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各地民俗文化--技艺篇民俗文化
各地民俗文化--技艺篇
[移动版]
741、
沪派古籍修复技艺
[
上海市
普陀区
]
古籍修复技艺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绢帛上即有修改挖补的痕迹。这是最早的古籍修复技艺的雏形。北巍《齐民要术》中,已出现对古籍字画修复的文字记载。唐代,随着书画分离,形成了各自的装帧形式,古籍修复随之成为一门独立的技术。宋代印刷术的发展进入高速期,古籍修复技艺也变得更加成熟。晚清至民国,由于中国地域广阔,自然地理条件与人文环境的差异,全国形成沪派、苏派、扬派、京派、蜀派、徽派、岭南…
[详细]
742、
古代家具修复技艺
[
上海市
虹口区
]
古代家具是中国传统工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家具以木材制作为主,现在传世的多为明清两代所作。上海博物馆古代家具修复的师傅可以追朔到陆产良先生。他经营红木小件,为古玩商和收藏家制作、配制红木底座、匣盒,兼及古旧家具的修配,手艺精湛,在行内享有盛誉。之后有他的儿子陆兴兴,擅长红木小件制作,所配的文物底座结构合理、造型流畅。同时还有林富生,善于大件(红木家具)制作,手艺高超,特别擅长根据工艺需要…
[详细]
743、
蓬莱小面制作技艺
[
山东省
烟台
蓬莱区
]
整理者李慧莹蓬莱小面具体起源于何时已无从查考,但它有个重要的传人,就是清末民初的衣福堂。因他做的蓬莱小面最正宗,人们又称蓬莱小面为“衣福堂小面”。衣福堂制做的小面用料和做工极其考究,故供应量不大,每晨仅售百碗,因做工考究、味道鲜美而远近闻名,常有蓬莱城里人及外地客商因吃不上衣福堂小面而为憾事。现如今,蓬莱小面已经遍布蓬莱城乡,并发展到外地,这一传统名吃也成为婚宴、寿宴、早餐等常备面食。蓬莱小面量小…
[详细]
744、
神仙酒酿造技艺
[
上海市
宝山区
]
白酒,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世界八大蒸馏酒之一,由淀粉或糖质原料制成酒醅或发酵醪经蒸馏而得。酒质无色(或微黄)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经贮存老熟后,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按香型分,上海神仙酒属于浓香型白酒,是上海目前唯一的地产白酒。白酒制作大致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酒,但各地制酒技艺又有…
[详细]
745、
石库门里弄营造技艺
[
上海市
黄浦区
]
石库门里弄兼容了江南传统民居合院式格局和欧洲联排式住宅毗连形式,是上海地区特有的一种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样式,主要分布在上海市中心的卢湾、黄浦、虹口、闸北、静安、徐汇等区,其中以卢湾区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石库门里弄营造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上海租界,是由中国传统匠帮营建,专供华人居住的联排简屋,取名为“里”。随着租界外商建筑洋行进入,营造方式发生变化,1880年诞生了第一批上海近代营造厂,标志了石库门…
[详细]
746、
周村烧饼制作技艺
[
山东省
淄博
周村区
]
山东省淄博市的周村素以古商埠闻名天下,周村烧饼也同样享誉华夏。周村烧饼源于汉代,成于晚清。清光绪末年,周村聚合斋烧饼铺在吸收和改进胡饼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制作出了薄、酥、香、脆的大酥烧饼——即今天的周村烧饼。1904年,周村被清政府特辟为商埠对外开放,为周村烧饼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2008年,周村烧饼制作技艺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周村烧饼以小麦粉、白砂糖、芝麻仁为原料,以传统…
[详细]
747、
直隶官府菜烹饪技艺
[
河北省
保定市
]
