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民俗文化--技艺篇

淡水客家凉帽制作技艺
  戴凉帽是客家人的一种穿戴习俗,北宋年间就有苏东坡的“苏公笠”的记载,至今约有1000年的历史。相传北宋年间,苏东坡被贬惠州,有一天见爱妾王朝云顶着烈日在花园里打理花草,为了爱妾不受日晒雨淋,就在当时竹笠的基础上,在中间开一孔以适应发髻的凉帽给她用。人们纷纷效仿,于是成了后世的客家凉帽。淡水客家凉帽在历史凉帽的传承中经过改进和优化,形成了本地的特色。淡水客家凉帽是用薄薄的竹蔑片编织而成,外形颇似平坦…[详细]
大良鱼灯制作技艺
  清末民国,顺德时和年丰之际,大良鱼灯会名动一时,成为与佛山秋色、沙湾飘色齐名的盛会,鱼灯制作技艺也备受推崇。大良鱼灯最显著的特点,是仿真度高。像真度高低与否,直接体现艺人技艺的高低,精湛艺人制作的鱼灯,骨架大小、鱼鳞颜色恍如真鱼,清代诗人评论鱼灯时,曾多次强调灯形的逼真:“行过溪桥光照水,双双鳞影误真鱼”,能让“世人真假都难辨”。有关鱼灯制作技艺的比赛,也以精细度、逼真度作判断胜负的重要依据。正是…[详细]
双皮奶制作技艺
  洁若凝脂的双皮奶,上层奶皮甘香浓郁,下层奶皮滋润可口,其色、香、味可用“甘香酥滑奶双皮,玉液凝脂润雪肌”来形容。双皮奶最迟创于清末民国年间,据说由大良迎恩市其记奶品店创制。后来双皮奶制作的店家董孝华在大良华盖路开设民信牛奶店,并将技艺传予董兆祥、董洁文。20世纪50年代,董洁文在大良华盖路开创仁信双皮奶店。双皮奶的制作工艺基本现在仍是手工操作,一份合格的双皮奶,全程需一个半小时。其工序流程大致为:…[详细]
伦教糕制作技艺
  晶莹雪白、爽口清甜的伦教糕,有“玉洁冰清品自高,甜滑爽韧领- ”的美誉。伦教糕之名,在清代即已在顺德和广州流传。咸丰版《顺德县志》载:伦教的蒸糕驰名远近,前明士夫每不远百里,泊舟就之。伦教华丰圩桥旁,有一家制作糕点的著名店铺,因店铺旁的河底有石,沁出清泉。店家取清泉作糕,澄清去浊,非他人所有。后改用白砂糖制作,并改以泰国或越南白米为原料,磨浆、过滤,使米浆洁白幼滑。伦教糕的制作工序,繁杂费时。因为…[详细]
新田手工粗布制作技艺
  晋国古都侯马(古称新田),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最南端,汾河、浍河交汇处,是中华文明发源地,这里土壤肥沃,人杰地灵,商阜汇聚,历史上曾是晋南服装业繁荣发展的集中地。民国初年,当地的土布制作已成多元化,花色品种发展至十余种,闻名周边县市。新田手工土布织造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经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染、沌线、落线、经线、刷线、作综、闯杼、掏综、吊机子、栓布、织布、了机等大小72道工序,以22种基本色线可…[详细]
粥水制作技艺
  粥水制作技艺是一种使用符合一定标准的肉鸡、脱核红枣、玉竹片、生姜片、泰国香米等多种原材料,经过飞水、隔渣等多个步骤,制成的一种独特粥水火锅。制作技艺的初步形成出现在19世纪中后期。顺德民妇欧阳氏在日常 中摸索出粥水的制作工艺,之后传予女儿欧阳焕松和欧阳焕燕。欧阳焕燕在制作粥水菜肴时注重原料的选择和制作流程的规范,逐步形成顺德粥水制作技艺。20世纪中期,陈老太拜欧阳焕燕为师,将粥水与火锅进行结合。制…[详细]
农(渔)船制造技艺
  江南水乡,河流密布,农(渔)船便成了农民们最便捷交通运输工具。其起源至少可追溯到七千年前河姆渡人使用的独木舟时,后历经发展,它的制造技术在唐代时已相当成熟,到明代时则基本定型,用途也更加广泛,如有载货的、乘客的甚至用于作战的等等。高桥的农(渔)船制造秉承了传统技术工艺,质量优、信誉好,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至八、九十代在宁波市各地享有盛名,其制造的农(渔)船被农民们称之为“鱼龙”,有的还在每年立春那…[详细]
