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各地民俗文化--技艺篇民俗文化
各地民俗文化--技艺篇
[移动版]
801、
银铜器制作及鎏金技艺
[
青海省
西宁市
湟中县
]
湟中银铜器可分为银器和铜器加工制品,皆具有藏文化的艺术特色。银器制品工艺精细,图案丰富、复杂,造型逼真,表现手法独特,湟中银器工艺有几百年的悠久历史,素以形薄、光亮、轻柔、质纯等特点而著称,以加工精美而见长,深受各族群众喜爱。鎏金技术是中国古代的发明。方法是把一毫米厚左右的金箔剪碎,放在坩埚中加热至400℃时,放入汞(1)。黄金与1的比例为1:7,加以搅拌后,倒入水中,形成“金泥”。用“金棍”沾“…
[详细]
802、
软陶制作技艺
[
江苏省
连云港市
海州区
]
软陶制作技艺,连云港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美术类项目。海州软陶捏塑主要工具:大小不一塑刀、细丝、剪刀、美工刀、擀面机、电烤箱、丙烯颜料、画笔等相关工具。海州软陶与面塑有相通之处,不乏按照面塑手法去展示海州软陶捏塑作品,把传统手工艺和现代创意手工艺相结合,不断创新和展现地方特色。其中包括:《国色天香》、《福星高照》、《欢天喜地》、《印度女郎》、《马上封候》、《关公》、《功夫熊猫》、…
[详细]
803、
福山大面制作技艺
[
山东省
烟台
福山区
]
整理者揣志国福山大面是烟台三大风味面食之一,是山东传统风味名吃,与兰州拉面、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并称为中国“四大面食”。福山大面历史久远,但到底源于何时尚待进一步考证。据说福山大面最早是用香油浸泡过的砂陶碗来盛的。明代程敏政在《面食行》诗中写道:“傅家面食天下功,制法来自东山东。美如甘酥色莹雪,一匙入口心神融。”《福山县志》记载,坐落于福山城东门里的“吉升馆”,就是因经营福山大面而出的名。福山大…
[详细]
804、
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
[
北京市
顺义区
]
天福号始创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山东掖县人刘凤翔带着孙子即第二代传人刘抵明来京谋生,在西单牌楼东北角开了一家酱肉铺,即天福号酱肉铺。师徒二人反复研磨酱肘子的制作工艺,研究出一套与众不同的酱制方法,即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2008年,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天福号是中华老字号之一,天福号的酱肘子是其独具特色的产品,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皮不回性、浓香醇…
[详细]
805、
钧瓷烧制技艺
[
河南省
许昌市
禹州
]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有着中国五大名瓷之首的称号,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被称为国宝、瑰宝。钧瓷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钧瓷器品乳光莹润,似玉非玉胜于玉;质地淳厚,开片声似琴如铃;色彩奇幻,意境幽远绝世无双。钧瓷烧制技艺就是在钧瓷的制作和传播过程中不断发展形成的,它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2008年,钧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
[详细]
806、
辑里湖丝传统制作技艺
[
浙江省
湖州市
南浔区
]
辑里湖丝,又称“辑里丝”,因产于南浔镇辑里村而得名。有史料记载,南浔辑里村自元末成村便产湖丝。在明代已初露头角的南浔辑里丝,到了清代因质优而“名甲天下”,江宁、苏州、杭州三织造在每年丝季都前往南浔大量采办生丝。清康熙时织造的九件皇袍,就是指名选取辑里丝作经线制成的。1851年南浔辑里村产的生丝参加在英国伦敦举办的首届世博会,夺得金银大奖。南浔当地所用的传统丝车,主要是明清时期改进后定型的木制三绪缫…
[详细]
807、
苏州装裱技艺
[
江苏省
苏州市
相城区
