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各地民俗文化--技艺篇民俗文化
各地民俗文化--技艺篇
[移动版]
421、
周府糕点制作技艺
[
四川省
攀枝花市
盐边县
]
周府糕点是盐边县永兴镇及周边地区唯一的一家纯手工生产的糕点。其制作工艺是传承人周述荣的祖辈从江西省迁入四川盐边喇撒田(今永兴镇)时带来的,经历16代人口授身教传承至今。其制作要经过选料、清洗、蒸晾、磨粉、炒料、揉搓、和料、制陷、包馅、碾压、成形、碳烤等十几个繁复的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必须使用木炭烘烤,烘烤时需不断调整木炭热量,温度高了低了都不行,糕点出炉的质感,火候的…
[详细]
422、
营丘太公香制作技艺
[
山东省
潍坊
昌乐县
]
昌乐太公香起源姜太公封于齐的都城营丘,因以为名。太公香的制作原料为木料锯粉末、榆树皮粉、香料等。太公香制作流程有以下几步,首先将所选木料、榆树皮做切制、粉碎处理,即采用拣、摘、揉、刮、筛、凉以及切、捣、碾、镑、挫等方法,除去杂质、多余的水分、变质的部分及其它成分,并使其大小规格满足要求,细度一般在100目左右;再将兑好的料加100摄氏度开水拌均,使其充分混合;将和好的香泥放到专用的桩里,再用杠、楔…
[详细]
423、
仉家龙灯制作技艺
[
山东省
潍坊
奎文区
]
仉家龙灯制作技艺自光绪元年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仉家龙灯是用纸裱糊、竹蔑扎制的龙灯造型艺术,取材因地制宜,材料简单易得,制作过程包括扎、糊、画三大步骤,以竹子作为骨架,外面糊纸再绘画,龙头制作精美,内置蜡烛不倒。龙头的制作十分复杂,以麻做胡子,龙头上装有铃铛、丝带等装饰品。龙身上放有蜡烛,每节放两支。每只蜡烛燃烧约半个小时,顶端有口,可以方便更换蜡烛、出烟等。传统的仉家“龙灯制作”包括龙灯制…
[详细]
424、
装裱修复技艺
[
山东省
潍坊
]
高密字画装裱修复技艺、诸城丁氏装裱技艺、寒亭传统字画装裱技艺、手工装裱字画书画装裱艺术从战国帛画、缯书上的滥觞到西汉大帛画轴的基本成形,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潍坊自古名家辈出,特别经学与金石学大家,这也促使潍坊地区的字画装裱技艺历史悠久,从艺人众多。近年来潍坊字画市场逐渐兴盛,也直接为字画装裱技艺的复兴提供了机遇。中国书画主要是采用丝绢或宣纸作成,其材料质地纤雹特性柔软,历时较久,易于破碎。…
[详细]
425、
高密菜刀制作技艺
[
山东省
潍坊
高密
]
高密菜刀制作技艺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最著名的是“邵福隆”菜刀。高密菜刀的制作需要4人操作一盘炉,即分掌钳、打头锤、打旁锤、拉风箱各一人,利用炉、风箱、砧子、锤子、凿子、剪刀、磨石等,经打制毛坯、开槽夹钢、熟火、开片、接信子、剪毛边、粗开刃、淬火、水磨刃、上把等十几道工序。其中,夹钢、淬火是高密菜刀制作技艺的精髓。夹钢是先将熟铁打出刀坯,再开槽夹上钢(钢的大小根据需要而定)烧到一定的温度使钢…
[详细]
426、
古琴制作技艺
[
山东省
潍坊
]
古琴斫琴技艺、中国古琴制作技艺潍坊自古以来就与古琴渊源极深,相传远古时期,舜作五弦之琴,歌南风以教化臣民,而史学一般认为舜是潍坊人。至近代著名琴家王心源、王冷泉、王作桢、王心葵先生都是潍坊人。古琴制作首先选料,底板用梓、楸等硬木,面板则用桐、杉类软的木料,而且多年陈放最好。炮制时先确定琴的尺寸,用铅笔画出中央基准线,沿线两边画出琴形,然后斫削。将削好的琴面和地板用胶粘合之后就可以上漆了,上漆前先刮…
[详细]
427、
红丝砚制作技艺
[
山东省
潍坊
]
红丝砚制作技艺指运用所采红丝石原料,以材施艺进行审料创作制成红丝石砚的制作技艺。红丝石仅在青州黑山与临朐老崖崮有分布,是一种刷发如丝、色如晚霞、丝如鸡血的石头,故名红丝石。红丝石硬度适中、纹理丰富、色彩对比明显,用红丝石制成的砚台“细润如玉,温嫩而不滑,扣之有声,聍水不耗、发墨不损毫,久用笔锋不退”,被历代文人墨客誉为“名砚第一”。红丝砚的制作技艺大体分设计、裁料、雕刻、上蜡出光四个过程。首先,根…
[详细]
428、
宏源白酒传统酿造技艺
[
山东省
潍坊
寿光
]