直隶官府菜系肴是古城保定珍贵的文化遗产。清代、民国以来,直隶官府菜肴和烹饪技艺发展迅速,形成了我国北方菜肴的主要代表之一,成为河北菜肴的主要起源地和重要组成部分。保定是一所历史文化古城,地接京津,咽控南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直隶官府菜是伴随着保定地区物产的逐步开发利用,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演变,而产生、发展和提高的。从春秋战国到元、明、清,以保定府为中心形成的官府菜肴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低到…
[详细]
748、
打(造)船技艺
[
上海市
奉贤区
]
打(造)船技艺起源于商代(木板船的出现),至明朝永乐年间,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打船技艺因其地理特殊性,在上海主要分布在奉贤四团、南汇大团、金山石化、宝山吴淞等沿海地区。打船式样包括:丝网船(麦钓船)、蒲鞋头船(河划子)、罱泥船(农船)、出海捕鱼船(舢舨船)、驳船、水船等。木船的制作过程如下:1、选料;2、制船底;3、撑梁板;4、立木板;5、装三块旁板;6、封横板;7、装头千斤;8、制梢角;9、装…
[详细]
749、
丰县渊子土陶制作技艺
[
江苏省
徐州市
丰县
]
丰县渊子土陶制作技艺,徐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丰县渊子土陶制作技艺始于商末周初,盛于漫长的农耕时代,具有悠久的历史。因其技艺独特,制品色泽艳丽,手感光滑,种类多、质地好、用途广,丰县渊子土陶技艺被代代相传,直至今日,丰县渊子土陶制品仍被人们所称道。丰县渊子土陶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梁寨镇,集中在渊子周围的南集、红楼、黄楼、腰里王和夹堤等村。上世纪80年代之前,渊子附…
[详细]
750、
邳州八义集臭豆乳制作技艺
[
江苏省
徐州市
邳州市
]
邳州八义集臭豆乳制作技艺,徐州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乾隆年间,邳州八集街农民刘祥胜以做豆腐谋生。一次当地接连数十天阴雨绵绵,刘祥胜做出的豆腐无法出售,只好放在豆腐坊里。但豆腐房里温度很高,没过几天豆腐上就长出了白毛,刘祥胜担心豆腐变质,生意折本,就用盐腌制。腌制几天后,见豆腐块色彩鲜亮,略有臭味,就吃了一口,觉得臭中带香,越吃越香,于是上街喊卖,很快就销售一空。后…
[详细]
751、
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
[
重庆市
涪陵区
]
“榨菜”一词最早出现于清朝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由重庆涪陵商人邱寿安命名,意为“经盐腌榨制过的咸菜”。据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涪州志·物产》中关于“包包菜”的记载,以及有关的民间传说推测,今涪陵区境内最晚在公元18世纪已出现青菜头(即包包菜)的广泛种植和加工成咸菜供家庭食用,风味独特,是众多咸菜制品中的珍品。重庆涪陵具有特殊的地理条件,涪陵区地处三峡库区,长江、乌江交汇于城区,依…
[详细]
752、
古建筑营造(木斗拱)技艺
[
江苏省
连云港市
海州区
]
古建筑营造(木斗拱)技艺,连云港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技艺类项目。古海州在全国地域形态中属于中东部地区,按长江划分通常将长江以北称为“北方“,长江以南称为”南方“,单从海州地区的建筑风格方面来讲也有所区分,北方的建筑称”京式“,南方的建筑称”苏式“(以营造法原为蓝本)。京式建筑、苏式建筑两种风格区分之处主要体现于:京式建筑的营造性质严禁、气势宏伟、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彰显皇家王者…
[详细]
753、
王氏中药黑膏药制作技艺
[
江苏省
连云港市
灌南县
]
王氏中药黑膏药制作技艺,连云港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医药类项目。王氏中医黑膏药,主要以中医外敷内治疾病为主,开展的项目有:外科杂症、带状疱疹、肿毒痈疽等,颈椎病、肩周炎、腰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关节炎、跌打损伤后遗症、面神经麻痹、小孩遗尿、腮腺炎等。并将中医治病机理融汇贯通,在此基础上,坚守中医药的传统技法,将中药的炮制、鉴定、膏药制作和运用,紧密同实际临床相结合,使得中医药发扬光…
[详细]
754、
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
[
