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各地民俗文化--技艺篇民俗文化
各地民俗文化--技艺篇
[移动版]
641、
并州刀剪制作技艺
[
山西省
太原市
万柏林区
]
并州剪刀亦称“并剪”、“并翦”,《今日太原》第二十章《名土特产》中记载:“并州刀剪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以刀口犀利、钢水分明、锻造坚固而著称于世。在唐、宋时代,并州刀剪的生产,有相当规模,现今大、小铁匠巷,大、小剪子巷,就是当年生产的集中地”。并州自古制铁业发达,铁质优良,工艺精湛,技术高超。所以并州刀剪锋口犀利,钢水分明(钢和铁分明),式样大方,锻造坚固。刀,切肉不粘刃,砍骨不卷刃;剪,剪布不毛边,…
[详细]
642、
天台传统纺织技艺
[
浙江省
台州市
天台县
]
苎布,是以苎麻为原料织成的布,又名麻布,由于过去用于制作夏天服装和蚊帐,故又称夏布。浙江省天台县,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说,历来以出产优质苎麻著称,“南山苎麻”更以纤丝长、韧性好早在宋代就已闻名遐迩。拈苎布丝--拈绩,自古就是天台民间妇女必做的手工活,出现了许多苎布制作工匠。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苎布市场需求减少,苎麻种植量锐减,苎布制作产业也在渐趋萧条。苎布制作分苎麻加工和织苎布两大部分,…
[详细]
643、
青铜铸造技艺
[
山西省
临汾市
曲沃县
]
晋都青铜铸造技艺是指流传在古晋国都城(山西曲沃)及其周边地区的传统金属制作工艺。晋都青铜铸造主要工艺流程如下:1、塑型。根据参照物或设计作品要求,先用黄泥进行雕塑,精雕细刻后制成玻璃钢模具,进而再制成硅胶模型,接着向硅胶范内注蜡,然后对蜡型进行修饰;2、制范。用60%—83%的细沙,17%—40%的铝矾土做母范、内范和外范。在铸造器件时,将成品的铸件置于外范上预先做好的内孔,浇铸后即成一体;3、浇…
[详细]
644、
蒙古族烟荷包制作技艺
[
内蒙古
赤峰市
阿鲁科尔沁旗
]
烟荷包由荷包、飘带和荷包扎口带子三部分组成。制作一般的烟荷包,需用九寸长、六寸宽的面料和衬料。烟荷包正面下部绣花,采用刺绣、贴绣、刻绣和盘绣等方法,有花草、动物、飞禽和传统图案等内容。荷包底部用锦缎镶边。做好荷包面,缝上衬里,合缝后翻过来。在口子部分折三折,做出上下两个扎口带子。飘带是烟荷包的装饰物,长度与烟荷包相等,最宽处要等于或略小于烟荷包底部宽度。飘带也从里边缝制,做好后翻过来。粗缝、缭缝和…
[详细]
645、
雪莲酥月饼制作技艺
[
山西省
晋中市
祁县
]
“雪莲酥”是祁县老字号“是盛楼”糕点铺的一款极品糕点,其形如雪莲,色如白玉,用料讲究,工艺精湛,口味淳厚,以“酥、绵、利口、甜香、醇和”的口感特征著称。《祁县县志》载“是盛楼”是祁县著名的老字号炉食(糕点)铺,以制作糕点鲜美精致著称,始建于清乾隆时期,鼎盛于清末民初。其时,也正是乔家的事业被乔致庸推上巅峰的时期。当时,乔家食用的糕点、月饼均由“是盛楼”承制,其中“雪莲酥”等至酥月饼系列专供“在中堂…
[详细]
646、
壶关羊汤制作技艺
[
山西省
长治市
壶关县
]
壶关羊汤是上党著名的传统风味小吃,同雁北地区的羊杂割汤,晋南一带的羊汤泡馍,合称山西羊汤三大流派。壶关羊汤为全羊汤,正所谓“头蹄下水胡椒粉,水饺丸子加炖肉。荤素干汤巧调配,一碗汤里有全羊。”因其营养丰富,故民间有“冬天喝羊汤,驱寒暖身增营养。伏天喝羊汤,温胃止泄去肚胀”之说。壶关羊汤一大特点是讲究尝全羊,即一碗汤中要有七八个羊肉饺子、三五个羊肉丸子、几块炖肉、血条、脂油与头、蹄、口条及胃、肠、心、…
[详细]
647、
地窨院建筑技艺
[
山西省
运城市
平陆
]
地窨院,又称“地坑院”、“天井窑院”、“下沉式窑院”,是人类早期“穴居”发展演变的实物遗存,距今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这种黄土高原特有的居住形式以山西南部黄河之滨的平陆县境内居多。地窨院是典型的生土建筑,它是黄土丘陵区的土窑洞移植到平原地带的民居形式。这种院室的建筑方法是:在平整的黄土地面上挖一个几十平方米的方形平底大坑,然后在坑内的四壁凿挖窑洞。为了解决人畜的上下、出入通道,在坑的一侧,挖一条向下…
[详细]
648、
山西老陈醋传统酿制技艺
[