糖瓜制作技艺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二十三,糖瓜粘,灶王爷要上天”。每年腊月二十三,举行祭灶的仪式,称为“祭灶节”、“送灶”或“辞灶”。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他端坐在百姓家里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的生活起居、善恶行径,待到每年腊月二十三,便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所以人们都要祭灶,并用又粘又甜的糖瓜祭祀灶王,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祭祀时,将供奉一年的灶神像揭下,焚化,算是送祭升天…[详细]
蠓子虾酱制作技艺
  蠓子虾酱是胶东沿海极富特色的海鲜调味品,因其是以蠓子虾为原料腌制的故称蠓子虾酱。蠓子虾生活在沿海淡水与海水混合的海域,其产地主要分布在威海、荣成、烟台、青岛等沿海海域,其中在荣成市沿海镇村分布广泛,如虎山、成山、俚岛等乡镇,都有相应数量的蠓子虾海域。蠓子虾酱的生产工艺在战国时期形成雏形,在秦汉时期分出步骤并基本确立,到元明清时代蠓子虾酱制作进入了发展繁荣的阶段。大清雍正年间荣成蠓子虾酱被登州知府作…[详细]
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艺
  海草房民居,最早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沿海先祖用海草筑巢而居;从秦汉至宋金时代,它的制作技术有了进步,形成基本格局,被划定为生成期;到元明清时代,成为繁荣发展阶段,奠定了荣成沿海区域海草房民居群落基础,成为胶东沿海最具特色的生态民居。位于荣成市港西镇的巍巍村,是海草房民居历史较远、保存较好、数量较大的海草房民居古村落,有着技艺精湛、经验丰富的制作工匠及苫匠,并代代传承至今。海草房民居制作整个过程…[详细]
威海锡镶技艺
  威海锡镶技艺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发祥于清光绪末年,二三十年代蜚声海内外,兴盛于英国租占威海卫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度萧条,解放后开始复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达到鼎盛时期。锡镶茶具系将锡合金冶炼、铸制、锻打、镂雕、焊接成各种图案之后,再镶嵌于江苏宜兴紫砂茶具或山东博山茶花具之上,最后经过打光而成的精巧美观的实用艺术品。茶具的镶饰部位讲究,锡片图案美观。如茶壶多镶饰在壶嘴、壶身、壶盖、壶颈处。壶盖图…[详细]
鹿鸣茶制作技艺
  宜宾茶史有根可挖,说来话长。这里,五尺古道就是茶马古道,千年茶树至今犹在,原驻僰族制茶进贡,秦人取蜀学会饮茶,唐代饮茶风行于世,宋代已经茶马互市,名优产品层出不穷呀!宜宾自古就是茶乡。宜宾县黄山、高县汉王山的古茶树,历经岁月沧桑,今犹生意盎然:苍劲的枝干,斑驳的苍苔,让人感知茶树的年龄,触摸久远茶事的信息。川南的水土气候宜人,特殊的茶树落地生根,茶马古道便油然而生。宜宾作为枢纽,可连通藏滇黔粤,茶…[详细]
天柱山瓜蒌籽制作技艺
  潜山县是天柱山瓜蒌籽的发源地,产于潜山县的天柱山瓜蒌表面洁净、双边微凸、子粒饱满,长宽比为1.5~2.3。采用传统工艺加工后,粒籽均匀,入口咸(甜),破壳后子仁鲜美,润脆可口,香、咸(甜)纯正,具有该品种特的风格,气味。是天柱山名优特产。天柱山瓜蒌籽不仅是可口的待客珍品,还是理想的旅游食品。《本草纲目》卷十八载:瓜蒌“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止消渴、利大便、消肿疮毒”瓜蒌籽炒用:“补虚劳口干…[详细]
天柱山茶制作技艺