]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术类项目。起源于宋元、兴盛于明朝。明宣德后,装裱重心渐转移苏州,吴中书画及装裱修复名家辈出,技艺不断发展成熟。嘉靖年间,已有“吴装最善,他处无及”的赞誉,被称为“宣和装”,亦称“吴装”。现主要分布于苏州古城区,历史上曾影响辐射全国,波及海外,其中北京、上海、扬州等地所受影响较大。可分为三类:一是裱式简易的“红帮”,二是专裱普通书画的“行帮”,三是专为书画名家和…
[详细]
808、
嵊泗海洋渔民服饰制作技艺
[
浙江省
舟山市
嵊泗县
]
嵊泗海洋渔民服饰制作技艺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嵊泗的渔民服饰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它的风格形成与海岛特殊的劳动生产条件及社会地理环境息息相关。渔民服饰,一般可分为生产服饰、生产生活共用服饰两大类,以及鞋袜、服装镶嵌、挂件、图案等几类,渔民服饰是渔民长年在海上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由于嵊泗列岛独特地理位置,这里古时地处吴越交界之处,因而嵊泗列岛的渔民服饰也受吴越古风的影响,这里冬…
[详细]
809、
苏式红木小件制作技艺
[
江苏省
苏州市
]
苏式红木小件制作技艺,苏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项目。苏式红木小件,自古以来,名闻海内。1956年苏州市有关部门在整修虎丘云岩寺塔时,在塔内就发现了五代时期的楠木藏经相和小木塔各一件。这两件文物,一方制,一圆制,制作规范极为典型。宋高宗迁都临安后,杭州和苏州成为经济文化的发展…
[详细]
810、
常熟花边制作技艺
[
江苏省
苏州市
常熟市
]
常熟花边是我国著名的手工艺品之一。近百年来,它以鲜明的地方特点和精湛技艺,蜚声国际市场。20世纪初,常熟花边从本市浒浦、大义两个乡镇首先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建国初期,已有花边绣娘5万余人,花边商行300多家。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发展到全市乡乡镇镇都有花边发放站,绣娘队伍达到16万人。母女传习、姐妹同学、妯娌互教、姑嫂相授,绣花边的场景成为一幅常熟特有的人文风情画,深深地印刻进了几代常熟人的记忆深处…
[详细]
811、
苏州碑刻技艺
[
江苏省
苏州市
]
苏州碑刻制作技艺源于中原,历史悠久,以精巧细致、格式独特、内容丰富、独树一帜,市区是其发展的中心区域。据史料记载汉代有《外黄令高君碑》三国《孙王墓隧道碑》,晋代《天台五百尊者图碑》等等,由于这些碑系书家书丹上石刻匠刻之,因为无原迹比对,碑刻好坏全在刻工熟练、细致程度,碑刻技艺尚处在萌芽状态。至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苏州碑刻开始由实用性向艺术性方向转化,其碑刻制作技艺开始成熟。今见於著录的宋代碑刻…
[详细]
812、
溧阳乌饭酒制作技艺
[
江苏省
常州市
溧阳市
]
乌饭酒为溧阳市的传统名酒,和金坛于酒、德州卢酒、四川郫筒酒、绍兴酒、湖州南浔酒、常州兰陵酒、苏州陈三白、金华酒、山西汾酒并列清代十大名酒,曾被乾隆皇帝钦点为贡酒。据传乌饭酒兴起于东汉,鼎盛于清代,清袁枚《随园食单.茶酒篇.溧阳乌饭酒》记载:“生一女,必造酒一坛,以青精饭为之,俟嫁此女,才饮此酒”,青精饭即为乌饭,当时乌饭酒在溧阳一带广为流传,是当时“女儿红”的主要酒种之一。乌饭酒质能胶口,香闻室外…
[详细]
813、
连云港竹编技艺
[
江苏省
连云港市
赣榆区
]
竹编技艺,连云港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技艺类项目。竹编技艺是运用竹子作为原料,编制出各类器具的过程和方法,在我国有着南方山区非常普及,且传承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多用于家庭器具和农耕使用。竹编技艺在连云港的传承历史已有150多年历史。清朝末期的腐败导致胶东半岛民不聊生,竹编艺人王方永流落到赣榆县城西镇岗东村。正巧,这个镇有几大片竹林,成就了竹编业的天然原料,也成就…
[详细]
814、
唐白瓷烧制技艺
[
河南省
洛阳市
涧西区