寿光侯镇,系山东四大酿酒古镇之一,酿酒历史源远流长;传说神曲制作源出此处。自古就有“神曲出侯镇,佳酿透骨香”之说。“水为酒之骨,曲为酒之血”,有了这两大优越条件,所以使宏源老酒千年传承。宏源白酒传统酿酒技艺有其显著的特点:一是全程人工操作,从踩曲开始至蒸酒结束,期间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这些工序的完成,全部由人工操作完成,而不是用机械代替人工劳动。二是原料,无论是制曲还是蒸酒全部使用当年刚收获的,质…
[详细]
429、
恩施玉露制作技艺
[
湖北省
恩施州
恩施市
]
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恩施玉露是我国现存唯一的蒸青针形绿茶,主要产于恩施市芭蕉侗族乡和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五峰山一带。2014年12月,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历史悠久,于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年)由施南府黄连溪一蓝姓茶商,按陆羽所著《茶经》中的“蒸之、焙之…
[详细]
430、
卓尼洮砚制作技艺
[
甘肃省
甘南州
卓尼县
]
甘肃洮砚,即洮河绿石砚,是中国名砚之一。洮砚制作创始于唐,盛行于宋明清,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洮砚色绿形雅,质坚而细,莹润如玉,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长久以来享誉海内外,是文房四宝中的珍品。洮河绿石产于甘肃省南部洮河中游卓尼县、临潭县、岷县交界的喇嘛崖一带峡谷中。洮河矿带三面环水,砚石长年受湿润之气滋养,石质坚润细密,淡绿色中含有墨绿色条纹,形成变化万端的流水、云霞、清漪、雾霭等天…
[详细]
431、
茯苓饼制作技艺
[
北京市
怀柔区
]
茯苓饼又名茯苓夹饼,是一种滋补性传统地方名点。皮薄如纸,颜色雪白,因取材中药“茯苓”,外形像中药里的云茯苓片,故称“茯苓饼”。《儒门事亲》中记载:“茯苓四两,白面二两,水调做饼,以黄蜡煎熟。”但此种茯苓饼,从食材、外形、味道等均与现代茯苓饼差距较大。清光绪年间,太医院仙方册中所载由茯苓、大米、芝麻、蜂蜜、核桃等食材所构成的,时为专为慈禧皇太后研制的茯苓饼。上行下效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加之清廷的衰亡,…
[详细]
432、
“袁一贴”面瘫膏制作技艺
[
北京市
怀柔区
]
传统的黑膏药是指药物、植物油与黄丹炼制而成的外用制剂,中药膏药中最常用的一类,其基质为植物油与黄丹经高温炼制而成的黑色膏药。袁一贴面瘫膏流传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纯天然的中草药配方熬制的专治面瘫的独门绝技。袁一贴面瘫膏配方独特,在精挑细选药料的基础上,任何一个步骤都要做到一丝不苟,严格把关,确保膏药的质量上乘。传统的制作工艺流程有药料提取、炼油、成膏、去火毒、成药等步骤,制作的工艺复杂…
[详细]
433、
明古斋雕漆制作技艺
[
北京市
昌平区
]
明古斋雕漆师从德成雕漆局,而后自主创立,拥有自己的产品和制作风格,且严格按照传统工艺方法进行传承着,有着严格的产品制作流程和检验机制。雕漆作品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喜爱。明古斋雕漆制作技艺迄今已经有110多年的历史了。公元1904年,肖乐安,肖兴达及其师兄弟宋兴贵,在北京交道口北剪子巷一个小花园成立了一个雕漆作坊,取名继古斋。同年,宋兴贵脱离继古斋另开办作坊,名德成雕漆局,亲自收徒授艺,以增字为名,…
[详细]
434、
官印御玺制作技艺
[
北京市
昌平区
]
中国金石印章篆刻,始于秦汉,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经历了秦汉和明清两大艺术高峰,使之发展日趋成熟。于同新,作为昌平区官印御玺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其篆刻以历史原物为基础,技法上则融入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特点,每一件作品都能体现出他数十年的书法造诣和雕刻技术高妙之处。他创作的每方印章都与原物拓本反复比较,几易其稿,最终动刀,且每刀都不能失误,才能达到逼真的效果。目前,由于御玺官印印章体积较大,且…