山西省
太原市
]
山西老陈醋为中国四大名醋之首,具有食而绵酸,醇厚柔和,酸甜适度,微鲜,口味绵长的独特风味。据史料记载,明清以前晋阳地区以陈年白醋闻名。明初(1368年)太原醋坊“美和居”酿醋师傅在原来白醋的生产工艺基础上,创造出了“熏蒸”工艺和“夏伏晒,冬捞冰”的陈酿工艺,使山西老陈醋酿造工艺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又经6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一套与现代科学相匹配,以手工技艺为经验的山西老陈醋生产技艺。美和居老…
[详细]
649、
潮州彩瓷烧制技艺
[
广东省
潮州市
湘桥区
]
潮州彩瓷是清末潮州艺人运用新型颜料,结合传统釉上彩绘艺术并融合国画技法所创造的瓷器彩绘艺术。其特点是构图饱满,色彩鲜丽,层次分明,线条流畅,优美生动,格调高雅。唐宋时期,潮州就有瓷器生产。宋代笔架山窑瓷器有刻花、彩花、堆花等技法及釉下装饰手法。明朝是青花发展时期。清初粉彩流行。同治末年(1874年),枫溪瓷区的公合成、永利、和顺等商号从事瓷器彩绘作业。清宣统二年(1910年),潮州彩瓷艺人廖集秋、…
[详细]
650、
襄垣手工挂面制作技艺
[
山西省
长治市
襄垣
]
襄垣挂面是山西面食名品,深受民众亲睐。据襄垣县志载,元大德年间襄垣挂面便已面市,入清后更有“上党亭外三千铺,庶民饶食悬丝绪”之盛。襄垣手工挂面原料配方独特,制作工艺考究,历经和、卧、盘、架、分、省、拉、晾、潮、裁、装等十多道工序方可成型。受当地气候影响,它的生产周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制作配方随节令变化而不同,这也是其制作上的特别之处。食时干、汤、荤、素、软、硬、浓、淡吃法多样,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
[详细]
651、
闻喜煮饼制作技艺
[
山西省
运城市
闻喜
]
闻喜煮饼是一种油炸的点心,形似圆月,外皮粘满白芝麻,掰开两半,外皮可拉出3~6厘米的一窝金丝,吃到嘴里,酥沙松软,不皮不粘,甜而不腻,食后回味有一种松柏的余香。它以面粉、芝麻、糖、香油等为原料,经过制馅、制坯、油炸(煮)、冷却、上汁、粘芝麻等道工序加工而成。闻喜煮饼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在祭祀、婚嫁、建房、乔迁等民俗活动中广泛使用,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尤其是在当地的传统婚嫁仪式上必不可少,因其圆…
[详细]
652、
神池月饼制作技艺
[
山西省
忻州市
神池县
]
神池月饼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具有“甜而不腻、酥而不散、色香味美、久放不馊”的特点,深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享誉三晋的名优糕点。神池月饼的制作始于明代初年,经过600多年的发展革新,形成了成熟完整的制作技艺。清末,匠人吕凤斌加工的月饼在当地远近闻名,其子吕永和以自己名字命名创立了“自永和”老字号月饼铺,使用土炉烤制,技艺传承至今。神池月饼制作主要选用当地的优质胡麻油,以营养可…
[详细]
653、
麻纸制作技艺
[
山西省
忻州市
原平市
]
麻纸制作是山西忻州、原平地区的传统产业,其制作技艺至今仍在忻州市定襄县蒋村和原平市崞阳镇保留延续。据传,蒋村和崞阳从明代始即有麻纸制作作坊,这些作坊的匠人每年二月都要祭拜蔡神(蔡伦),并将此古老的造纸方法传承至今。麻纸制作用料讲究,工艺流程复杂,有铡货、折货、泡货、整货、剁麻、燥麻、蒸麻、碾麻、搅汗、抄纸、晒纸、整纸等12道工序。所制麻纸色泽洁白光亮,质地均匀细密,纤维细而长,拉力强而柔,吸墨性能…
[详细]
654、
晋南土布织造技艺
[
山西省
运城市
夏县
]
晋南土布织造技艺,是随着棉花栽培和棉纺织技术传入黄河流域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今天在黄河流域中东部的永和县,这一传统技艺仍然保存完好。“晋南土布”既是当地民众床单、被褥的当家材料,又是旅游纪念品的“宠儿”,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土布织造的基本工序有弹花、搓花卷和纺棉等。主要工艺有纬线制作、经线制作和上机织布。其中,缠拐子、浸线子、蹾线子、晒线子、拉线子、解线子、卷线子等工序具有比…