上海市
]
石库门是一种融汇了西方文化和汉族传统民居特点的新型建筑。上海石库门里弄住宅起源于清同治年间,19世纪70年代在里弄木板房的基础上改建而成,逐渐发展,距今已有一百余年历史。上海石库门里弄住宅起源于清同治年间,19世纪70年代在里弄木板房的基础上改建而成,逐渐发展,距今已有一百余年历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卢湾城区史》执行主编马学强说,在编写城区史的过程中,研究者从申报和老洋行档案中…
[详细]
755、
灰豆腐制作技艺
[
山东省
烟台
栖霞
]
整理者李朝莉栖霞灰豆腐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关于灰豆腐的来历,在当地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传闻:早年间,在栖霞街上有一小户人家,男主人常年在外务工,家中主妇除了干农活外,还不辞辛苦推豆腐卖。一天中午,主妇上街卖豆腐前,留下一块豆腐放在一木盘上准备回家自用。傍晚时分,卖完豆腐回家,发现磨子上的木盘不见了,豆腐也不翼而飞,主妇好生奇怪。此时,只听房梁上传来猫叫声,抬头一看,两只猫正在房梁上追逐嬉戏。“难道是…
[详细]
756、
糯米陈酒酿制技艺
[
江苏省
南通市
海安市
]
酿造酒酿造技艺(糯米陈酒酿制技艺)扩展清道光十年(1830),无锡高车渡商人蒋文枢来到海安开办蒋鼎新酱园,研制出糯米陈酒,世袭五代至玄孙蒋士达、酿酒大师张正华。1956年,蒋鼎新酱园实行公私合营,易名海安酱醋厂(国营海安酿造厂),张正华同时进厂,将酿造糯米陈酒的技艺嫡传其子张志茂和名徒陈健,推出糯米陈…
[详细]
757、
小绍兴白斩鸡制作技艺
[
上海市
普陀区
]
小绍兴地处云南南路美食街南端,创始于1943年,创办人是章润牛、章如花兄妹。“小绍兴”这个店名是顾客喊出来的,最早为粥摊,摊主章润牛,16岁时与妹妹章如花随父从浙江绍兴逃荒来沪,在西新桥附近(即现在的云南南路)栖身,后兄妹俩省吃俭用,积攒了点钱,于1946年在云南南路61号茶楼底下的弄堂口,用两条长凳、三块铺板摆了个鸡粥摊,因老板和主要操作师傅均系绍兴人,故人们给它取名为“小绍兴鸡粥店”,经过几年…
[详细]
758、
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石头建筑营造)
[
江苏省
连云港市
]
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石头建筑营造)(扩展),连云港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技艺类项目。没有泥浆与砂砾的填充,仅凭一块块石头之间构成的完美力学支撑,就能够盖起一幢幢历经500多年风吹雨打而不倒塌的房屋,这不得不让人赞叹古人的智慧。连云港独具特色的石砌房技术,已经传承了500多年。在山腰之上选择一块山地,然后打窝,再用铁锤一点一点的将铁锲打入其中,将大块大块的石料取下来,再用木楔与铁锲将…
[详细]
759、
汝瓷烧制技艺
[
河南省
平顶山市
汝州
]
宋代有五大名窑之说,即“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宋代五大名窑的形成和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中国的陶瓷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在五大名窑中,汝窑为魁,汝瓷是宋代汝窑烧制的青瓷统称,是宋代皇室御用之物,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珍宝。在2011年,汝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汝瓷烧制技艺—盛名却短暂汝瓷记忆—宋盛宋灭追溯汝瓷烧制技艺的历史,可从出土的已考证的实物证明,汝窑始于唐,盛于宋。宋哲…
[详细]
760、
致美斋广式调味品制作技艺
[
广东省
广州市
]
致美斋牌系列调味食品产品历史悠久,生抽王、天顶头抽、糯米甜醋等更是广东特色食品之一。致美斋产品目前除在广东省深受欢迎外,还行销全国各省市和地区,远销东南亚诸国,甚至在欧、美等地。致美斋酱园是中国名酱园之一,是专营生产、销售酱油等调味食品系列产品的中华老字号。致美斋自明朝万历年间(1608)创号至今,已达400多年历史,其生产的传统酱油产品闻名遐迩,同治《番禺县志》记载:“然丸散行之陈李济,酱料行之…
[详细]
[上一页]
[第一页]
…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