆时期的《永顺县志》曾有描述:“二三月间,妇女结队,负背笼……”,同治年间的《永顺县志》也有记载:“出则背负篓,援山拾薪……”。这里记载的背笼、篓都是竹编之一种,通过加工,主要编织品有:箩筐、簸箕、米筛、床、椅、篼、凉席等。永顺的竹编技艺,自古以来都是篾匠一代代口传身授,在实践中逐渐掌…
[详细]
927、
南路边茶制作技艺
[
四川省
雅安市
]
南路边茶,又称黑茶、乌茶、边销茶、南边茶、大茶、雅茶、藏茶,产于四川省雅安市,是黑茶的一类,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西北少数民族生命之茶”。清朝中叶,“茶引制”改为“招商引岸制”,雅安及周边产茶县的口岸“批验所”设打箭炉(康定),因成都到该口岸须出南门,遂称此路所产茶为“南路茶”,南路茶绝大多数边销,故又称“南路边茶”。南路边茶制作技艺历经传承发展,从唐宋蒸青团饼茶到明代散装叶茶,明末…
[详细]
928、
建水紫陶烧制技艺
[
云南省
红河州
建水县
]
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建水紫陶,是云南省建水县的传统工艺品。建水紫陶烧制技艺源远流长,始自元末,至今已有九百余年的历史,在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建水紫陶烧制技艺考究,原料中含有特殊矿物质,制作后能呈现紫红色或酱红色。主要工序有泥料处理、塑形、烧制、出窑、磨光等。塑形完全采用手工拉坯的方法,在制好基本形状后,一般要在表面黏贴各种立体装饰,并刻划出各式…
[详细]
929、
永顺土陶制作技艺
[
湖南省
湘西州
永顺县
]
湘西土陶是土家族特有的生活用品,它的生产工序原始产品品种多,式样全。从生产工序和流程上看,它首先要选料,制丕,晒丕,装窑,烧窑等四个重要环节。产品品种主要有,碗、坛子、缸、盐、罐、油灯。选料:选料是第一道工序,是采用当地一种软性石头。将其碾成粉末,过筛后即成。熟料。制丕:将过筛后的,熟料和水揉均,成可塑状即可。制丕时,将丕泥放在转盘上,工匠旋转转盘,用手掐出,具体形状。晒丕:制好的泥丕,安放在一片…
[详细]
930、
大益茶制作技艺
[
云南省
西双版纳州
勐海县
]
大益普洱茶是云南传统名茶,主要产区位于云南省勐海县。2008年,普洱茶制作技艺(大益茶制作技艺)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大益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大类型。大益普洱生茶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未经人工渥堆发酵,但经过加工整理、修饰形状的各种云南茶叶(饼茶、砖茶、沱茶)的统称,或者直接以散茶形式进行存放。大益普洱茶生茶香气纯正、汤色橙黄、滋味浓厚、甘生津快、经久…
[详细]
931、
李氏膏药制作技艺
[
江苏省
淮安市
]
李氏膏药制作技艺,淮安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淮安李氏膏药制作技艺是光绪年间淮安籍中医李廷佐所创制,在治疗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炎等疾病方面疗效显著。淮安地区名医辈出,遗泽丰厚,为膏药熬制技艺的创制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李廷佐出生于中医世家,博览古今医学书籍,研习古今方剂…
[详细]
932、
阜宁大糕制作技艺
[
江苏省
盐城市
阜宁县
]
糕点制作技艺(阜宁大糕制作技艺),江苏省省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由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申报。阜宁大糕,又名玉带糕、一品玉带糕,阜宁地区传统糕类佳品。产于中国散文之乡——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糕片白如雪,柔如云,甜如蜜,卷得起、放得开,入口香甜、滋润细软、营养丰富、老幼皆宜。阜宁大糕十分美味,主要以糯米粉精制而成。清乾隆年间,乾隆南巡江南,住宿淮安府,阜宁县令以糕点进贡皇帝…
[详细]
933、
铜雕技艺
[
浙江省
杭州市
]
杭州铜雕是古代青铜器制造的延续,在吴越和南宋时期得到很大发展,至清代达于鼎盛,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吴越和南宋建都杭州,大量铜艺工匠随之迁入,杭州由此成为全国铜工艺品的重要产区。打铜巷即为铜作坊集中之地,其地名一直沿袭至今。清代同治以后,以“朱府铜艺”为代表的杭州铜雕技艺日趋成熟,经四代相传至今,约有一百三十年的历史。杭州铜雕将传统艺术和现代社会生活完美结合在一起,深受各界赞誉。其产品涵盖了建筑…