[详细]
435、
侗族鼓楼营造技艺
[
贵州省
黔东南州
从江县
]
从江侗族用杉木建造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侗族鼓楼,全县有大大小小侗寨212个,分布各式各样的鼓楼108座。根据民间传统地理区划,从江县鼓楼可分为五个群体。九洞鼓楼群共有鼓楼29座,分布在往洞乡大部分村寨。是从江县密度较大的鼓楼群之一,特点是建筑年代久远,楼体雄伟壮观,造型优美流畅,以增冲鼓楼为代表。六洞鼓楼群共有鼓楼28座,分布在贯洞、洛香、庆云等乡镇,鼓楼群密檐层数较少,具有小巧玲珑的特点,以佰二…
[详细]
436、
侗族鼓楼花桥建造技艺
[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黎平县
]
侗族鼓楼来源与侗族的“堂卡”、“堂瓦”,即与侗族“卡房”有直接的承袭关系。侗语中“堂”是大伙人的意思,“瓦”是说话的意思。“堂瓦”直译就是“众人说话的地方”。在侗寨凡是决定与全寨利益相关的重大事宜,都必须经过全寨人的共同商议才能决断。因此寨子内就需要有一个容纳众人议事的地方,“堂卡”(卡房)就这样产生了。最早的卡房是方形的单层木屋,四角由四根木柱支撑,四周有墙板,房内有四条长凳,中间有一个火塘。今…
[详细]
437、
民间火纸制作技艺
[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岑巩县
]
岑巩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县,土著民族为土家、仡佬、苗、侗族。火纸制作主要分布在岑巩县水尾镇烂褥河村及羊桥土家族乡的少量村寨。火纸的基本原料是竹子,即阳山竹也叫棉竹。由于烂褥河村散居于龙鳌河流域两岸地区,丰沛的水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成就了这个古法造纸的百年作坊群。2公里长的河岸上分布有以家庭为单位的作坊,男女老少都懂得造纸,作坊主人都是黄氏家族。烂褥河村地处武夷山脉,境内不仅有充足的水利资源,为造纸…
[详细]
438、
长安布依族土布扎染制作技艺
[
贵州省
黔南州
惠水县
]
长安土布扎染是惠水布依族传统印染工艺中独具风格的一种手工技艺,主要流传于长安乡、打引乡、王佑镇及周边地区,基本属自产自用。土布扎染的浸染过程与枫香染、蜡染基本相同,但印花技艺则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根据对土布扎染手工艺人的调查,传承历史已有至少百余年的时间。在长安地区将白布折叠再下缸染成单面布的习俗由来已久,土布扎染印花原理是将花饰脉络用针线缝扎,使染料浸不到缝扎之处,这与染单色布的原理异曲同工。扎…
[详细]
439、
布依族纸染绣花制作技艺
[
贵州省
贵阳市
花溪区
]
花溪区布依族纸染绣花精美,具有独特个性。纸染绣花用于装饰女衣物,彰显对美好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花溪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郊,距贵阳17公里。花溪为多民族居住地区,居住着汉、苗、布依等民族。花溪域境地处贵州高原中部,苗岭山脉中段。全境以丘陵为主,间有山丘、盆地、坝子、峡谷。海拔一般在1000—1250米之间。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9°C,年降雨量在1300毫米左右。布依族纸染绣花…
[详细]
440、
凯里苗族芦笙制作技艺
[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凯里市
]
芦笙是深受苗族群众喜爱的多簧气鸣乐器,它不仅用于民间娱乐,也是和木鼓、铜鼓一样具有盛名的圣器。民间认为,芦笙能带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能够与神灵沟通,与先祖交流。芦笙的历史久远,《楚辞》、《新唐书》、《黔书》等典籍都有记载。在贵州省凯里市舟溪镇新光村,居住着128户潘姓苗族居民,现今还有38户芦笙工匠。据新光现存的家谱记载,他们这一支人,到新光定居已经有十九代,应有五百多年了。工匠们祖祖辈辈制作…
[详细]
[上一页]
[第一页]
…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最后一页]
[下一页]