]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鼎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制瓷业的发展,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尤其是洛阳周边的制瓷窑场出现了空前的兴旺发展。唐白瓷烧制技艺始创、发展、传承于河洛地区,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开创了中国陶瓷制作“南青北白”的历史,被称作中国古陶瓷文化的“活化石”。唐白瓷烧制技艺创于北魏,盛于唐,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唐代早期,巩义窑掌握成熟的白瓷烧制技艺…
[详细]
815、
瑞安老酒汗传统酿制技艺
[
浙江省
温州市
瑞安
]
老酒汗最早出现在宋代,至今已逾千年历史。老酒汗酿造技艺完全不同于其它白酒酿造技艺。老酒汗采集黄酒煎酒时所产生的酒精汽而得,因江浙一带称黄酒为老酒,故名。只有发酵状态良好的黄酒醅才可出产老酒汗。瑞安老酒汗酿造技艺主要体现在选料、制曲、落缸和煎酒技艺。技艺传承不仅依靠师徒之间的言传身教,还要凭悟性和长期实践的经验积累才能掌握。根据《温州市志》记载,清同治十年(1871年)瑞安籍名侍郎黄体芳曾以老酒汗作…
[详细]
816、
焦溪米酒制作技艺
[
江苏省
常州市
天宁区
]
焦溪地处江南平原的鱼米之乡,土壤肥沃,质地疏松,加上气候温润,降水充沛,稻米品种十分优质,这些自然条件为米酒酿造提供了天然材料。据历史文献记载,自唐代,焦溪人家就有在冬至以后酿米酒的习惯。唐代“把酒话桑麻”和“樽酒家贫只旧醅”的诗句,也描述了当时农家自酿自饮和用米酒待客的风俗。旧时,米酒一般都是家庭酿造,其酿法也是代代相传。首先,要挑选颗粒饱满,无虫无秕、色泽鲜亮的糯米,去除米中杂质,确保原料米纯…
[详细]
817、
海州辣黄酒酿造技艺
[
江苏省
连云港市
海州区
]
海州辣黄酒酿造技艺,连云港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技艺类项目。海州辣黄酒是中原黄酒中的古老品种与典型代表。它的产地古海州渔盐富饶,山民、渔民、盐民环山群居,使得海州辣黄酒十分畅销,并逐步流传至苏北乃至全国。海州辣黄酒口味醇和、爽口,属于中性,主要工艺流程有:精选糯米—浸透—蒸煮—冲凉—入缸—加笨曲—发酵—封缸发酵—压榨—取备清液—蒸煮消毒—装坛—储存堆放—二次发酵(加入辛辣作物萃取…
[详细]
818、
金华酒传统酿造技艺
[
浙江省
金华市
金东区
]
金华酒是中国传统名酒之一,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酿造技艺,清洌甘醇的色味,养生益体的功效,在我国众多黄酒系列中别具一格。金华酒的酿造技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白醪酒”,改进了早期黄酒的曲糵酿造技艺,采用糯米为原料,以白蓼曲为糖化发酵剂,并首创泼清、沉滤等工艺,提高了酒汁,延长了贮存期。唐宋时期,金华酒的白曲酿造技艺日趋完备,其中的“瀫溪春”和“错认水”以酒色清纯,甘醇似饴,成为白曲…
[详细]
819、
孟河中药香囊制作技艺
[
江苏省
常州市
新北区
]
孟河中药香囊发源于常州孟河古镇,是孟河医派中医理论与传统香囊文化相结合的一种兼具防病治病、保健养生和装饰作用的传统中医药产品,现由常州广益中医门诊部有限公司(孟河医派名医堂)进行传承和保护。孟河医派延绵传承至今已有近400年,是我国目前传承历史最长、传人最多、学科最齐全、影响力最大的中医流派之一。在孟河医派的中医治疗体系中,一直有使用中药香囊防疫治病的传统,香囊与中医药的结合,使得香囊成为一种防治…
[详细]
820、
装裱修复技艺(苏派装裱技艺)
[
江苏省
常州市
]
传统书画装裱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装裱艺术始于晋代,历唐至北宋已达到一定水平,被称为“宣和装”。明宣德以后吴中书画名家辈出,“苏裱”的影响跃居全国之首,号称“吴装”。常州作为吴国落城地,文人频出,推动了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的发展,明清时期装裱艺术就已成熟。有绫裱、绢裱、纸裱的选择;形式又有全绫、半绫、边绫等区别;做工还有挖、嵌、镶、补等手法。选材精良、配色素雅、装制贴切、整旧得法、形式多样、裱工…
[详细]
[上一页]
[第一页]
…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