[详细]
934、
火绘葫芦技艺
[
北京市
顺义区
]
所谓火绘葫芦,就是利用特制铜针加热后在葫芦上进行烘制,借鉴毛笔笔触的中锋、偏锋、侧锋表现中国画技法的勾、皴、擦、染等表现形式,在葫芦皮面上绘制图画的技艺。火绘葫芦表现内容广泛,人物、风景、吉祥图案、书法等题材都可入画。经过火绘的葫芦,其艺术性大大增加,甚至成为收藏者追逐的目标。牛氏“老北京火绘葫芦”的传承是从清咸丰年间白氏门徒后裔白文三开始的。白文三,字广宁,满族,旗人。文三之父就是咸丰年间火绘名…
[详细]
935、
蒋氏祖传骨伤膏药制作技艺
[
江苏省
淮安市
]
蒋氏祖传骨伤膏药制作技艺,淮安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蒋氏骨伤膏药制作技艺为清朝光绪年间十六年,安东(今淮安涟水)蒋玉成集多年所学,汇百家之长,潜心研究,独创的一种骨伤膏药制作技艺,以手法正骨结合膏药外敷治疗骨伤,历经五代,制作技艺不断传承,现主要流行于涟水县城区及周边…
[详细]
936、
指板琵琶制作技艺
[
江苏省
连云港市
灌云县
]
指板琵琶制作技艺,连云港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手工技艺类项目。琵琶是我国民族乐器中表现力十分丰富的弹拨乐器。它以檀木、红木等硬质木材挖制成半梨型指板,张上桐木面板形成共鸣箱,在面板上安竹制品,作为音位,张四根弦,以“义甲”弹挑发声,由弦经面板、音柱引起共鸣箱振动。其制作材料与乐器结构直接影响乐器的音色、音质和音量。好的琵琶,带有类似金属的明亮而坚实的声音。徐士成原为灌云县淮海…
[详细]
937、
书画装裱技艺
[
江苏省
淮安市
]
书画装裱技艺,淮安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历史沿革与分布情况装裱亦称“装潢”、“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美化和保护书画及碑贴的技术。我国的装裱工艺是伴随着中国绘画的历史而产生的,从现今保存的历史资料看,早在1500年前装裱技术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对于装稼浆糊的制…
[详细]
938、
骨康关节炎症外敷药酒炮制技艺
[
江苏省
淮安市
]
骨康关节炎症外敷药酒炮制技艺,淮安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淮安因处于南北水陆交通交汇的中心,素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称,促进了经济繁荣发展,推动了南北文化交汇碰撞,也吸引了众多医家来淮悬壶济世,形成山阳医派,名医辈出,先后诞生了温病学家吴鞠通…
[详细]
939、
玲珑茶制作技艺
[
湖南省
郴州市
桂东
]
桂东县地处湖南省郴州市东南边陲和三省交界处,座落在罗霄山脉南端。毗邻于革命摇篮井冈山,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份。巍巍罗霄、莽莽群山,造就了革命老区人民这块名优茶生产宝地。全县海拔高度低至294米的湘赣边缘,高至2042米的“八面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多达479座,峰峦竞秀,形态万千,气势磅礴,极为壮观,有民谣云:“上有八面山,下有胸膛山,离天三尺三”,足见其高峻。县城…
[详细]
940、
洪泽湖渔具制作、使用技艺
[
江苏省
淮安市
洪泽区
]
洪泽湖渔具制作、使用技艺,淮安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烟波浩渺的洪泽湖,是我国的第四大淡水湖,水产品丰富,自古就有“日出斗金”之说。独特的地理环境蕴育了独特的洪泽湖文化,洪泽湖渔具制作和使用技艺,便是洪泽湖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渔业生产劳作在洪泽湖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洪泽县三河镇塘埂村西周遗址中发现有距今3000多年的陶质渔网坠。洪泽湖渔具渔法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网类…
[详细]
[上一页]
[第一页]
…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
[最后一页]
[下一页]
特产搜索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