[详细]
655、
新田青铜器制作技艺
[
山西省
临汾市
侯马
]
新田青铜器制作技艺是一种集绘画、造型、雕刻、铸造于一身的传统手工技艺,流传于山西省侯马市及其周边地区,因侯马古称新田而得名。新田青铜器制作起源于春秋晚期,该青铜器制作技艺包含錾刻、翻砂、块范和失蜡法等,雕刻则涉及平面线刻、假阳纹、二层纹饰、三层花、浅浮雕、高浮雕等多种工艺。主要特征是在反射炉的造型结构中,采用火焰顺着炉壁回旋的反射炉,在青铜觚的制作中使用内外模,从而达到了内部平整的效果。更重要的是…
[详细]
656、
大同铜器制作技艺
[
山西省
大同市
云州区
]
大同市地处山西省北部,是全国民间铜器产地之一。大同铜器制作技艺始于东周时期,北魏时期青铜铸造技术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到明清时期大同铜器就已在全国市场占有很大的份额,形成了各有绝技的近百户铜匠一条街。大同铜器种类繁多,有宫廷御锅、工艺火锅、文房四宝、酒具茶具等8大系列300多个品种,清道光年间就有“五台山上观景,大同城里买铜”(铜即专指当时生产的铜制火锅)的俚语。 大同铜器是汉族传统工艺品,其历史悠…
[详细]
657、
代县雁门民居营造技艺
[
山西省
忻州市
代县
]
雁门民居主要分布在山西省代县雁门关及其周边一带,这一地区是历史上中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融合与交流的重要地区,传统木结构建筑极富地方特色,如代县边靖楼、雁门关关楼、代州文庙、应县木塔等许多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是其典型代表。雁门杨氏木匠家族是雁门民居营造技艺的主要传承者,其祖先是北宋杨家将镇守三关时的随军木匠,专门制作兵器、寨堡、城门、关楼、武庙、钟鼓楼等,传统木作营造技艺代代相传,现如今,他们利用…
[详细]
658、
曹娥庙壁画和雕刻技艺
[
浙江省
绍兴市
上虞县
]
曹娥庙,早年又叫灵孝庙、孝女庙,是为彰扬东汉上虞孝女曹娥而建的一处纪念性建筑。曹娥庙始建于公元151年,几经迁徙、扩建、修葺,奠定了现有庙宇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气势恢宏的建筑基调。曹娥庙坐西朝东,背依凤凰山,面向曹娥江,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840米。曹娥庙近二千年的文化积淀厚重,艺术品位颇高,以雕刻、壁画、楹联和书法四绝饮誉海内外。曹娥庙的雕刻以质地分,有木雕、石雕、砖雕,以技法分,有…
[详细]
659、
阳城绵纸制作技艺
[
山西省
晋城市
阳城
]
阳城县位于太岳、太行、中条三山之间,境内山谷纵横,河流交织,桑林茂密,为造纸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阳城绵纸制作是当地一项传统产业,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传统工艺。据载,清雍正年间,县内的手工抄纸业已非常兴盛。当时的下孔村一带家家设池,户户造纸。阳城手工抄纸主要原料为桑皮,辅助原料有石灰、油胶等。主要制作过程包括选、蒸、晒、碾、切、抄等72道工序。具体包括收皮、选皮、栋皮、糙皮、蒸皮、晒纸、搭…
[详细]
660、
沁源手工麻纸制作技艺
[
山西省
长治市
沁源县
]
沁源县中峪乡郑氏麻纸坊始建于清朝中期,至今已有二百余年。中峪乡渣滩村素有种植麻类植物的习惯,此类作物韧性十足、易提炼、成浆率高,为造纸提供了优质原料;而四季分明的气候也保证了造纸原料不会在暴晒和暴凉中变质,尤其是村旁的石山山洞中流出的清泉为造纸提供了优质水源。郑氏手工麻纸以麻皮、麻绳头为原料,生产要经过剁料—蒸料—上灰—洗麻—碾麻—下池淹纸—抄纸—压纸—晒贴纸几道工序,其中淹纸、抄纸、压纸、晒纸、…
[详细]
[上一页]
[第一页]
…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
[最后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