  潜山县种茶历史悠久,茶叶生产始于秦汉,盛于唐宋。潜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1980年名茶创制起步,农业局成立名茶小组,安徽农学院茶叶系著名教授陈椽现场为潜山创造的名茶“天柱剑毫”定型命名,1985年“天柱剑毫”参加南京全国名茶评比会,以“品质优异、风格独特”名列榜首,被评为“中国名茶”,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主产于国家风景名胜区天柱山周围的十个山区乡镇,生态环境优越;选用潜山县境内的适…[详细]
桑皮纸手工制作技艺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汉代,潜山就生产皮纸,迄今已有1770年的历史,是当地的土特名产。该纸因产生于汉代,又称为汉皮纸,主要产地在龙关、槎水、黄柏、官庄、后冲、毛尖山等地,年产量逾三百万刀,规格分“大汉、中汉、小汉”三种,全为手工工艺生产,工艺流程为选料、蒸煮、拣皮、制浆、帘捞、焙烤等,特点是柔嫩、拉力强、不断裂、不褪色、防虫、无毒性、吸水力强,该纸主要用于书画、裱褙、典籍修复、包装、制伞和文化工…[详细]
大英深钻汲制技艺
  大英卓筒井深钻汲制工艺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世界石油钻井之父”、“开创了机械钻井的先河”。卓筒井古老的深钻汲制工艺沿袭了宋代钻井、制卤、晒卤、(滤卤)、煎盐的制盐工艺流程,堪称华夏一绝。一、钻井:以绳式顿钻钻井方法,既搭一长方形木架,利用杠杆原理踏起吊在杠端的大铁棒(铁棒下端如碗口大)。二、取卤:井打好之后便用大楠竹去节后下到井下搁开淡水,然后利用花车上的放蔑将吸卤筒放到井下将卤水盛满,…[详细]
朱汉手工地毯制作技艺
  地毯是一种历史悠久、世界性的产品,最早以动物毛为原料编织而成,可铺地、御寒湿及坐卧之用。地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以前的中东巴比伦王国、苏美尔王国和亚述王国。在我国,早在1800多年以前的西汉时代,就根据暖席(地毯)的不同工艺,将其明确分为“毯”和“毡”,对此古籍中也有论述,《说文》曰:“蹂毛成片故谓之毡”。《物原》曰:“毯,毛席也,上织五色花”。即毡是用羊、牛等毛经湿热、挤压成片状以铺用。毯…[详细]
琉璃烧制技艺(山西)
  琉璃即低温铅釉陶,通常用于建筑装饰。铅釉陶于西汉时期就已出现,只烧制一些生活用器和随葬的俑,到唐代时烧制出了今人所称的“唐三彩”,宋代以后,其成就主要体现在建筑琉璃的生产上。山西是我国琉璃的主产地,其琉璃艺术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千余年来,这一行业相承不衰,留下许多优秀作品,其分布之广,匠师之多,在全国居于前列,是我国琉璃艺术之乡。历史上的琉璃多用于宫殿、陵寝、寺院、庙宇、宝塔等建筑上,使得这类产品具…[详细]
陈村粉制作技艺
  陈村粉的制作,可追溯至民国年间的顺德陈村人黄但。黄但曾在多间粥粉店帮工学艺,后在南海西樵官山落脚,在陈村人李姓老板的粥粉店做工蒸河粉。约在1927年,黄但带着一门制粉手艺,回到陈村,因制粉精良而称著,又因“但”与“旦”一字音形相近,陈村人都习惯称黄但为“粉旦”。陈村粉制作从选米、洗米、刷米、浸米、磨米到调浆,均别有讲究。洗米要把米放在盆里狠搓十多分钟,然后再泡。洗米、刷米、浸米的时间,握力度、时间…[详细]
会泽斑铜制作技艺
  会泽斑铜工艺流传于曲靖市会泽县,迄今己有300余年历史。1914年,会泽斑铜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银奖。其后,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国家,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选料是斑铜加工工艺的关键,会泽斑铜对原材料的要求非常高,精选会泽、东川一带出产的天然铜(含铜量100%)为原料。用粟炭温火冶炼生斑,待纯铜原料烧红略显白色时取出,进行手工锻打,然后对初成品手工打磨、抛光,最后进行精加工。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